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86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折叠集装箱,属于包装机械设备技术领域。该折叠集装箱包括箱底板组件、箱顶板组件、侧墙板组件、前墙板组件和后墙板组件。所述箱底板组件包括两根第一横梁和两根第一纵梁,所述箱顶板组件包括两根第二横梁和两根第二纵梁,两根所述第二横梁和两根所述第二纵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上侧墙板框架的内部固定有第二岩棉板,所述第一框架梁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所述上侧墙板框架和所述下侧墙板框架之间,所述第二框架梁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所述上侧墙板框架和所述下侧墙板框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转运的过程中可以减小占用空间,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方便进行拆装有利于二次加工,提高集装箱使用的灵活性。提高集装箱使用的灵活性。提高集装箱使用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集装箱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机械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折叠集装箱。

技术介绍

[0002]集装箱,英文名container。是能装载包装或无包装货进行运输,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的一种成组工具。
[0003]目前,传统集装箱,由于各个部件大都采用焊接的方式,一次成型,整体形状不可改变,有着占用空间大,运输成本高,二次加工难度大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折叠集装箱,旨在改善集装箱,整体形状不可改变,有着占用空间大,运输成本高,二次加工难度大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折叠集装箱,包括箱底板组件、箱顶板组件、侧墙板组件、前墙板组件和后墙板组件。
[0007]所述箱底板组件包括两根第一横梁和两根第一纵梁,两根所述第一横梁和两根所述第一纵梁垂直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一横梁和两根所述第一纵梁之间固定有布鲁板,所述箱顶板组件包括两根第二横梁和两根第二纵梁,两根所述第二横梁和两根所述第二纵梁垂直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二横梁和两根所述第二纵梁之间固定有第一岩棉板,两根所述第二横梁和两根所述第二纵梁形成的拐角处固定有吊耳,所述侧墙板组件包括上侧墙板框架和下侧墙板框架,所述上侧墙板框架的内部固定有第二岩棉板,所述下侧墙板框架的内部固定有第三岩棉板,所述上侧墙板框架与所述下侧墙板框架之间通过第一合页转动连接,所述上侧墙板框架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通过第四合页转动连接,所述下侧墙板框架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同样通过所述第四合页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框架梁的内部固定有第四岩棉板,所述第一框架梁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所述上侧墙板框架和所述下侧墙板框架之间,所述后墙板组件包括第二框架梁,所述第二框架梁的内部固定有第五岩棉板,所述第二框架梁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所述上侧墙板框架和所述下侧墙板框架之间。
[000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之间固定有第一加强纵梁,所述第一加强纵梁为等距离间隔分布。
[000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梁之间固定有第二加强纵梁,所述第二加强纵梁为等距离间隔分布。
[00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吊耳的上端内部开设有吊装孔。
[00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吊耳的下端内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框架梁和所第二框架梁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孔相匹配的钉孔。
[00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岩棉板的内部安装有门,所述门的一侧
安装有第一窗户。
[00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梁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合页,所述第二合页的另一侧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上。
[00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岩棉板的表面安装有排气扇,所述排气扇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窗户。
[00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架梁的下端固定有第三合页,所述第三合页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上。
[001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合页至少设置有四个,所述第四合页为等距离间隔分布。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折叠集装箱,使用时,通过起吊设备与吊装孔进行连接,利用起吊设备将其展开,这时将第一框架梁和第二框架梁的底部分别通过第二合页和第三合页安装在第一纵梁上,然后通过外部螺栓和螺帽将第一框架梁和第二框架梁与吊耳进行固定,从而完成整体的组装,这时由于上侧墙板框架和下侧墙板框架分别通过第四合页进行铰接,而且上侧墙板框架和下侧墙板框架之间通过第一合页进行铰接,这样在拆除第一框架梁和第二框架梁以后可以将侧墙板组件进行折叠,这样在转运的过程中可以减小占用空间,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方便进行拆装有利于二次加工,提高集装箱使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集装箱箱底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集装箱箱顶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集装箱侧墙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集装箱前墙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集装箱后墙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集装箱侧墙板组件折叠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集装箱第一纵梁与上侧墙板框架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00

箱底板组件;110

第一横梁;120

第一纵梁;130

布鲁板;140

第一加强纵梁;200

箱顶板组件;210

第二横梁;220

第二纵梁;230

第一岩棉板;240

第二加强纵梁;250

吊耳;251

吊装孔;252

连接孔;300

侧墙板组件;310

上侧墙板框架;311

第二岩棉板;320

下侧墙板框架;321

第三岩棉板;330

第一合页;400

前墙板组件;410

第一框架梁;420

第四岩棉板;430

门;440

第一窗户;450

第二合页;500

后墙板组件;510

第二框架梁;520

第五岩棉板;530

排气扇;540

第二窗户;550

第三合页;600

第四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底板组件(100),所述箱底板组件(100)包括两根第一横梁(110)和两根第一纵梁(120),两根所述第一横梁(110)和两根所述第一纵梁(120)垂直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一横梁(110)和两根所述第一纵梁(120)之间固定有布鲁板(130);箱顶板组件(200),所述箱顶板组件(200)包括两根第二横梁(210)和两根第二纵梁(220),两根所述第二横梁(210)和两根所述第二纵梁(220)垂直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二横梁(210)和两根所述第二纵梁(220)之间固定有第一岩棉板(230),两根所述第二横梁(210)和两根所述第二纵梁(220)形成的拐角处固定有吊耳(250);侧墙板组件(300),所述侧墙板组件(300)包括上侧墙板框架(310)和下侧墙板框架(320),所述上侧墙板框架(310)的内部固定有第二岩棉板(311),所述下侧墙板框架(320)的内部固定有第三岩棉板(321),所述上侧墙板框架(310)与所述下侧墙板框架(320)之间通过第一合页(330)转动连接,所述上侧墙板框架(310)与所述第二横梁(210)之间通过第四合页(600)转动连接,所述下侧墙板框架(320)与所述第一横梁(110)之间同样通过所述第四合页(600)转动连接;前墙板组件(400),所述前墙板组件(400)包括第一框架梁(410),所述第一框架梁(410)的内部固定有第四岩棉板(420),所述第一框架梁(410)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120)、所述第二纵梁(220)、所述上侧墙板框架(310)和所述下侧墙板框架(320)之间;后墙板组件(500),所述后墙板组件(500)包括第二框架梁(510),所述第二框架梁(510)的内部固定有第五岩棉板(52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炎张湘元潘曾欢杨旭汪鹏辉邓朝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