一种用于运输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675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04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运输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装置,涉及预制构件运输技术的领域,其包括至少两个姿态相互对应的组合框架梁和至少两个姿态相互对应的次梁,组合框架梁和次梁位于同一水平面,次梁位于组合框架梁之间,次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组合框架梁,相互固定连接的组合框架梁和次梁的长度方向相交;组合框架梁包括两个长度方向相同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设有间隔,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减震器。本申请具有减小对预制构件质量的影响的效果。本申请具有减小对预制构件质量的影响的效果。本申请具有减小对预制构件质量的影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运输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预制构件运输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运输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预制构件在工厂模台生产完成并在堆放场地完成养护后,需要运输至装配整体式建筑的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0003]当前预制构件的运输主要采用木方作为传力工具,但木方与预制构件接触面及摩擦系数小,而且部分预制构件厚度仅60mm,在运输过程中承受动力荷载时易产生振动荷载并出现受力裂缝,降低预制构件质量,进而影响施工进度并增加成本。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问题,专利技术人认为采用木方作为传力工具运输预制构件的方式存在有影响预制构件质量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小对预制构件质量的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运输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运输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运输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姿态相互对应的组合框架梁和至少两个姿态相互对应的次梁,所述组合框架梁和所述次梁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次梁位于所述组合框架梁之间,所述次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组合框架梁,相互固定连接的所述组合框架梁和所述次梁的长度方向相交;
[0008]所述组合框架梁包括两个长度方向相同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减震器。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减震缓冲装置直接放置于运输车辆上,再将预制构件逐一堆放至该装置上。在运输过程中,依靠组合框架梁内的阻尼减震器,缓冲减震装置可对预制构件在竖向范围内产生缓冲减震作用力,以衰减预制构件在振动作用下的加速度,减轻构件在自重和加速度共同作用下的弯矩作用,降低构件产生的拉应力,减少受力裂缝的产生,减少构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开裂等质量问题,进而减少对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的影响。此外,也可作为不平整场地上的预制构件堆放架来使用。
[0010]优选的,所述阻尼减震器位于所述次梁长度延伸方向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缓冲减震装置时大部分预制构件直接放置于次梁上,由次梁支撑预制构件,通过将阻尼减震器设置在次梁长度延伸方向上,有利于增强由阻尼减震器传递至次梁的作用力,进而增强阻尼减震器对次梁以及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效果。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最小间隔的限位器。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如果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间隔过小,那么可能会损坏阻尼减震器,通过设置限制器可有效限制第一构件相对第二构件的位移范围,有效确保阻尼减震器在允许变形的范围内工作,进而延长阻尼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0014]优选的,所述限位器设为多个,所述限位器位于所述阻尼减震器的两侧。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限位器设置在阻尼减震器两侧,进一步增强对阻尼减震器的保护作用,延长阻尼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在相互靠近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制板和第二限制板,所述第一限制板和所述第二限制板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同,所述第一限制板和所述第二限制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构件宽度方向上所述阻尼减震器的两侧,所述第二限制板的顶面所在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限制板的底面所在高度。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第一构件以阻尼减震器为轴心相对第二构件转动的情况,不利于缓冲减震装置对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作用,且容易损坏阻尼减震器,通过设置第一限制板和第二限制板可有效减少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水平方向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缓冲减震装置的刚性和稳定性。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限制板和所述第二限制板之间设有滑动转轮,所述滑动转轮抵接于所述第二限制板的表面,所述滑动转轮的转动轴线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限制板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滑动转轮的转轴位置相对所述第一限制板固定。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制板与第二限制板可能存在相互抵接的情况,不利于第一构件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第二构件发生位移,进而影响缓冲减震效果,通过设置滑动滚轮与第一构件接触,有利于减小与第一构件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保证缓冲减震效果。
[0020]优选的,所述组合框架梁和/或所述次梁表面设置有弹性层。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层的设置有利于增大预制构件与缓冲减震装置之间的接触面,对预制构件具有缓冲作用,有利于减小运输途中汽车加速或制动所产生的惯性力对减震缓冲装置以及预制构件的影响。
[0022]优选的,所述组合框架梁和/或所述次梁表面设置有摩擦层。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摩擦层的设置有利于增大预制构件与缓冲减震装置之间的摩擦系数,减少预制构件滑动或倾覆的情况,提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预制构件运输质量。
[0024]优选的,所述组合框架梁相互靠近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吊耳。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耳的设置,便于施工人员将缓冲减震装置以及预制构件整体装卸于车上,提高装卸效率。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7]1.通过将减震缓冲装置直接放置于运输车辆上,再将预制构件逐一堆放至该装置上,使其能够依靠组合框架梁的阻尼减震器,对预制构件在竖向范围内产生缓冲减震作用,以衰减预制构件在振动作用下的加速度,减轻构件在自重和加速度共同作用下的弯矩作用,降低构件产生的拉应力,减少受力裂缝的产生,减少构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开裂等质量问题;
[0028]2.缓冲减震装置以组合框架梁作为主要受力部件,通过阻尼减震器、滑动转轮、限位器的组合连接,使装置自身具有很好的刚度和稳定性,在保证对预制构件缓冲减震效果
的前提下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9]3.用于运输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装置整体制作简单、定位方便、可操作性强,大大减小制作成本和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申请中用于运输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缓冲减震装置部分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1、组合框架梁;11、第一构件;111、第一限制板;12、第二构件;121、第二限制板;2、次梁;3、阻尼减震器;4、限位器;5、滑动转轮;6、吊耳;7、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运输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装置。
[0036]参照图1和图2,用于运输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组合框架梁1和三个相互平行的长方体次梁2,组合框架梁1和次梁2均位于同一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运输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姿态相互对应的组合框架梁(1)和至少两个姿态相互对应的次梁(2),所述组合框架梁(1)和所述次梁(2)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次梁(2)位于所述组合框架梁(1)之间,所述次梁(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组合框架梁(1),相互固定连接的所述组合框架梁(1)和所述次梁(2)的长度方向相交;所述组合框架梁(1)包括两个长度方向相同的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12),所述第一构件(11)与所述第二构件(12)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第一构件(11)和所述第二构件(12)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减震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震器(3)位于所述次梁(2)长度延伸方向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11)与所述第二构件(12)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最小间隔的限位器(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4)设为多个,所述限位器(4)位于所述阻尼减震器(3)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预制构件的缓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11)和所述第二构件(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星河胡燕林沈培刘雅静韩怀聪徐鹏程徐曼沈傲雪顾斌蔡亚翀卢鹏王闫佳兴左言虎王启龙矛郁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