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洞库工程的冷却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495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洞库工程的冷却塔系统,包括冷却塔,冷却塔的进风口与新风管道相连,新风管道与进风扩散室相连,冷却塔的出风口与总排风管道相连,总排风管道与排风扩散室相连,冷却塔设置在进风扩散室与排风扩散室之间;冷却塔与散热设备相连,散热设备内的高温水经冷却塔冷却后流回散热设备以实现水的冷却循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潜热蒸发的模式提供冷却水,冷却水消耗量低;冷却塔安装于工程进、排风扩散室之间,使之具备与工程相同的防护能力,冷却系统生存能力大幅提升;排风管内设置排风机能有效防止冷却塔出风被二次吸回塔内,可为冷却塔高效运行提供满足温度要求的风量保障。求的风量保障。求的风量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洞库工程的冷却塔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洞库工程的冷却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洞库工程一般采用柴油发电机来为洞库内的设备提供电能,采用空调维持洞库内环境温度。柴油发电机运行时需要冷却水冷却设备,以保证柴油发电机的运行;目前常规的冷却水是采用冷却水库的显热换热模式,冷却水消耗量巨大。
[0003]空调一般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制冷,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冷凝器通过冷却剂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环境。根据冷却剂不同,冷凝器主要有风冷、水冷两类冷却方式。风冷方式需要在室外设置风冷冷凝器,水冷方式需要在室外设置冷却塔。因洞库工程建筑布局复杂,埋深大,空调与室外场坪距离远,布置室外风冷冷凝器或冷却塔常面临困难。另外室外风冷冷凝器与冷却塔易被热成像技术追踪,不利于工程的隐蔽。因此,现有洞库工程空调系统采用冷却水直流系统对水冷冷凝器进行降温,冷却水不经冷却塔降温后循环使用,而是直接排掉,因此也需要大量的冷却水,在当今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节约冷却水的消耗量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洞库工程的冷却塔系统,具有节约冷却水用量、防护能力强的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应用于洞库工程的冷却塔系统,其中,包括冷却塔,冷却塔的进风口与新风管道相连,新风管道与进风扩散室相连,冷却塔的出风口与总排风管道相连,总排风管道与排风扩散室相连,冷却塔设置在进风扩散室与排风扩散室之间;冷却塔与散热设备相连,散热设备内的高温水经冷却塔冷却后流回散热设备以实现水的冷却循环。
[0006]进一步,冷却塔的进水口与冷却塔进水管相连,冷却塔进水管与散热设备相连,冷却塔的出水口与冷却塔出水管相连,冷却塔出水管与散热设备相连;散热设备内的高温水经冷却塔的进水口进入冷却塔内,高温水冷却后经冷却塔的出水口流回散热设备内以实现水的冷却循环。
[0007]进一步,冷却塔出水管上设置有水泵组件,水泵组件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可通过水泵组件控制进入散热设备的冷却水的流量。
[0008]进一步,水泵组件包括冷却水泵、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实时检测冷却塔出水压力及温度并将检测信号传送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检测信号控制冷却水泵的流量。
[0009]进一步,新风管道入口处设置有补风机,总排风管道出口处设置排风机;补风机和排风机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0010]进一步,冷却塔与补水管道相连,补水管道与冷却塔补水库相连,冷却塔内水位降低时,冷却塔补水库可为冷却塔进行补水。
[0011]进一步,冷却塔内设置有浮球阀,浮球阀跟随冷却塔内水的液面上下浮动,从而控制补水管道的打开与关闭。
[0012]进一步,洞内排风管与冷却塔的进风口相连,洞外新风和洞内排风通过新风管道和洞内排风管共同进入冷却塔内。
[0013]进一步,新风管道和洞内排风管上分别设置有电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可控制电动调节阀的空气流量,从而改变洞外新风及洞内排风的比例。
[0014]进一步,散热设备包括空调和柴油发电机,空调和柴油发电机分别与一个冷却塔相连。
[0015]本技术结构设计巧妙,采用潜热蒸发的模式提供冷却水,冷却水消耗量低;冷却塔安装于工程进、排风扩散室之间,使之具备与工程相同的防护能力,冷却系统生存能力大幅提升;排风管内设置排风机能有效防止冷却塔出风被二次吸回塔内,可为冷却塔高效运行提供满足温度要求的风量保障;PLC控制器可根据水泵组件的传感器检测的信号,实时感知冷却塔出水压力及温度,并通过改变洞外新风及洞内排风的比例、冷却水泵的流量,使冷却塔出水温度满足各散热设备对冷却水温度的保障要求。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应用于洞库工程的冷却塔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功能以及具体设计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应用于洞库工程的冷却塔系统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应用于洞库工程的冷却塔系统包括冷却塔5,冷却塔5的进风口与新风管道16相连,新风管道16与进风扩散室相连,冷却塔5的出风口与总排风管道3相连,总排风管道3与排风扩散室相连,冷却塔5设置在进风扩散室与排风扩散室之间;冷却塔5与散热设备相连,散热设备内的高温水经冷却塔5冷却后流回散热设备以实现水的冷却循环。
[0021]具体来说,冷却塔5的进水口与冷却塔进水管20相连,冷却塔进水管20与散热设备相连,冷却塔5的出水口与冷却塔出水管21相连,冷却塔出水管21与散热设备相连;散热设备内的高温水经冷却塔5的进水口进入冷却塔5内,高温水冷却后经冷却塔5的出水口流回散热设备内以实现水的冷却循环。本实施例的散热设备为空调6和柴油发电机15,空调6和柴油发电机15分别与一个冷却塔5相连。
[0022]本实施例的冷却塔5为下鼓风离心式冷却塔,其工作原理是依靠冷却塔5下部的风机,将冷却塔5外的冷空气经管道送入塔内。高温水流入管式布水系统,并且均匀地分布到
各个雾化器中,喷出高速旋转热水并向上雾化,与进塔的冷空气共同向上升并进行热交换。水雾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形成雾滴自然下落,与正在上升的冷空气相遇,进行二次热交换。散热降温后的冷却水最终储存在冷却塔5的底部,然后经冷却塔5的出水口流回散热设备内。下鼓风离心式冷却塔为现有设备,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0023]优选的,冷却塔出水管21上设置有水泵组件8,水泵组件8与控制装置11电连接,控制装置11可通过水泵组件8控制进入散热设备的冷却水的流量。水泵组件8包括冷却水泵、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9可实时检测冷却塔5出水压力及温度并将检测信号传送控制装置11,控制装置11根据检测信号控制冷却水泵的流量。
[0024]优选的,新风管道16入口处设置有补风机17,总排风管道3出口处设置排风机2,补风机17和排风机2为新风管道16和总排风管道3内的空气流动提供动力;补风机17和排风机2分别与控制装置11电连接,控制装置11补风机17和排风机2的打开与关闭。
[0025]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水雾会经排风管道排出,因此,冷却塔5内的冷却水会越来越少,因此,本实施例的冷却塔5还与补水管道22相连,补水管道22与冷却塔补水库1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洞库工程的冷却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冷却塔的进风口与新风管道相连,新风管道与进风扩散室相连,冷却塔的出风口与总排风管道相连,总排风管道与排风扩散室相连,冷却塔设置在进风扩散室与排风扩散室之间;冷却塔与散热设备相连,散热设备内的高温水经冷却塔冷却后流回散热设备以实现水的冷却循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洞库工程的冷却塔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却塔的进水口与冷却塔进水管相连,冷却塔进水管与散热设备相连,冷却塔的出水口与冷却塔出水管相连,冷却塔出水管与散热设备相连;散热设备内的高温水经冷却塔的进水口进入冷却塔内,高温水冷却后经冷却塔的出水口流回散热设备内以实现水的冷却循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洞库工程的冷却塔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却塔出水管上设置有水泵组件,水泵组件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可通过水泵组件控制进入散热设备的冷却水的流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洞库工程的冷却塔系统,其特征在于,水泵组件包括冷却水泵、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实时检测冷却塔出水压力及温度并将检测信号传送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检测信号控制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