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母线槽外壳加强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28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火母线槽外壳加强筋,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第一板体的一侧与第二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侧与第三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板体的另一侧与第四板体固定连接;第三板体的另一侧与第五板体固定连接;第一板体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凹陷部;第二板体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突出部;第三板体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突出部;本申请具有加强对耐火母线槽外壳的支撑作用,防止耐火母线槽外壳在高温的情况下因受热膨胀变形而影响耐火母线槽的通电性能的效果。膨胀变形而影响耐火母线槽的通电性能的效果。膨胀变形而影响耐火母线槽的通电性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火母线槽外壳加强筋


[0001]本技术涉及耐火母线槽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耐火母线槽外壳加强筋。

技术介绍

[0002]母线槽,是由铜、铝母线柱构成的一种封闭的金属装置,用来为分散系统各个元件分配较大功率;耐火母线槽属于母线槽的一种,耐火母线槽主要由涂有防火涂料的外壳,包缠耐火云母带的母线和由耐火绝缘材料制成的支架组成。
[0003]但是,现在的耐火母线槽的外壳,在处于高温(如遇火燃烧)时会产生一定的物理膨胀,从而破坏耐火母线槽的导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火母线槽外壳加强筋,具有加强对耐火母线槽外壳的支撑作用,防止耐火母线槽外壳在高温的情况下因受热膨胀变形而影响耐火母线槽的通电性能功能优点。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耐火母线槽外壳加强筋,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与第二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三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侧与第四板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板体的另一侧与第五板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二板体上沿其轴向设置有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三板体上沿其轴向设置有第二突出部。
[0007]可选的,所述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板体的一端与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五板体;所述第五板体的一端与第三板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第四板体。
[0008]可选的,所述凹陷部由第一板体沿其轴向上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突出部由第二板体沿其轴向上的中部向外突出形成;所述第二突出部由第三板体沿其轴向上的中部向外突出形成。
[0009]可选的,所述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均与第一板体相互垂直;所述第四板体和第二板体相互垂直;所述第五板体与第三板体相互垂直。
[0010]可选的,所述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位于同一水平面。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一体成型。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的设置,加强了对耐火母线槽外壳的支撑,由于凹陷部沿第一板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突出部沿第二板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及第二突出部沿第三板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凹陷部、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也能对耐火母线槽外壳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本加强筋对耐火母线槽外壳的支撑作用,防止耐火母线槽外壳在高温(如火灾)的情
况下因受热膨胀变形而影响耐火母线槽的通电性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5]图中:1、第一板体;2、第二板体;3、第三板体;4、第四板体;5、第五板体;6、凹陷部;7、第一突出部;8、第二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001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1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火母线槽外壳加强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第三板体3、第四板体4和第五板体5;所述第一板体1的一侧与第二板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三板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2的另一侧与第四板体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板体3的另一侧与第五板体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体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凹陷部6,第一凹陷部6的长度与第一板体1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板体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突出部7,第一突出部7的长度与第二板体2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板体3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突出部8,第二突出部8与第三板体3的长度相同。
[0021]在实际应用中,耐火母线槽的外壳为“[”型,加强筋的一端与耐火母线槽外壳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耐火母线槽外壳的底端固定连接,加强筋与耐火母线槽的固定连接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具体地,就是将第一板体1的一端、第二板体2的一端、第三板体3的一端、第四板体4的一端和第五板体5的一端均与耐火母线槽外壳的顶端固定连接,将第一板
体1的另一端、第二板体2的另一端、第三板体3的另一端、第四板体4的另一端和第五板体5的另一端均与耐火母线槽外壳的底端固定连接,加强了对耐火母线槽外壳的支撑,由于凹陷部6沿第一板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突出部7沿第二板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及第二突出部8沿第三板体3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凹陷部6、第一突出部7和第二突出部8也能对耐火母线槽外壳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本加强筋对耐火母线槽外壳的支撑作用,防止耐火母线槽外壳在高温(如火灾)的情况下因受热膨胀变形而影响耐火母线槽的通电性能。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体2和第三板体3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板体4的一侧与第二板体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另一侧朝向所述第五板体5;所述第五板体5的一侧与第三板体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另一侧朝向所述第四板体4。
[0023]通过第二板体2和第三板体3的相对设置,使得第二板体2和第三板体3均位于第一板体1的同一侧面,在加上第四板体4的另一侧朝向第五板体5、第五板体5的另一侧朝向第四板体4,在保证了本加强筋对耐火母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火母线槽外壳加强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与第二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三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侧与第四板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板体的另一侧与第五板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二板体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三板体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突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母线槽外壳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板体的一端与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五板体;所述第五板体的一端与第三板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第四板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亚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百利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