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鸭共作除草除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074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稻鸭共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稻鸭共作除草除虫的方法,包括水稻秧苗、鸭苗、组合隔离带、长条中型大棚、小型固定鸭舍及种植大棚,步骤如下:选择无污染、水资源丰富、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的土地作为种养田块,所述种养田块排灌自成体系,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利用长条中型大棚为中心,可随时调动本区域内的鸭苗进行除草除虫,且推后15天时间可保证水稻秧苗的成活率,降低鸭苗死亡率,确保稻鸭共作顺利完成,为了使稻鸭共作顺利完成,提前预备鸭苗数量的30%补充因各种因素造成的鸭苗减少,灌溉水层为鸭掌到地为宜,后续水层根据鸭苗生长进行加深,土壤田块种植水稻,水稻田块放养鸭子,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同时间和科学方式的组合保证了稻鸭共作顺利进行。作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鸭共作除草除虫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稻鸭共作
,具体为一种稻鸭共作除草除虫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水稻优势产区,该地区在水稻的种植土壤、气候条件以及高新技术等一系列相关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又加之国家相关方面对于该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等等,使得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我国的粮食产量提供保驾护航的作用。
[0003]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出壳10天左右的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和用鸭子不问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增氧的效果,促进养分物质循环,增强植株的抗性;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在施足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水稻移栽后基本不追施无机化肥和农药;鸭子可为水稻除草、控虫、松土、供肥和提供刺激源,稻田为鸭提供充足的水、适量的食物以及劳作、栖息的场所。
[0004]在东北地区,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使稻鸭技术中的鸭苗处于恶劣的环境中,鸭苗在生长过程中,成活率不高,导致稻鸭共作技术在东北无法真正的传播,致使东北地区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除草剂和除虫剂,成本增加,且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鸭共作除草除虫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主要原理是大大增加了鸭苗的存活率,利用鸭子对水稻种植地内部的害虫和杂草的清理,避免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同时,在稻田有限的生态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安全、优质的大米和鸭肉,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保护了生态环境。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1.一种稻鸭共作除草除虫的方法,包括:水稻秧苗、鸭苗、组合隔离带、长条中型大棚、小型固定鸭舍、蚯蚓粪粒及种植大棚,土壤上种植水稻秧苗,在所述水稻秧苗中养殖鸭苗,步骤如下:
[0008]Sl:选择无污染、水资源丰富、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的土地作为种养田块,所述种养田块排灌自成体系;
[0009]S2:所述鸭苗选用抗逆性强、肌肉发达、个体小、消化能力和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0010]S3:所述种养田块实施蚯蚓粪粒作为底肥,所述种养田块不受附近农田用水、施肥、施药的污染,保证鸭苗和水稻秧苗的养殖环境;
[0011]S4:所述种养田块水层深度为鸭苗能踩到草为宜;
[0012]S5:所述种养田块中心搭建临时长条中型大棚,在实施稻鸭共作期间会发生连雨天、气温过低、昼夜温差大等因素可随时召回鸭苗回到所述长条中型大棚栖息;
[0013]S6:所述种养田块四周建造围网,用于防止所述鸭苗的外逃和避免鸭苗受到外部危险;
[0014]S7:所述种养田块搭建小型固定鸭舍,用于在气温回升天气正常情况下作为所述鸭苗的栖息地;
[0015]S8:所述组合隔离带以长条中型大棚为中心,在周围田块组合交替穿插围网,可随时召回周围所述鸭苗回到长条中型大棚栖息,也可随时调动本区域内的所述鸭苗因地制宜的进行除草除虫;
[0016]S9:所述水稻秧苗与放养鸭苗时间为常规插秧时间推迟15天,所述推迟15天的作用:
[0017]1):推迟15天后,外部气温明显升高,有助于稻鸭共作的顺利实施;
[0018]2):推退15天后,水稻秧苗继续在大棚内生长,大棚内的温度有助于水稻秧苗壮苗、根系发达,以带三个分蘖以上生长;
[0019]S10:所述鸭苗后勤保障,提前备用以外鸭苗30%,确保稻鸭共作顺利完成,所述长条中型大棚和小型固定鸭舍内部用于鸭苗训练和鸭苗栖息,提高了鸭苗存活率;
[0020]S11:所述鸭苗出壳时间为28天,出壳后在孵化场饲养7天,7天运回所述长条中型大棚进行试水训练10天,鸭龄为17天,所述鸭苗孵化到试水训练完成共计45天,将放养试水训练完成后的鸭苗实现稻鸭共作。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S10中的鸭苗的数量按照实际需要数量的130%饲养,其中30%作为后续保障,养殖步骤与步骤S10相同,保证鸭苗的数量,避免鸭苗出现大规模疾病,影响稻鸭共作工作的顺利进行。
[0022]优选的,所述步骤S9中的水稻秧苗己带三个以上分蘖,可节省种子90%,苗床分蘖每公顷地育苗只需要8斤种子,常规育苗需要100斤左右,苗分蘖有利于高产,更有利于稻鸭共作。
[0023]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的长条中型大棚开设有多个出入口,所述出入口的数量与种养田块的数量对应。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本专利技术中,利用长条中型大棚实现对鸭苗的预处理及水稻秧苗在种植大棚内部推迟15天种植,增大了水稻秧苗和鸭苗的存活率,同时利用在长条中型大棚实现对鸭苗的回收,使鸭苗在恶劣的天气下可以随时回到长条中型大棚内栖息,降低了鸭苗的死亡率,保证稻鸭工作顺利进行;
[0026]2.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地围网可以使鸭苗随时调动,根据种养田块内杂草虫害可以随时调配鸭苗进行除草除虫,同时利用30%的鸭苗作为后备,保证鸭苗的数量,避免鸭苗出现大规模疾病,影响稻鸭共作工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清楚、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且所述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取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9]一种稻鸭共作除草除虫的方法,包括:水稻秧苗、鸭苗、组合隔离带、长条中型大棚、小型固定鸭舍、蚯蚓粪粒及种植大棚,土壤上种植水稻秧苗,在水稻秧苗中养殖鸭苗,步
骤如下:
[0030]Sl:选择无污染、水资源丰富、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的土地作为种养田块,种养田块排灌自成体系;
[0031]S2:鸭苗选用抗逆性强、肌肉发达、个体小、消化能力和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0032]S3:种养田块实施蚯蚓粪粒作为底肥,种养田块不受附近农田用水、施肥、施药的污染,保证鸭苗和水稻秧苗的养殖环境;
[0033]S4:种养田块水层深度为鸭苗能踩到草为宜;
[0034]S5:种养田块中心搭建临时长条中型大棚,在实施稻鸭共作期间会发生连雨天、气温过低、昼夜温差大等因素可随时召回鸭苗回到长条中型大棚栖息;
[0035]S6:种养田块四周建造围网,用于防止鸭苗的外逃和避免鸭苗受到外部危险;
[0036]S7:种养田块搭建小型固定鸭舍,用于在气温回升天气正常情况下作为鸭苗的栖息地;
[0037]S8:组合隔离带以长条中型大棚为中心,在周围田块组合交替穿插围网,可随时召回周围鸭苗回到长条中型大棚栖息,也可随时调动本区域内的鸭苗因地制宜的进行除草除虫;
[0038]S9:水稻秧苗与放养鸭苗时间为常规插秧时间推迟15天,推迟15天的作用:
[0039]1):推迟15天后,外部气温明显升高,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鸭共作除草除虫的方法,包括:水稻秧苗、鸭苗、组合隔离带、长条中型大棚、小型固定鸭舍、蚯蚓粪粒及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土壤上种植水稻秧苗,在所述水稻秧苗中养殖鸭苗,步骤如下:Sl:选择无污染、水资源丰富、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的土地作为种养田块,所述种养田块排灌自成体系;S2:所述鸭苗选用抗逆性强、肌肉发达、个体小、消化能力和抗病能力强的品种;S3:所述种养田块实施蚯蚓粪粒作为底肥,所述种养田块不受附近农田用水、施肥、施药的污染,保证鸭苗和水稻秧苗的养殖环境;S4:所述种养田块水层深度为鸭苗能踩到草为宜;S5:所述种养田块中心搭建临时长条中型大棚,在实施稻鸭共作期间会发生连雨天、气温过低、昼夜温差大等因素可随时召回鸭苗回到所述长条中型大棚栖息;S6:所述种养田块四周建造围网,用于防止所述鸭苗的外逃和避免鸭苗受到外部危险;S7:所述种养田块搭建小型固定鸭舍,用于在气温回升天气正常情况下作为所述鸭苗的栖息地;S8:所述组合隔离带以长条中型大棚为中心,在周围田块组合交替穿插围网,可随时召回周围所述鸭苗回到长条中型大棚栖息,也可随时调动本区域内的所述鸭苗因地制宜的进行除草除虫;S9:所述水稻秧苗与放养鸭苗时间为常规插秧时间推迟15天,所述推迟15天的作用:1):推迟15天后,外部气温明显升高,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浩楠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庭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