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飞点扫描装置和背散射安全检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6104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飞点扫描装置和背散射安全检测系统,其中飞点扫描装置包括射线源(10)、飞点形成装置(20)和驱动装置(30),射线源(10)用于发射射线,飞点形成装置(20)被配置为将射线源(10)发射的射线处理为连续出射的点状束,驱动装置(30)被配置为驱动飞点形成装置(20)相对于射线源(10)转动,驱动装置(30)包括定子组件(31)和与定子组件(31)转动连接的转子组件(32),飞点形成装置(20)抵靠于转子组件(32)并与转子组件(32)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飞点形成装置抵靠于驱动装置的转子组件上,并与转子组件直接连接,飞点形成装置与转子组件之间没有中间传动机构,可以简化飞点扫描装置的结构,提高传动效率。提高传动效率。提高传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飞点扫描装置和背散射安全检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飞点扫描装置和背散射安全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X射线背散射成像技术因其辐射量剂量低、对轻质材料敏感和布局方便等优点在安全检查和无损探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利用飞点扫描装置将初级准直后的X射线扇形束调制为连续出射的点状束。
[0003]相关技术中,飞点扫描装置包括电机和回转部件,且电机和运回转部件通过机械传动机构连接在一起,以电机旋转为动力源,通过机械传动机构传递给回转部件,实现X射线飞点扫描成像。其中,机械传动机构包括皮带轮,电机通过皮带轮带动回转件转动;或者,机械传动机构包括联轴器,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回转件转动。
[0004]上述的飞点扫描装置的中间传动环节和故障点多,能量转换效率降低,设计开发和装配工艺复杂,相对而言成本更高,体积和重量更大,机械振动和噪音难以控制,高精度传动和高速度运转都不容易实现,特别是在大功率或者高转速场合下影响更大,从而给X射线背散射成像带来边缘毛刺和列间竖纹等问题,影响图像性能指标。
[0005]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飞点扫描装置和背散射安全检测系统,简化了飞点扫描装置的结构,传动效率较高。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飞点扫描装置,包括:
[0008]射线源,用于发射射线;
[0009]飞点形成装置,被配置为将射线源发射的射线处理为连续出射的点状束;和
[0010]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飞点形成装置相对于射线源转动,驱动装置包括定子组件和与定子组件转动连接的转子组件,飞点形成装置抵靠于转子组件并与转子组件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缠绕于定子铁芯上的定子绕组,转子组件包括第一转轴、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的转子铁芯和安装在转子铁芯上的永磁体,飞点形成装置抵靠于第一转轴的端部并与第一转轴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壳体,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均设置于壳体内,壳体内设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被配置为使流通于其内的流体对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进行冷却。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安装于壳体上的外罩和设置于外罩内部的第一风扇,外罩的内部形成的排气腔室与流体通道的出口连通,外罩的周向侧面设有出气口,以
使外罩内的流体沿第一风扇的径向流出。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组件安装于壳体的内壁,转子组件设置于定子组件的中心通孔内,转子组件包括第一转轴,流体通道包括设置于第一转轴的第一通道。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扇,第一风扇包括第二转轴和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的叶片,流体通道包括设置于第二转轴的第二通道,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连接以使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连通。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通道还包括设置于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之间的第三通道,第三通道的出口与排气腔室连通。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流体通道的进口上游的第二风扇。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飞点形成装置包括承载盘和安装于承载盘上的转环,承载盘抵靠于转子组件并与转子组件连接,转环设有第一准直孔,第一准直孔被配置为在转环随承载盘相对于射线源转动时将射线源所发射的射线处理为连续的飞点。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环设有对未通过第一准直孔射出的射线进行屏蔽的屏蔽结构。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飞点扫描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射线源和飞点形成装置之间的准直器,准直器包括准直器本体,准直器本体设有第二准直孔,射线源发射的射线通过第二准直孔射出,转环设有两个环槽,两个环槽之间形成凸台,第一准直孔设置于凸台上,准直器本体的径向外端设有凹槽,凸台插入凹槽中,准直器本体的径向外端插入环槽中,且凸台的第一径向外端面比准直器本体的第二径向外端面更靠近承载盘的轴线。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环包括环形体和调节块,调节块可拆卸地安装在环形体上,第一准直孔设置在调节块上,第一准直孔的直径沿射线的射出方向逐渐减小。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盘的内壁设有对转环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盘包括筒形部,射线源设置于筒形部的中心,筒形部设有与第一准直孔连通的第三准直孔,且第三准直孔的轴线沿承载盘的径向延伸。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飞点形成装置包括承载盘,射线源设置于承载盘的轴向侧面,承载盘设有第三准直孔,第三准直孔的轴线沿承载盘的轴向延伸。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背散射安全检测系统,包括探测器和上述的飞点扫描装置,探测器用于接收飞点扫描装置发射的射线照射于被检物后所反射的射线。
[002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飞点形成装置抵靠于驱动装置的转子组件上,并与转子组件连接,即飞点形成装置与转子组件直接连接,飞点形成装置与转子组件之间没有中间传动机构,因此可以简化飞点扫描装置的结构,减小飞点扫描装置的体积和重量,同时避免因中间传动机构的存在而造成故障点多、振动和噪音较大等问题,也有利于提高传动精度和运转速度,提高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002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飞点扫描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飞点扫描装置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飞点扫描装置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飞点扫描装置一个实施例中转环和准直器本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飞点扫描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实施例中承载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
[0035]10、射线源;20、飞点形成装置;30、驱动装置;40、准直器;50、底座;
[0036]11、扇形面;
[0037]21、承载盘;211、第三准直孔;
[0038]22、转环;221、第一准直孔;222、环槽;223、凸台;224、调节块;225、第一径向外端面;
[0039]23、压环;24、螺栓;25、挡块;26、凸块;
[0040]31、定子组件;32、转子组件;33、轴承组件;34、驱动组件;35、散热组件;
[0041]301、壳体;
[0042]311、定子铁芯;312、定子绕组;
[0043]321、第一转轴;322、转子铁芯;323、永磁体;324、第一挡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点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线源(10),用于发射射线;飞点形成装置(20),被配置为将所述射线源(10)发射的射线处理为连续出射的点状束;和驱动装置(30),被配置为驱动所述飞点形成装置(20)相对于所述射线源(10)转动,所述驱动装置(30)包括定子组件(31)和与所述定子组件(31)转动连接的转子组件(32),所述飞点形成装置(20)抵靠于所述转子组件(32)并与所述转子组件(3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点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31)包括定子铁芯(311)和缠绕于所述定子铁芯(311)上的定子绕组(312),所述转子组件(32)包括第一转轴(321)、安装在第一转轴(321)上的转子铁芯(322)和安装在所述转子铁芯(322)上的永磁体(323),所述飞点形成装置(20)抵靠于所述第一转轴(321)的端部并与所述第一转轴(32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点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0)还包括壳体(301),所述定子组件(31)和所述转子组件(32)均设置于所述壳体(301)内,所述壳体(301)内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被配置为使流通于其内的流体对所述定子组件(31)和所述转子组件(32)进行冷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点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301)上的外罩(351)和设置于所述外罩(351)内部的第一风扇(352),所述外罩(351)的内部形成的排气腔室(359)与所述流体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外罩(351)的周向侧面设有出气口(353),以使所述外罩(351)内的流体沿所述第一风扇(352)的径向流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点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31)安装于所述壳体(301)的内壁,所述转子组件(32)设置于所述定子组件(31)的中心通孔内,所述转子组件(32)包括第一转轴(321),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321)的第一通道(35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点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0)还包括第一风扇(352),所述第一风扇(352)包括第二转轴和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的叶片,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通道(355),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321)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通道(354)与所述第二通道(355)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点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子组件(31)和所述转子组件(32)之间的第三通道(356),所述第三通道(356)的出口与所述排气腔室(359)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点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流体通道的进口上游的第二风扇(357)。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强李元景吴万龙丁富华丁光伟沈宗俊桑斌唐乐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