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止挡机构和包括该止挡机构的双电源转换开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止挡机构,其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动触头驱动盘;本专利技术 还涉及包括这种止挡机构的双电源转换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双电源转换开关(ATS)需要在两路不同电源间切换,以保障负载的供 电连续性。ATS有二位置和三位置之分。具有三位置的ATS,即具有第一电 源合闸位置、双分位置和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其中双分位置又称OFF位置, 此时负载不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相联。具有隔离功能的ATS,当ATS产 品处于双分位置时,使用者可以挂锁并检修相关设备。因此,双分位置的隔 离性能成为重要的市场需求。然而,在现有技术的三位置的ATS中,当ATS 需要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或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双分位置时,动触头及 与动触头相关联的转动部件由于转动惯量较大,经常无法迅速可靠地停在双 分位置,甚至有接通另外一路电源的潜在风险,这对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隔 离性能是不利的。
[0003]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意图将ATS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或第二电源合闸 位置切换到双分位置时将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挡机构,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1)的动触头驱动盘(40),其中,所述动触头驱动盘(40)与动触头固定联接并能够绕旋转轴线(X)转动,以使所述动触头能够处于第一合闸位置、第二合闸位置及用于分闸的双分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驱动盘(40)包括径向延伸的止挡凸部(42),所述止挡凸部(42)包括周向相继的第一限位部(421)和第二限位部(422),所述止挡机构(10)包括:框架(300),其设置在所述动触头驱动盘(40)下方且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第一挡板(100),其安装在所述框架(300)的第一侧(351),且被设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421)配合以从其第一初始位置只能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二挡板(200),其安装在所述框架(300)的与所述第一侧(351)相对的第二侧(352),且被设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部(422)配合以从其第二初始位置只能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第一复位构件(150),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100)与所述第二挡板(200)之间;其中,所述止挡机构(10)被构造为使得:随着所述动触头驱动盘(40)从所述第一合闸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到所述双分位置,所述第一挡板(100)能够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当所述第二限位部(422)抵接所述第二挡板(200)时,所述动触头驱动盘(40)停止转动,同时所述第一复位构件(150)拉动所述第一挡板(100)回到所述第一初始位置,使得所述动触头驱动盘(40)的所述止挡凸部(42)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00)与所述第二挡板(200)之间;随着所述动触头驱动盘(40)从所述第二合闸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到所述双分位置,所述第二挡板(200)能够从所述第二初始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当所述第一限位部(421)抵接所述第一挡板(100)时,所述动触头驱动盘(40)停止转动,同时所述第一复位构件(150)拉动所述第二挡板(200)回到所述第二初始位置,使得所述动触头驱动盘(40)的所述止挡凸部(42)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00)与所述第二挡板(200)之间;随着所述动触头驱动盘从所述双分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一合闸位置或所述第二合闸位置,所述框架下移,使得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不再阻挡所述动触头驱动盘的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0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转动由所述止挡凸部(42)驱动,和/或所述第二挡板(200)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转动由所述止挡凸部(42)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300)包括与所述旋转轴线(X)平行且彼此间隔开地固定在所述框架(300)上的第一轴(303)和第二轴(313),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轴(303)和所述第二轴(313)下方的第一止挡部(301)和第二止挡部(302);所述第一挡板(100)包括设置在中间部段的第一孔(103)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孔(103)的两侧的第一对应限位部(111)和第一对应止挡部(121),所述第一轴(303)穿过所述第一孔(103),且所述第一挡板(100)通过所述第一对应限位部(11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421)配合,所述第一对应止挡部(121)用于与所述第一止挡部(301)配合;和/或所述第二挡板(200)包括设置在中间部段的第二孔(203)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孔(203)的两侧的第二对应限位部(212)和第二对应止挡部(222),所述第二轴(313)穿过所述第二孔(203),且所述第二挡板(200)通过所述第二对应限位部(212)与所述第二限位部
(422)配合,所述第二对应止挡部(222)用于与所述第二止挡部(302)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301)和所述第二止挡部(302)设置在所述框架(300)的底部(310)的相对侧(311、31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00)被构造为:所述第一对应限位部(111)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100)的第一竖直段上,所述第一对应止挡部(121)设置在所述挡板(100)的第二竖直段上,所述第一竖直段与所述第二竖直段通过第一横向段(170)连接,且所述第一孔(103)设置在自所述第一竖直段平行于所述第一横向段(170)延伸的突部中;和/或所述第二挡板(200)被构造为:所述第一对应止挡部(212)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200)的第三竖直段,所述第二对应止挡部(222)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200)的第四竖直段上,所述第三竖直段与所述第四竖直段通过第二横向段(270)连接,且所述第四孔(203)设置在自所述第三竖直段平行于所述第二横向段(270)延伸的突部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部每个由相互平行的两个突片(141、142;241、242)构成。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构件(150)是第一弹簧。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机构(10)包括与所述框架(300)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框架(30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1)还包括驱动所述动触头驱动盘(40)转动的电磁铁转盘(20),所述电磁铁转盘(20)包括周向相继的第三止挡部(201)和第四止挡部(211);所述第一挡板(100)和所述第二挡板(200)设置在所述框架(300)的第三侧(353)附近,所述框架(300)还在与所述第三侧(353)相对的第四侧(354)附近包括朝向彼此上升且与所述框架(300)固定联接的第一驱动斜坡(321)和第二驱动斜坡(331);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臂(400),其在所述电磁铁转盘(20)上被安装为能够与所述第三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顺仙,周斌,吴健,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