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布料生产用混匀度高的染料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670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布料生产用混匀度高的染料混合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下表面四角均固接有立柱,所述罐体的外壁上方两侧均固接有加料管,所述罐体的底端固接有排料管,所述罐体的内部设有混合单元。该纺织布料生产用混匀度高的染料混合装置,通过罐体、立柱、加料管、排料管和混合单元之间的配合,可以使竖筒与螺旋叶之间空腔内部的物料向上移动在从竖筒的上方排出,可以使罐体内部物料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作业,能够使转杆和搅拌叶同时进行转动对罐体内部物料进行混合作业,期间罐体内部物料的混合过程运行路径多样化,且搅拌叶对物料的施力作业区域得以提升,对罐体内部物料的混合效率得以提升。物料的混合效率得以提升。物料的混合效率得以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布料生产用混匀度高的染料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合装置
,具体为一种纺织布料生产用混匀度高的染料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纺织布料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染色,由于市场的需要,需要对多种染料进行混合调色,因此需要用到混合装置,市场上用于纺织布料生产用的燃染料混合装置大多结构简单,效率较低,混匀度差,降低了纺织布料的生产质量,为解决上述存有一定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纺织布料生产用混匀度高的染料混合装置得以进行应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有得以的弊端,例如混合罐体内部物料在被搅拌混合时的运行路径较为单一,且搅拌叶对物料的作用区域较为有限,搅拌罐内部物料的混合效率有待加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布料生产用混匀度高的染料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混合罐体内部物料在被搅拌混合时的运行路径较为单一,且搅拌叶对物料的作用区域较为有限,搅拌罐内部物料的混合效率有待加强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布料生产用混匀度高的染料混合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下表面四角均固接有立柱,所述罐体的外壁上方两侧均固接有加料管,所述罐体的底端固接有排料管,所述罐体的内部设有混合单元;
[0005]所述混合单元包括圆板、竖杆、电机、螺旋叶、竖筒、连杆、第一齿盘、第二齿盘、转杆和螺旋叶;
[0006]所述圆板转动连接在罐体的内部上方,所述圆板的内壁中心转动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通过密封轴承与罐体转动相连,所述竖杆的顶端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机架与罐体固定相连,所述竖杆的外壁下方固定套接有螺旋叶,所述螺旋叶的外壁套接有竖筒,所述竖筒的内壁与螺旋叶的接触面相贴合,所述竖筒的外壁上方两侧均固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与罐体的内部底端固定相连,所述竖杆的外壁上方固定套接有第一齿盘,所述第一齿盘的外壁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齿盘,所述第二齿盘的下表面中心固接有转杆,所述转杆通过密封轴承与圆板转动相连,所述转杆的外壁底端从下到上依次固定套接有多个搅拌叶。
[0007]优选的,多个所述立柱之间固接有加强筋。
[0008]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内部下方竖切面为“锥形结构”。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杆相对于竖筒的中心点左右对称。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齿盘的上方设有提效单元;
[0011]所述提效单元包括梯形环槽、转盘、短杆和内齿环;
[0012]所述梯形环槽开设在罐体的内部顶端,所述梯形环槽的内部两侧均滑动卡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内壁中心转动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的底端与第二齿盘的上表面中心固定相连,所述内齿环固接在罐体的内部顶端,所述内齿环的内壁与第二齿盘的外壁啮合相连。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纺织布料生产用混匀度高的染料混合装置,相对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通过罐体、立柱、加料管、排料管和混合单元之间的配合,将电机进行供电,能够使竖杆、螺旋叶和第一齿盘同时进行转动,螺旋叶转动过程中,可以使竖筒与螺旋叶之间空腔内部的物料向上移动在从竖筒的上方排出,可以使罐体内部物料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作业,能够使转杆和搅拌叶同时进行转动对罐体内部物料进行混合作业,期间罐体内部物料的混合过程运行路径多样化,且搅拌叶对物料的施力作业区域得以提升,对罐体内部物料的混合效率得以提升。
[0015]通过罐体、混合单元和提效单元之间的配合,能够使第二齿盘保持自身自传的同时在内齿环内壁上进行圆周运行,继而能够使转动过程中的搅拌叶对罐体内部进行全方位的施力搅拌作业,可进一步提升罐体内部物料的混合效率,可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利用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罐体和混合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罐体、转杆和提效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螺旋叶、竖筒和连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罐体,2、立柱,3、加料管,4、排料管,5、混合单元,501、圆板,502、竖杆,503、电机,504、螺旋叶,505、竖筒,506、连杆,507、第一齿盘,508、第二齿盘,509、转杆,510、搅拌叶,6、提效单元,601、梯形环槽,602、转盘,603、短杆,604、内齿环,7、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纺织布料生产用混匀度高的染料混合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的下表面四角均固接有立柱2,罐体1的外壁上方两侧均固接有加料管3,罐体1的底端固接有排料管4,罐体1均与加料管3和排料管4的内部互为连通,罐体1的内部设有混合单元5,混合单元5包括圆板501、竖杆502、电机503、螺旋叶504、竖筒505、连杆506、第一齿盘507、第二齿盘508、转杆509和螺旋叶510,圆板501转动连接在罐体1的内部上方,圆板501通过密封轴承与罐体1转动相连,圆板501的内壁中心转动连接有竖杆502,转杆502通过密封轴承与圆板501转动相连,竖杆502通过密封轴承与罐体1转动相连,竖杆502的顶端固接有电机503,电机503的输出轴与竖杆502固定相连,电机503的型号为ECMA

E11320RS,且电机503的电源线与外界供电装置相对接,电机503通过机架与罐体1固
定相连,竖杆502的外壁下方固定套接有螺旋叶504,螺旋叶504的外壁套接有竖筒505,竖筒505的内壁与螺旋叶504的接触面相贴合,竖筒505的外壁上方两侧均固接有连杆506,连杆506与罐体1的内部底端固定相连,竖杆502的外壁上方固定套接有第一齿盘507,第一齿盘507的外壁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齿盘508,第二齿盘508的下表面中心固接有转杆509,转杆509通过密封轴承与圆板501转动相连,转杆509的外壁底端从下到上依次固定套接有多个搅拌叶510,多个立柱2之间固接有加强筋,可增强立柱2之间的稳定性,便于对罐体1的稳定支撑,罐体1的内部下方竖切面为“锥形结构”,便于罐体1内部混合完成后的物料排出,两个连杆506相对于竖筒505的中心点左右对称,可以使两个连杆506对竖筒505均匀施力。
[0023]第二齿盘50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布料生产用混匀度高的染料混合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下表面四角均固接有立柱(2),所述罐体(1)的外壁上方两侧均固接有加料管(3),所述罐体(1)的底端固接有排料管(4),所述罐体(1)的内部设有混合单元(5);所述混合单元(5)包括圆板(501)、竖杆(502)、电机(503)、螺旋叶(504)、竖筒(505)、连杆(506)、第一齿盘(507)、第二齿盘(508)、转杆(509)和搅拌叶(510);所述圆板(501)转动连接在罐体(1)的内部上方,所述圆板(501)的内壁中心转动连接有竖杆(502),所述竖杆(502)通过密封轴承与罐体(1)转动相连,所述竖杆(502)的顶端固接有电机(503),所述电机(503)通过机架与罐体(1)固定相连,所述竖杆(502)的外壁下方固定套接有螺旋叶(504),所述螺旋叶(504)的外壁套接有竖筒(505),所述竖筒(505)的内壁与螺旋叶(504)的接触面相贴合,所述竖筒(505)的外壁上方两侧均固接有连杆(506),所述连杆(506)与罐体(1)的内部底端固定相连,所述竖杆(502)的外壁上方固定套接有第一齿盘(507),所述第一齿盘(507)的外壁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齿盘(508),所述第二齿盘(50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根兴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金利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