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材料及制备方法、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622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惰性气氛下,提供化合物A的脂肪酸溶液和第一量子点的混合溶液体系,在第一加热条件下进行配体交换反应,制备表面结合有化合物A的第二量子点;其中,所述化合物A的结构通式如下,X1为与所述第一量子点结合的第一活性基团;R1为-(CH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量子点材料及制备方法、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量子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量子点,又称为半导体纳米晶,通常情况下是由II-VI族或III-V族元素组成,其粒径小于或接近于激子波尔半径。经过近30年的研究与发展,量子点合成技术发展取得了显著突破,其中以CdSe为代表的II-VI族量子点的研究已趋于完善,如:光致发光效率接近100%,发生峰峰宽窄至20~30nm,红绿量子点的器件效率和器件寿命已接近商业化应用需求。由于高质量的量子点均采用全溶液合成方法,非常适合采用旋涂、印刷等溶液加工的方式制备成膜。所以以量子点作为发光层的QLED有望成为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的强有力的竞争者。
[0003]然而,量子点的电致发光器件仍然存在效率低、寿命短等问题,而构筑高效能QLED器件常用的旋涂技术通常使用ZnO作为QLED的电子传输层 (ETL)。而由于量子点表面呈非极性,与ZnO接触差,使得电子注入困难,量子点表面结构混乱无序,量子点层超晶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惰性气氛下,提供化合物A的脂肪酸溶液和第一量子点的混合溶液体系,在第一加热条件下进行配体交换反应,制备表面结合有化合物A的第二量子点;其中,所述化合物A的结构通式如下,X1为与所述第一量子点结合的第一活性基团;R1为-(CH2)
n-,R2为直链C
m
H
2m+1
,m、n为正整数,且n+m的取值范围为2~12;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上沉积所述第二量子点制备量子点预制膜;在所述量子点预制膜上沉积含有酯水解催化剂的混合溶液,加热使至少处于量子点预制膜表面的化合物A发生酯水解反应生成第一配体,制备量子点薄膜;或将所述第二量子点与含有酯水解催化剂的混合溶液混合,加热使第二量子点表面的化合物A发生酯水解反应生成结构通式为X
1-CH
2-R
1-COOH的第一配体,得到表面结合有第一配体的第二量子点,在基板上成膜处理,制备量子点薄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基团选自羧基;和/或所述化合物A选自辛二酸单甲酯、庚二酸单乙酯、壬二酸单乙酯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A的脂肪酸溶液和第一量子点的混合溶液体系中,化合物A和第一量子点的摩尔比为50~100:1;和/或所述化合物A的脂肪酸溶液中的脂肪酸选自正辛酸、乙酸、正己酸、正丁酸、正戊酸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提供化合物A的脂肪酸溶液和第一量子点的混合溶液体系的步骤,包括:分别配置化合物A的脂肪酸溶液和第一量子点的非极性溶液,混合处理,得到所述混合溶液体系。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加热条件下进行配体交换反应的步骤中,所述第一加热条件的温度为100℃~200℃,所述配体交换反应的时间为20min~40min;和/或所述基板为表面含有电子传输材料的基板,在所述量子点预制膜上沉积含有酯水解催化剂的混合溶液的步骤中,所述含有酯水解催化剂的混合溶液中还含有金属前驱体;且加热使至少处于量子点预制膜面的化合物A水解形成第一配体的步骤,还包括:所述第一配体与所述金属前驱体中的金属结合,形成量子点-第一配体-金属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材料为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且所述金属前驱体中的金属与所述电子传输材料中的金属相同。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材料为氧化锌纳米颗粒,且所述金属前驱体选自醋酸锌、二乙基锌、氯化锌、溴化锌、碘化锌、硬脂酸锌中的至少一种。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量子点为同时包含化合物A和第二配体的量子点,其中,所述第二配体为具有至少两个以上苯环
的化合物,且所述第二配体含有一个与所述量子点颗粒结合的第二活性基团,所述第二活性基团的极性强于所述第一活性基团的极性;在第一加热条件下进行配体交换反应之后,还包括:在惰性气氛下,在表面结合有化合物A的第二量子点的反应体系中加入第二配体,在第二加热条件下进行配体交换反应,制备表面同时结合有化合物A和第二配体的第二量子点。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性基团选自硝基、磺酸基团和三卤甲基中的一种,且所述三卤甲基中的卤原子选自氟、氯、溴中的一种。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体选自苯环数为2~6的稠环、联苯、含有-Ar-C=C-Ar-的超共轭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其中,Ar为苯环。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体选自如下式1、式2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其中,R3选自氢原子、苯环、烯烃中的一种,X2为所述第二活性基团,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表面结合有化合物A的第二量子点的反应体系中加入第二配体的步骤中,按照所述第二配体与所述第一量子点的摩尔比为0.5~4:1的比例,在所述反应体系中加入第二配体;和/或在第二加热条件下进行配体交换反应的步骤中,所述第二加热条件的温度为80℃~100℃,交换反应的时间为8h~16h;且在第一加热条件下进行配体交换反应的步骤中,所述第一加热条件的温度为100℃~150℃,交换反应的时间为2h~4h。12.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量子点为同时包含化合物A和第三配体的量子点,其中,所述第三配体为结构通式如式3所示的化合物;其中,所述R4选自碳原子数为1至6、末端含有与所述第二量子点结合的第三活性基团的取代基,所述第三活性基团的极性强于所述第一活性基团的极性;且所述第三配体之间通过双键的聚合反应交联形成网络结构;且在第一加热条件下进行配体交换反应之后,还包括:在惰性气氛下,在表面结合有化合物A的第二量子点的反应体系中加入第三配体,在第三加热条件下进行配体交换反应,制备表面同时结合有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旋宇刘文勇
申请(专利权)人: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