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调制双输出DC-DC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39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调制双输出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调制双输出DC

DC变换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特别是一种混合调制双输出DC

DC变换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技术、车载电源技术、通讯电源和电力电子系统等的发展,许多新型用电设备所需的供电要求越来越高,有时需要使用两路甚至多路低压直流电源对辅助系统、控制系统等进行供电。例如电动汽车上,在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往往还要对汽车的辅助系统和设备进行供电。最简单的方法是,对这些用电设备采用两套或者多套独立的供电电源进行供电,但这不但增大了系统成本与体积,也不利于整机供电系统的集成化。也有一些供电系统能够实现双路或者多路输出,但是这些输出并不相互独立,不仅不能实现对各路输出的高效控制,各路输出之间还存在交叉调整率的问题,即往往在调节主控一路的输出时,其它路的输出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影响。
[0003]也有方案能够实现两路输出的独立控制,如CN108365760 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合调制隔离型双路输出DC

DC变换器。该拓扑包括:一个输入电源;两个并联半桥LLC谐振电路,采用调频方式LL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一个移相全桥电路,连接在并联半桥LLC谐振电路的两个桥臂之间,调节两个桥臂间的相位方式移相直流输出电压,副边为全波整流电路结构关断双路输入。该技术使用和调频和移相两种控制手段,能够实现两路输出的独立控制,并且两路输出电气隔离,不再存在两路输出中存在交叉调整率等问题。但是该解决方案存在如下不足:由于使用了两个谐振网络和两个高频变压器,故一共包含了四个磁性元件,而磁性元件的数量过多,往往会导致整个系统体积庞大,不利于提高功率密度;其次,当变换器工作于高降压比的应用场合时,如通信电源中的48V转1V系统,对该方案中的两路输出存在着变压器绕组匝数过多的问题,而变压器匝数的增加不仅仅会使得变压器损耗上升,还会进一步增大磁性元件体积;其次,在此类工作场合下,LLC谐振变换器往往工作于过谐振状态,会进一步降低谐振变换器所在支路输出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混合调制双输出DC

DC变换器。
[0005]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混合调制双输出DC

DC变换器,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到电源,第四开关管的源极接地;第一飞跨电容跨接在第一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的源极,第二飞跨电容跨接在第二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的源极;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第五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到第六开关管的漏极,第六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还包括第一输出支路和第二输出支路;所述第一输出支路包括滤波电感和输出电容;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另一端连接到第一负载;输出电容并联到第一负载;所述第二输出支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隔直电容、高频隔离变压器和整流及滤波电路;隔直电容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三开关管
的源极,输出端连接到高频隔离变压器初极的一端,高频隔离变压器初极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五开关管的源极。
[0007]另一种混合调制双输出DC

DC变换器,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到电源,第四开关管的源极接地;第一飞跨电容跨接在第一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的源极,第二飞跨电容跨接在第二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的源极;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五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到第六开关管的漏极,第六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还包括第一输出支路和第二输出支路;所述第一输出支路包括滤波电感和输出电容;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另一端连接到第一负载;输出电容并联到第一负载;所述第二输出支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隔直电容、高频隔离变压器和整流及滤波电路;隔直电容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输出端连接到高频隔离变压器初极的一端,高频隔离变压器初极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五开关管的源极。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变换器具备双路输出功能,磁性元件少,有利于提高功率密度;两路输出均适合工作在高降压比应用场合,具有转换效率高,不存在交叉调整率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第一种混合调制双输出DC

DC变换器拓扑结构图。
[0010]图2为第二种混合调制双输出DC

DC变换器拓扑结构图。
[0011]图3为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下的稳态工作波形图。
[0012]图4为第一种混合调制双输出DC

DC变换器在工作模态1下的等效电路图。
[0013]图5为第一种混合调制双输出DC

DC变换器在工作模态2下的等效电路图。
[0014]图6为第一种混合调制双输出DC

DC变换器在工作模态3下的等效电路图。
[0015]图7为第一种混合调制双输出DC

DC变换器在工作模态4下的等效电路图。
[0016]图中的主要符号名称:V
IN
:输入电源电压。S1、S2、S2、S3、S4、S5、S6:开关管。C1、C2:飞跨电容。L
01
:第一路输出滤波电感。C
01
:第一路输出滤波电容。R
L1
:第一路输出负载。V
01
:第一路输出电压。C
B
:隔直电容。L
r
:高频隔离变压器漏感。L
m
:高频隔离变压器励磁电感。TR:高频隔离变压器。D1、D2:第二路输出整流二极管。L
02
:第二路输出滤波电感。C
02
:第二路输出滤波电容。R
L2
:第二路输出负载。V
02
:第二路输出电压。V
A
:A点对地电压。V
AB
:A点和B点间电压。V
gs_S1
、V
gs_S2
、V
gs_S3
、V
gs_S4
、V
gs_S5
、V
gs_S6
:开关管驱动波形。i
Lr
:变压器漏感电流波形。i
L01
、i
L02
:输出滤波电感电流波形。I
01
:第一路平均输出电流。I
02
:第二路平均输出电流。D:开关管占空比。T
s
:开关管开关周期。Φ:开关管移相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图2所示为两种混合调制双输出DC

DC变换器,包括飞跨电容C1、三电平桥臂、飞跨电容C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调制双输出DC

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到电源,第四开关管的源极接地;第一飞跨电容跨接在第一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的源极,第二飞跨电容跨接在第二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的源极;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第五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到第六开关管的漏极,第六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还包括第一输出支路和第二输出支路;所述第一输出支路包括滤波电感和输出电容;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另一端连接到第一负载;输出电容并联到第一负载;所述第二输出支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隔直电容、高频隔离变压器和整流及滤波电路;隔直电容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输出端连接到高频隔离变压器初极的一端,高频隔离变压器初极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五开关管的源极。2.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万正芯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