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按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648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0:5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筋膜按摩仪。筋膜按摩仪包括机体、供电组件及换热组件。机体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周面,周面连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用于安装按摩头,机体内形成有容置腔,周面上设置有导热部。供电组件设置在容置腔内。换热组件对应导热部设置,供电组件与换热组件电连接,换热组件在供电组件供电时能够制冷和/或制热,导热部能够将换热组件的热量导出。本申请的筋膜按摩仪中的换热组件对应导热部设置,能够设置更大的交换热量的面积,在使用筋膜按摩仪时,通过设置相应的机体形态和换热组件的位置,可将换热组件所在的部位放置在待按摩部位的部位上,实现冷热敷功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筋膜按摩仪


[0001]本申请涉及按摩
,特别涉及一种筋膜按摩仪。

技术介绍

[0002]在长期运动、站立或伏案工作时,身体对应的部位会产生肌肉酸痛,为此筋膜枪应运而生,筋膜枪能够通过往复冲击身体对应的部位的软组织,驱动软组织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软组织处血液循环,从而有效地助力肌肉排酸。
[0003]为了更快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有时还会使用热毛巾热敷,或者当存在肌肉拉伤、淤血等问题时,需要使用冰块进行冰敷,对于肌肉恢复训练或者筋肉放松操作较为麻烦,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筋膜按摩仪。
[0005]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筋膜按摩仪包括机体、供电组件及换热组件。机体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周面,周面连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用于安装按摩头,机体内形成有容置腔,周面上设置有导热部。供电组件设置在容置腔内。换热组件对应导热部设置,供电组件与换热组件电连接,换热组件在供电组件供电时能够制冷和/或制热,导热部能够将换热组件的热量导出。
[0006]本申请的筋膜按摩仪中的换热组件对应导热部设置,能够设置更大交换热量的面积,在使用筋膜按摩仪时,通过设置相应的机体形态和换热组件的位置,可将换热组件所在的部位放置在待按摩部位上,实现冷热敷功能。
[000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机体为柱状机体,换热组件设于机体的柱面上。
[0008]换热组件设于机体的柱面上,由此能够形成滚压式冷热敷,具有更好的冷热敷效果。
[000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组件为一个,换热组件环绕机体的一圈设置。
[0010]将整个换热组件环绕机体一圈设置,可通过整个机体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进一步增加交换热量的面积,冷热敷效果好。
[00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组件包括多个,多个换热组件环绕机体间隔设置。
[0012]多个换热组件环绕机体间隔设置,在对待按摩部位进行滚压式冷热敷时,绕机体滚压一圈的过程中可始终对待按摩部位进行冷热敷。
[00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筋膜按摩仪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供电组件电连接,驱动组件与按摩头传动连接,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于容置腔内;机体为圆柱体,驱动组件、供电组件和换热组件共同的重心偏离机体的轴线。
[0014]筋膜按摩仪的机体为圆柱体,且驱动组件、供电组件和换热组件共同的重心偏离机体的轴线,使得筋膜按摩仪放置时能够滚动到重心偏移的方向并稳定,防止筋膜按摩仪一直滚动。
[00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机体被构造成非回转体结构,且周面的一部分设换热组件为平面,导热部设于平面上。
[0016]导热部设于平面上,能够防止在使用筋膜按摩仪的冷热敷功能时机体在待按摩部位上发生滚动。同时该平面能够使得筋膜按摩仪在不使用时,也能正常放置不滚动。
[00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机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机身和手柄,机身和手柄呈柱状,机身的延伸方向与手柄的延伸方向不同,换热组件设于机壳和/或手柄的柱面上。
[0018]机身与手柄相互连接,且机身的延伸方向与手柄的延伸方向,机身使筋膜按摩仪具有较好的防滚动效果,放置在待按摩部位上较为稳定。
[001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机体包括机身和手柄,机身与手柄弯折相接,机身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手柄连接于第一侧,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均为周面的一部分,导热部设于机身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第四侧中任意一侧。
[0020]手柄连接于机身的第一侧,导热部设于机身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第四侧中任意一侧,由此能够使用手柄带动机身上的导热部对待按摩部位进行滚压式冷热敷。
[002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热部为导热结构,换热组件通过导热结构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
[0022]换热组件通过导热结构与待按摩部位进行交换热量,由于导热结构的导热性好,换热组件可以通过导热结构更好地与待按摩部位进行交换热量,提高交换热量的效率。
[002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热结构为金属导热层。金属导热层嵌设在机体内,换热组件设置在机体的内侧面。
[0024]金属导热层嵌设在机体内,设置在机体的内侧面的换热组件通过金属导热层、机体与待按摩部位进行交换热量,大大增加交换热量的面积,提高交换热量效率。
[002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热结构为金属导热层。金属导热层设置在机体的内侧面,换热组件设置在机体的内侧面,金属导热层位于换热组件与机体的内侧面之间。
[0026]金属导热层和换热组件都设置在机体的内侧面且金属导热层位于换热组件和机体的内侧面之间,可有效减少机体的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
[002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热结构为金属导热层。金属导热层设置在机体的外侧面,换热组件设置在机体的外侧面,换热组件位于金属导热层与机体的外侧面之间。
[0028]金属导热层和换热组件都设置在机体的外侧面且换热组件位于金属导热层与机体的外侧面之间,可有效减少机体的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同时,换热组件和金属导热层的位置更靠近待按摩部位,可更好地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提高交换热量的效率。
[002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热部为导热结构,换热组件通过导热结构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机体为金属机体,导热结构为机体,换热组件位于机体的内侧面上。
[0030]机体为金属机体,且机体作为导热结构,一方面无需另外增设导热结构,简化结构,另一方面,位于机体内侧面上的换热组件可通过整个机体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大大增加交换热量的面积,冷热敷效果好。
[003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组件包括半导体换热片。换热组件设置在机体的内侧面,换热组件通过机体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
[0032]换热组件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时可通过整个机体与待按摩部位进行交换热量,大大增加交换热量的面积,冷热敷效果好。
[003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组件包括半导体换热片。机体的外侧面设有凹槽,换热组件设于凹槽中。
[0034]机体外侧面设置有凹槽可减少机体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同时,换热组件设置在凹槽中,换热组件进行交换热量时通过与待按摩部位直接接触的导热结构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冷热敷效果更好。
[003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隔热件。第一隔热件设于换热组件朝向机体内部的一侧,并用于阻隔换热组件与机体内部部件之间的热量的交换。
[0036]第一隔热件的设置能够将换热组件的热量与机体内部部件进行隔离,从而使得热量更多地向外散发,避免内部的部件工作温度过高或过低。
[003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筋膜按摩仪还包括驱动组件及第二隔热件。驱动组件与供电组件电连接,驱动组件与按摩头传动连接,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于容置腔内;第二隔热件分别与机体、驱动组件连接,第二隔热件用于阻碍机体与驱动组件之间的热量交换。
[0038]第二隔热件的设置能够避免驱动组件与机体之间的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周面,所述周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用于安装按摩头,所述机体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周面上设置有导热部;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及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对应所述导热部设置,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电连接,所述换热组件在所述供电组件供电时能够制冷和/或制热,所述导热部能够将所述换热组件的热量导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为柱状机体,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机体的柱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为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环绕所述机体的一圈设置;或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组件环绕所述机体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筋膜按摩仪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供电组件电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按摩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机体为圆柱体,所述驱动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换热组件共同的重心偏离所述机体的轴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被构造成非回转体结构,且所述周面的一部分设为平面,所述导热部设于所述平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机身和手柄,所述机身和所述手柄呈柱状,所述机身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手柄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机身和/或所述手柄的柱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机身和手柄,所述机身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手柄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均为所述周面的一部分,所述导热部设于所述机身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第四侧中任意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为导热结构,所述换热组件通过所述导热结构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所述导热结构为金属导热层;所述金属导热层嵌设在所述机体内,所述换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侧面;或所述金属导热层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侧面,所述换热组件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张雨微陈峰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