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虾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674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04
本申请涉及一种稻虾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其包括水稻种植区、龙虾养殖区和用于养殖黄鳝的环沟、还包括堤坝和设置在堤坝一侧的杂粮种植区和堆肥区,本申请可在其作用范围内形成一个小型生态循环系统,在循环系统内可以小龙虾和黄鳝的排泄物作为肥料养殖水稻,使用堆肥区的蚯蚓和杂粮种植区的杂粮混合作为饲料喂养小龙虾和黄鳝,有利于使用最少的资源获取尽可能大的产出,本申请具有实用性强、投入少产出多的特点。产出多的特点。产出多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虾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农作物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稻虾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态农场是一种根据生态学的理论,充分利用自然的条件,在某一特定区域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在这个系统中,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投入最少的能源和资源,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品,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实现生产全面协调的发展。
[0003]相关技术中的稻虾田往往会将水稻和小龙虾分区养殖,造成了一部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本申请提供一种稻虾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稻虾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稻虾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包括稻虾田,所述稻虾田分为水稻种植区和龙虾养殖区,所述龙虾养殖区设置在水稻种植区内,所述水稻种植区的四周连通设置有环沟,所述环沟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养殖黄鳝的网箱,所述水稻种植区和环沟之间设置有垄壁,所述环沟的四周设置有堤坝。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龙虾养殖区内的小龙虾能以稻虾田内的杂草、浮藻和有害昆虫为食,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水稻种植区内的水稻可以直接将小龙虾的排泄物作为肥料进行吸收利用,在环沟内养殖黄鳝,可使黄鳝的排泄物提高土壤肥力,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进而形成生态循环,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0008]优选的,所述水稻种植区的四周设置有防逃网。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小龙虾属于入侵物种,在野外天敌少,如果跑入其他地区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繁殖形成灾害,设置防逃网有助于将小龙虾圈养在稻虾田内,防止潜在灾害的发生。
[0010]优选的,任一所述网箱均悬挂设置在环沟内。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悬挂设置的网箱一方面有利于黄鳝的生长,另一方面有利于黄鳝长成后工作人员将其取出。
[0012]优选的,所述垄壁上开设有连通稻虾田和环沟的水渠,水渠上设置有开关。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稻虾田内肥水过多影响小龙虾养殖时,打开开关并对稻虾田内注入活水,使稻虾田内的部分肥水流入环沟,有利于稀释稻虾田内的肥水含量,提高稻虾田内水质的含氧量并降低水温,一方面有利于作物生长,另一方面有利于小龙虾的生长。
[0014]优选的,所述堤坝上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置有水阀。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环沟内的肥水含量过高影响黄鳝的养殖时,打开水阀
并排放部分肥水并向环沟内注入活水,提高了环沟内水质的含氧量并稀释了肥水,有利于环沟内黄鳝的养殖。
[0016]优选的,所述堤坝外围位于排水口的下方设置有杂粮种植区。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水口排出的肥水可直接对杂粮种植区进行灌溉,一方面可以提高杂粮种植区内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杂粮谷物的生长,另一方面种植区内生长出的杂粮谷物可以作为辅助饲料对小龙虾和黄鳝进行投喂,有利于形成农业生态循环。
[0018]优选的,所述堤坝外围还设置有堆肥区。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小龙虾和黄鳝均为杂食性动物,设置堆肥区可饲养蚯蚓并将蚯蚓作为饲料对小龙虾和黄鳝进行投喂,有利于小龙虾和黄鳝的生长,同时蚯蚓为营腐生生活动物,可对收割后的作物残渣和在饲养中死去的小龙虾和黄鳝进行分解,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农业生态循环。
[0020]优选的,所述堤坝与垄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投饵台。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向稻虾田内投喂饲料时,可以大量饲料运送至投饵台上并一次性倾倒进入稻虾田,有利于提高投喂速度,减小人工工作压力。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通过将龙虾养殖区设置在水稻种植区内,并在水稻种植区外围养殖其他水产,有利于小龙虾食用水稻种植区内的有害昆虫,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小龙虾和黄鳝的排泄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进一步提高了水稻产量,有利于形成生态循环,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0024]2.利用水渠和水泵的水质交换更新和排水功能,可在整个系统肥水含量过高时通过换水实现水质的更新,提高水中的含氧量并降低水温,有利于水稻、小龙虾和黄鳝的生长;
[0025]3.用杂粮种植区中的杂粮谷物和堆肥区内的蚯蚓作为主要饲料,将二者混合绞碎后通过堤坝或投饵台投入环沟或稻虾田内,有利于小龙虾和黄鳝的生长,同时蚯蚓可在堆肥区内对收割后的水稻叶片及死去的水产进行分解,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农业生态循环。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稻虾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002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稻虾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剖面结构的剖视图。
[0028]附图标记:1、稻虾田;11、水稻种植区;12、龙虾养殖区;13、防逃网;2、环沟;21、网箱;3、垄壁;31、水渠;311、开关;4、堤坝;41、排水口;411、水阀;5、杂粮种植区;6、堆肥区;7、投饵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稻虾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
[0031]参照图1,稻虾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包括稻虾田1,稻虾田1包括水稻种植区11和龙虾养殖区12,龙虾养殖区12设置在水稻种植区11内,且龙虾养殖区12的深度大于水稻种
植区11的深度,水稻种植区11的四周设置有环沟2,环沟2内悬挂设置有多个用于养殖黄鳝的网箱21,网箱21内养殖有黄鳝,且水稻种植区11外围设置有垄壁3,垄壁3将稻虾田1和环沟2隔开,且环沟2外围设置有堤坝4。
[0032]实际使用中,龙虾养殖区12内的小龙虾可以食用水稻种植区11内的杂草和有害昆虫,同时小龙虾的排泄物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增强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环沟2内通过网箱21养殖的黄鳝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也可以提高水稻种植区11外围土壤的肥力,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由于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未使用化肥农药,且将水稻、小龙虾和黄鳝结合形成简单的生态循环系统,有助于将产业链串联起来,在投入最少的资源的情况下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品。
[0033]参照图1和图2,水稻种植区11和垄壁3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小龙虾逃跑的防逃网13,垄壁3上还开设有连通稻虾田1和环沟2的水渠31,水渠31上设置有开关311,堤坝4上设置有排水口41,排水口41上设置有水阀411,且排水口41的位置靠近环沟2的底部。
[0034]实际使用中,防逃网13可以限制小龙虾的活动范围,有利于阻止小龙虾从水稻种植区11中逃出进入其他地区导致潜在灾害的发生,当稻虾田1内肥水过多影响养殖时,打开水渠31并向稻虾田1内注入活水,使稻虾田1内的部分肥水流入环沟2内,活水能稀释稻虾田1内的肥水并提高水中的含氧量,有利于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虾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稻虾田(1),所述稻虾田(1)分为水稻种植区(11)和龙虾养殖区(12),所述龙虾养殖区(12)设置在水稻种植区(11)内,所述水稻种植区(11)的四周设置有环沟(2),所述环沟(2)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养殖黄鳝的网箱(21),所述水稻种植区(11)和环沟(2)之间设置有垄壁(3),所述环沟(2)的四周设置有堤坝(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种植区(11)的四周设置有防逃网(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网箱(21)均悬挂设置在环沟(2)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高效生态农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顾巍巍沈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光明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