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加热过滤式粉尘监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84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道加热过滤式粉尘监测结构,包括风道箱体,所述风道箱体内部设有第一负压装置、监测板、侧风道、电加热鳍片、滤尘结构、吸附结构和第二负压结构;所述第一负压装置的进气端对应于监测环境,所述第一负压装置的出气端分别连接于侧风道的进气端和监测感应区的进气端,所述监测板设于监测感应区内,所述监测板设有粉尘感应器,所述监测感应区的出气端对应于电加热鳍片的进气端,所述电加热鳍片的出气端对应于滤尘结构的进气端,所述滤尘结构的出气端对应于吸附结构的进气端,所述吸附结构的出气端对应于第二负压结构的进气端,所述侧风道的出气端对应于第二负压结构的进气端,所述第二负压结构的出气端对应于监测环境。应于监测环境。应于监测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道加热过滤式粉尘监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风道加热过滤式粉尘监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生活工作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各种工厂车间的内部,对于粉尘的浓度更是有严格的要求标准,粉尘检测仪的销售量也急剧提升,该行业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现有的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只能检测粉尘浓度但不具有净化动能,即使有过滤功能也只是简单拦截大颗粒粉尘,粉尘中含有的有害成分无法去除,不利于及时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风道加热过滤式粉尘监测结构可以有效过滤粉尘以及去除粉尘中有害成分。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风道加热过滤式粉尘监测结构,包括风道箱体,所述风道箱体内部设有第一负压装置、监测板、侧风道、电加热鳍片、滤尘结构、吸附结构和第二负压结构;所述第一负压装置的进气端对应于监测环境,所述第一负压装置的出气端分别连接于侧风道的进气端和监测感应区的进气端,所述监测板设于监测感应区内,所述监测板设有粉尘感应器,所述监测感应区的出气端对应于电加热鳍片的进气端,所述电加热鳍片的出气端对应于滤尘结构的进气端,所述滤尘结构的出气端对应于吸附结构的进气端,所述吸附结构的出气端对应于第二负压结构的进气端,所述侧风道的出气端对应于第二负压结构的进气端,所述第二负压结构的出气端对应于监测环境。
[0005]进一步地,所述滤尘结构包括粘性拦截组;若干粘性拦截组并向排列于述电加热鳍片的出气端;所述粘性拦截组包括驱动电机、旋转轴和粘性胶带;所述旋转轴两端通过轴承连接于风道箱体内上下端部,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旋转轴,所述粘性胶带缠绕贴设于旋转轴周侧。
[000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端加装变速齿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粘性拦截组与吸附结构的进气端之间设有阻风拨杆;所述阻风拨杆两端通过轴承连接于风道箱体内上下端部,所述阻风拨杆沿自身长度方向套设有若干阻风拨轮;所述阻风拨轮可沿阻风拨杆周侧方向旋转,所述阻风拨轮周侧设有若干拨片,若干所述拨片长度逐渐减小。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结构包括阶梯式吸附盒组,若干所述阶梯式吸附盒组竖向排列,相邻的阶梯式吸附盒组之间的间隙设有密封板填堵;所述阶梯式吸附盒组包括第一吸附盒、第二吸附盒和第三吸附盒;所述第一吸附盒、第二吸附盒和第三吸附盒前后端依次连接呈阶梯式架设于风道箱体内部,所述第一吸附盒、第二吸附盒和第三吸附盒内部装有活性炭颗粒,所述第一吸附盒、第二吸附盒和第三吸附盒上方覆盖有风道遮板。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附盒、第二吸附盒和第三吸附盒盒内底部设有若干凸台圆柱;所述凸台圆柱直径从底部向顶部方向逐渐减小。
[0010]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风道加热过滤式粉尘监测结构可以有效过滤粉尘以及去除粉尘中有害成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技术效果:
[0011]1)设置电加热鳍片加热粉尘,将粉尘内的有害物质挥发到气体中,使得原本存在粉尘颗粒中无法过滤的成分可以进行去除;
[0012]2)通过将吸附盒呈阶梯式摆放可以增加风阻,减缓气体流速使之可以增加吸附时间,增加吸附效率。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14]附图2为本技术的滤尘结构的结构图;
[0015]附图3为本技术的吸附结构的结构图;
[0016]附图4为本技术的凸台圆柱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8]如附图1

4:一种风道加热过滤式粉尘监测结构,包括风道箱体12,所述风道箱体 12内部设有第一负压装置1、监测板11、侧风道2、电加热鳍片3、滤尘结构、吸附结构和第二负压结构4;所述第一负压装置1的进气端对应于监测环境,所述第一负压装置1的出气端分别连接于侧风道2的进气端和监测感应区的进气端,所述监测板11设于监测感应区内,所述监测板11设有粉尘感应器,所述监测感应区的出气端对应于电加热鳍片3的进气端,所述电加热鳍片3的出气端对应于滤尘结构的进气端,所述滤尘结构的出气端对应于吸附结构的进气端,所述吸附结构的出气端对应于第二负压结构4 的进气端,所述侧风道2的出气端对应于第二负压结构4的进气端,所述第二负压结构 4的出气端对应于监测环境;第一负压装置1将环境气体吸入,一部分进入侧风道2,另一部分进入监测感应区,监测感应区内的气体经过监测板11,粉尘感应器对其进行感应并将信号传送至控制系统或报警系统;经过监测的气体进入电加热鳍片3加热,加热后的粉尘部分有害物质挥发到气体中,使得原本存在粉尘颗粒中无法过滤的成分可以进行去除;后经过滤尘结构过滤掉大部分大颗粒粉尘,然后吸附结构将气体中有害成分进行吸附;经过吸附的较高温度气体与从侧风道2出来的室温气体进行混合后通过第二负压结构4排出,可以尽量降低排出气体的温度,避免对环境温度造成过度影响。
[0019]所述滤尘结构包括粘性拦截组;若干粘性拦截组并向排列于述电加热鳍片3的出气端;所述粘性拦截组包括驱动电机51、旋转轴52和粘性胶带53;所述旋转轴52两端通过轴承连接于风道箱体12内上下端部,所述驱动电机51驱动连接于旋转轴52,所述粘性胶带53缠绕贴设于旋转轴52周侧;驱动电机51驱动旋转轴52旋转,使粘性胶带 53保持迎风状态,将气体中粉尘颗粒粘结,当粘性胶带53粘满粉尘后可以撕下进行替换。
[0020]所述驱动电机51驱动端加装变速齿轮;降低旋转轴52转速可以使粘性胶带53每一处粘结的粉尘得以最大化,同时将低转速可以减少运行噪音。
[0021]所述粘性拦截组与吸附结构的进气端之间设有阻风拨杆54;所述阻风拨杆54两端通过轴承连接于风道箱体12内上下端部,所述阻风拨杆54沿自身长度方向套设有若干阻风拨轮;所述阻风拨轮可沿阻风拨杆54周侧方向旋转,所述阻风拨轮周侧设有若干拨片55,若干所述拨片55长度逐渐减小;通过拨片55对气体进行减速,使气体在后续的吸附结构停留更久时间,
[0022]所述吸附结构包括阶梯式吸附盒组,若干所述阶梯式吸附盒组竖向排列,相邻的阶梯式吸附盒组之间的间隙设有密封板61填堵;所述阶梯式吸附盒组包括第一吸附盒62、第二吸附盒63和第三吸附盒64;所述第一吸附盒62、第二吸附盒63和第三吸附盒64 前后端依次连接呈阶梯式架设于风道箱体12内部,所述第一吸附盒62、第二吸附盒63 和第三吸附盒64内部装有活性炭颗粒,所述第一吸附盒62、第二吸附盒63和第三吸附盒64上方覆盖有风道遮板65;吸附盒呈阶梯式摆放可以增加风阻,减缓气体流速使之可以增加吸附时间,增加吸附效率。
[0023]所述第一吸附盒62、第二吸附盒63和第三吸附盒64盒内底部设有若干凸台圆柱 66;所述凸台圆柱66直径从底部向顶部方向逐渐减小;由于吸附盒底部沉积的活性炭颗粒与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加热过滤式粉尘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箱体(12),所述风道箱体(12)内部设有第一负压装置(1)、监测板(11)、侧风道(2)、电加热鳍片(3)、滤尘结构、吸附结构和第二负压结构(4);所述第一负压装置(1)的进气端对应于监测环境,所述第一负压装置(1)的出气端分别连接于侧风道(2)的进气端和监测感应区的进气端,所述监测板(11)设于监测感应区内,所述监测板(11)设有粉尘感应器,所述监测感应区的出气端对应于电加热鳍片(3)的进气端,所述电加热鳍片(3)的出气端对应于滤尘结构的进气端,所述滤尘结构的出气端对应于吸附结构的进气端,所述吸附结构的出气端对应于第二负压结构(4)的进气端,所述侧风道(2)的出气端对应于第二负压结构(4)的进气端,所述第二负压结构(4)的出气端对应于监测环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道加热过滤式粉尘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尘结构包括粘性拦截组;若干粘性拦截组并向排列于述电加热鳍片(3)的出气端;所述粘性拦截组包括驱动电机(51)、旋转轴(52)和粘性胶带(53);所述旋转轴(52)两端通过轴承连接于风道箱体(12)内上下端部,所述驱动电机(51)驱动连接于旋转轴(52),所述粘性胶带(53)缠绕贴设于旋转轴(52)周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道加热过滤式粉尘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卉郭大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朗地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