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美凡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纤维层的鱼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5683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纤维层的鱼饵,包括呈条形的鱼饵主体,且鱼饵主体呈勾状,勾状的鱼饵主体通过弯曲依次分为尖段、底段、杆段和根段;鱼饵主体从内向外分别形成有采用饵料制成的饵芯层,采用纤维制成的内纤维层,采用饵料制成的外饵料层和采用纤维制成的外纤维包络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新颖、设计合理,且便于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新设计了一种饵料的形状和结构,通过设置纤维层的结构,使得在具体使用时,更加容易挂钩,方便好用。方便好用。方便好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纤维层的鱼饵


[0001]本技术涉及鱼饵
,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纤维层的鱼饵。

技术介绍

[0002]鱼饵用于钓鱼,一般针对各种不同的鱼类可以选用不同的鱼饵来增强垂钓成功的可能性。现有鱼饵大多采用粉末状的饲料,然后通过加入粘合剂粘合而成,这种鱼饵对于新手来说不容易挂钩,且在水中容易散开,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纤维层的鱼饵,方案如下:
[0004]一种带有纤维层的鱼饵,包括呈条形的鱼饵主体,所述鱼饵主体从内向外分别形成有采用饵料制成的饵芯层,采用纤维制成的内纤维层,采用饵料制成的外饵料层和采用纤维制成的外纤维包络层。
[0005]进一步,所述内纤维层由内向外分别形成有第一内纤维层、第二内纤维层、第三内纤维层和第四内纤维层。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内纤维层、第二内纤维层、第三内纤维层和第四内纤维层均采用纤维交叉编织而成,且由所述第一内纤维层到第四内纤维层编织密度依次递减。
[0007]进一步,所述外纤维包络层也采用纤维交叉编织而成。
[0008]进一步,所述外纤维包络层的编织密度小于所述第四内纤维层。
[0009]进一步,所述尖段和根段的自由端指向相反的方向。
[0010]进一步,所述所述第一内纤维层、第二内纤维层、第三内纤维层和第四内纤维层分别间隔采用毛发纤维和植物纤维制成。
[0011]进一步,所述外纤维包络层采用植物纤维制成。
[0012]进一步,所述鱼饵主体呈勾状,勾状的所述鱼饵主体通过弯曲依次分为尖段、底段、杆段和根段。
[0013]进一步,所述鱼饵主体呈直条状。
[0014]有益效果:本技术构思新颖、设计合理,且便于使用,本技术新设计了一种饵料的形状和结构,通过设置纤维层的结构,使得在具体使用时,更加容易挂钩,方便好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为进一步优选说明:
[0019]参考图1

2,一种带有纤维层的鱼饵,具有呈条形的鱼饵主体100,鱼饵主体100从内向外分别形成有采用饵料制成的饵芯层180,采用纤维制成的内纤维层150,采用饵料制成的外饵料层160和采用纤维制成的外纤维包络层170。在具体实施时,较佳地,尖段110和根段140的自由端指向相反的方向。作为优选,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将鱼饵主体100制作呈勾状,勾状的鱼饵主体100通过弯曲依次分为尖段110、底段120、杆段130和根段140。
[0020]如图1和2所示,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将鱼饵主体100设置成勾状,便于用鱼钩勾挂饵料。具体地,通过弯曲形成尖段110、底段120、杆段130和根段140(如图1所示,图中通过虚线分隔开),鱼钩通过根段140勾入,沿着杆段130、底段120和尖段110延伸,其中尖段110为外部段,便于鱼咬住。通过保证鱼饵主体100整体的形状骨架,设置饵芯层180,采用质感较为硬质的饵料制成,例如在淀粉材料中加入粘合剂。为了保证挂钩的稳定性,设置有内纤维层150来勾挂鱼钩,同时对内部的饵芯层180和外部的外饵料层160起到勾连作用,保证其附着稳定。外饵料层160用于主要饵料,起到诱惑鱼类的作用。在外饵料层160外设置外纤维包络层170包覆外饵料层160,便于从外部包络外饵料层160,保证其结构的稳定,也具有帮助其挂钩稳定的作用。
[0021]在具体实施时,较佳地,内纤维层150由内向外分别形成有第一内纤维层151、第二内纤维层152、第三内纤维层153和第四内纤维层154。在具体实施时,较佳地,第一内纤维层151、第二内纤维层152、第三内纤维层153和第四内纤维层154均采用纤维交叉编织而成,且由第一内纤维层151到第四内纤维层154编织密度依次递减。在具体实施时,较佳地,第一内纤维层151、第二内纤维层152、第三内纤维层153和第四内纤维层154分别间隔采用毛发纤维和植物纤维制成。在有选中,将内纤维层150设置为四层,并且通过采用毛发纤维和植物纤维间隔作为各纤维层来进行交叉编制,具有更佳的牵扯效果,并且通过渐次设置编制的密度,便于不同粗细的鱼钩与内纤维层150挂钩。采用毛发纤维和植物纤维间隔设置,基于植物纤维较细,而毛发纤维较粗,可以同时对粒度较细的饵料进行牵连包覆。
[0022]在具体实施时,较佳地,外纤维包络层170也采用纤维交叉编织而成。在具体实施时,较佳地,外纤维包络层170的编织密度小于第四内纤维层154。在具体实施时,较佳地,外纤维包络层170采用植物纤维制成。基于与内纤维层150同样的原理,外纤维包络层170采用纤维交叉编织而成,且密度低于第四内纤维层154,便于挂钩,和饵料的物质散发。
[0023]在具体实施时,在的外饵料层160或/和饵芯层180也可设置纤维,以降低饵料的雾化,增强其结构的稳定性。在外饵料层160或/和饵芯层180内设置的纤维可以为分散的絮状。
[0024]实施例二
[0025]在具体实施时,与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鱼饵主体100呈直条状。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将鱼饵主体100制成可弯曲形变,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的长度自由裁剪长度。同时在具体实施时,如果整体外径偏小,也可以将饵芯层180制成中空的结构,便于挂钩。
[0026]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纤维层的鱼饵,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条形的鱼饵主体(100),所述鱼饵主体(100)从内向外分别形成有采用饵料制成的饵芯层(180),采用纤维制成的内纤维层(150),采用饵料制成的外饵料层(160)和采用纤维制成的外纤维包络层(17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纤维层的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纤维层(150)由内向外分别形成有第一内纤维层(151)、第二内纤维层(152)、第三内纤维层(153)和第四内纤维层(15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纤维层的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纤维层(151)、第二内纤维层(152)、第三内纤维层(153)和第四内纤维层(154)均采用纤维交叉编织而成,且由所述第一内纤维层(151)到第四内纤维层(154)编织密度依次递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纤维层的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纤维包络层(170)也采用纤维交叉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美凡
申请(专利权)人:张美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