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内孔表面电镀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986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子内孔表面电镀槽,包括:槽体组件,包括呈长方体的槽体本体和安装在槽体本体外围的支撑骨架;温控组件,包括内嵌在槽体本体侧壁中的循环管、安装在槽体本体右侧下部的出口和安装在槽体本体左侧上部的进口;电极组件,包括安装在槽体本体上部的支撑框、安装在支撑框与槽体本体之间的加固块、对称设置在支撑框顶部的固定架和设置在两个固定架之间的电极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循环管呈螺旋状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冷却介质在槽体本体侧壁停留时间,增加热交换效率;通过加固块截面呈三角形状,且加固块数量为若干并以相等的距离分布在支撑框的底部的设置,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原理加固装置。角形具有稳定性原理加固装置。角形具有稳定性原理加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子内孔表面电镀槽


[0001]本技术涉及电镀槽
,具体为一种端子内孔表面电镀槽。

技术介绍

[0002]电镀设备中最基础的设备,主要功能是装置溶液。电镀槽是电镀设备中最基础的配套。材料:有钛电镀槽(耐酸碱类溶液腐蚀)、PP材质、PVC材质、PVDF材质、玻璃钢槽材质、不锈钢槽材质、砌花岗岩材质、聚四氟乙烯材质(可以在任何酸里使用)等各种材质的槽体。电镀槽用来装置溶液,用于镀锌、镀铜、镀镍、镀金等。槽体也可用钢架衬硬聚氯乙烯塑料制造,槽体结构的选择取决于电镀槽液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
[0003]现有的电镀槽结构简单大多为单层矩形腔结构单一,槽体为了控制温度直接用盛装溶液的热水槽控制温度,其温度控制效果差,但是在电镀槽长时间加工通常会使的电镀槽中的温度升高影响电镀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内孔表面电镀槽,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端子内孔表面电镀槽,包括:
[0006]槽体组件,包括呈长方体的槽体本体和安装在槽体本体外围的支撑骨架;
[0007]温控组件,包括内嵌在槽体本体侧壁中的循环管、安装在槽体本体右侧下部的出口和安装在槽体本体左侧上部的进口;
[0008]电极组件,包括安装在槽体本体上部的支撑框、安装在支撑框与槽体本体之间的加固块、对称设置在支撑框顶部的固定架和设置在两个固定架之间的电极固定杆;
[0009]其中,所述槽体本体顶部呈开放状,所述支撑骨架呈网格状,且支撑骨架每一面均设置有“X”型支撑,所述支撑框呈矩形,所述固定架数量为四个,且固定架两个为一组均匀的分布在支撑框上,所述进口、出口和循环管内腔互通。
[0010]优选的,槽体组件还包括两个对称开设在槽体底部的排水口。
[0011]优选的,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槽体本体底部的支撑腿和安装在支撑腿之间的连接横杆。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腿数量为六个,且支撑腿以两个为一组分别安装在槽体本体底部的左右两侧和中部。
[0013]优选的,所述循环管呈螺旋状。
[0014]优选的,所述加固块截面呈三角形状,且加固块数量为若干并以相等的距离分布在支撑框的底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支撑腿数量为六个,且支撑腿以两个为一组分别安装在槽体本体底部的左右两侧和中部的设置,有利于增加装置的稳定
性;通过循环管呈螺旋状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冷却介质在槽体本体侧壁停留时间,增加热交换效率;通过加固块截面呈三角形状,且加固块数量为若干并以相等的距离分布在支撑框的底部的设置,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原理加固装置。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00、槽体组件,110、槽体本体,120、支撑骨架,130、排水口,200、温控组件,210、循环管,220、出口,230、进口,300、电极组件,310、支撑框,320、加固块,330、固定架,340、电极固定杆,400、支撑组件,410、支撑腿,420、连接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端子内孔表面电镀槽,能够通过循环管和进口、出口构成的温控组件实现恒温控制电镀槽。
[0023]图1

图3展示出的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端子内孔表面电镀槽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

图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端子内孔表面电镀槽,其主体部分槽体组件100、温控组件200和电极组件300。
[0024]槽体组件100用于承载温控组件200和容纳电解液,具体的,槽体组件100包括呈长方体的槽体本体110和安装在槽体本体110外围的支撑骨架120,所述槽体本体110顶部呈开放状,所述支撑骨架120呈网格状,且支撑骨架120每一面均设置有“X”型支撑;
[0025]温控组件200用于搭配温度循环装置保持电解液恒温,具体的,温控组件200包括内嵌在槽体本体110侧壁中的循环管210、安装在槽体本体110右侧下部的出口220和安装在槽体本体110左侧上部的进口230;
[0026]电极组件300用于固定安装电极,具体的,电极组件300包括安装在槽体本体110上部的支撑框310、安装在支撑框310与槽体本体110之间的加固块320、对称设置在支撑框310顶部的固定架330和设置在两个固定架330之间的电极固定杆340,所述支撑框310呈矩形,所述固定架330数量为四个,且固定架330两个为一组均匀的分布在支撑框310上,所述进口230、出口220和循环管210内腔互通。
[0027]其中,槽体组件100还包括两个对称开设在槽体底部的排水口130,有利于电解液的排出方便清理槽体组件100;还包括支撑组件400,所述支撑组件400包括固定安装在槽体本体110底部的支撑腿410和安装在支撑腿410之间的连接横杆420,有利于将装置抬高以防腐蚀严重;所述支撑腿410数量为六个,且支撑腿410以两个为一组分别安装在槽体本体110底部的左右两侧和中部,有利于增加装置的稳定性;所述循环管210呈螺旋状,有利于增加冷却介质在槽体本体110侧壁停留时间,增加热交换效率;所述加固块320截面呈三角形状,
且加固块320数量为若干并以相等的距离分布在支撑框310的底部,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原理加固装置。
[0028]工作原理:在一种端子内孔表面电镀槽使用的时候,首先装置组装好,接着将进口230和出口220分别与外界循环水冷设备的输出和输入端连接(所述水冷循环设备为现有技术本技术不作详述),使用时水冷循环设备将循环液通过进口230导入循环中,循环液通过循环管210与槽体本体110发生热交换,接着热交换之后的循环液被导入水冷循环设备中。
[00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内孔表面电镀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组件(100),包括呈长方体的槽体本体(110)和安装在槽体本体(110)外围的支撑骨架(120);温控组件(200),包括内嵌在槽体本体(110)侧壁中的循环管(210)、安装在槽体本体(110)右侧下部的出口(220)和安装在槽体本体(110)左侧上部的进口(230);电极组件(300),包括安装在槽体本体(110)上部的支撑框(310)、安装在支撑框(310)与槽体本体(110)之间的加固块(320)、对称设置在支撑框(310)顶部的固定架(330)和设置在两个固定架(330)之间的电极固定杆(340);其中,所述槽体本体(110)顶部呈开放状,所述支撑骨架(120)呈网格状,且支撑骨架(120)每一面均设置有“X”型支撑,所述支撑框(310)呈矩形,所述固定架(330)数量为四个,且固定架(330)两个为一组均匀的分布在支撑框(310)上,所述进口(2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晨亮
申请(专利权)人:亦欣电镀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