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显像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15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限定了在包括彩色显像管的管轴的截面中由面板(31)的内表面形成的曲线(20)。面板(31)包括至少一个截面,在该截面中,曲线(20)在面板(31)的中心(P↓[0])和有效显示区(25)的周围边缘之间具有拐点(21)。假设在面板(31)的中心(P↓[0])和拐点(21)之间、由曲线(20)的切线(23)和垂直于管轴的平面(29)形成的角的最大值为θA,而在拐点(21)和有效显示区的外围边缘之间、由曲线(20)的切线(23)和垂直于管轴的平面形成的角的最小值为θB,则具有拐点(21)的曲线(20)满足0.6≤θB/θA<1.0。由于这个原因,可以提供一种具有令人满意的屏幕质量的彩色显像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彩色显像管。现有技术通常,如图2所示,彩色显像管包括由基本上为矩形形状的面板31和与面板31连接成一体的锥体32构成的管壳。在面板31的内表面上,形成基本上为矩形形状的荧光屏33,该荧光屏33由分别发射蓝、绿和红光的三种颜色带状或者点状荧光层构成。基本上为矩形形状的荫罩34附着于面板31的内壁,该荫罩34具有在与荧光屏的基本上为矩形的有效显示区对应的基本上为矩形的区域中形成的大量的开孔。另一方面,发射三个电子束36R、36G和36B的电子枪放置在锥体32的颈部35。通过安装在锥体32外侧的偏转线圈38产生的水平偏转磁场和垂直偏置磁场使从电子枪37发射的这三个电子束36R、36G和36B偏转。接着,通过荫罩34选择电子束36R、36G和36B,并且这些电子束的一部分穿过所述开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扫描荧光屏33,从而显示彩色图像。考虑到玻璃的透射率、面板31的外表面形状、亮度的均匀性、色彩的均匀性、可见度、面板31的内表面反射、偏转失真、荫罩34的曲面等,确定彩色显像管的面板31的内表面形状。通常,如图3所示,面板31的内表面具有凹面形状,其中该凹面的圆周相对于管轴穿过的面板31的内表面的中心P0在接近于电子枪侧的方向上偏移(例如,参见JP55(1980)-28269A)。为了下面描述的方便,在面板31内表面的每个位置处、在平行于管轴的方向上相对于中心P0的偏移量称作“下沉量”。此外,在平行于面板31短边的方向上、垂直于管轴的轴将被称作短轴,并且包括短轴和管轴的表面和面板31的有效显示区的圆周边缘之间的交点将称作短轴方向端点。此外,在平行于面板31的长边方向上、垂直于管轴的轴将被称作长轴,并且包括长轴和管轴的表面和面板31的有效显示区的圆周边缘之间的交点将称作长轴方向端点。此外,包括矩形形状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轴和管轴的表面和面板31的有效显示区的圆周边缘之间的交点将称作对角线轴方向端点。由于面板31的有效显示区具有基本上为矩形的形状,因此从面板31的内表面的中心P0到短轴方向端点、长轴方向端点和对角线轴方向端点的各个距离彼此不同。在短轴方向端点、长轴方向端点和对角线轴方向端点处相对于中心P0的下沉量根据距离差而改变的情况下(即,在将下沉量设定为随着离中心P0的距离而变得更大的情况下),沿着短轴、长轴和对角线轴,面板31内表面的每个下沉量都成二次方地改变。然而,在将短轴方向端点、长轴方向端点和对角线轴方向端点处相对于中心P0的下沉量设定为相同的情况下,尤其是沿着对角线轴,面板31的内表面的下沉量不呈二次方地改变时,下沉量的变化曲线在最远离中心P0的对角线轴方向端点附近的区域51中具有拐点,如图4所示。近来,为了减小面板31内表面上外侧光的反射以增强对比度,有时使用对于可见光具有小透射率的彩色玻璃(tinted glass)。在使用彩色玻璃的面板31中(这种面板将被称作“彩色面板”),当有效显示区中玻璃的厚度改变时,亮度的均匀性显著降低。因此,优选使彩色面板中的下沉量的差最小。这样使其不能增加在离中心P0最远的对角线轴方向端点处的下沉量,并且因此,下沉量的变化曲线很可能在彩色面板中具有拐点,如图4所示。此外,目前,有一种趋势是使面板31的外表面平坦化。在外表面上具有凸曲面的常规面板中,减小相对于有效显示区中心P0的玻璃厚度差相对容易,在使用彩色玻璃的情况下,上述情况使其相对容易保持亮度的均匀性。然而,为了使面板31的外表面平坦,同时保持有效显示区中的每个位置处的厚度与在外表面上具有凸曲面的面板的厚度相同,需要减小周边处相对于面板的内表面中心P0的下沉量。因此,在具有平坦化外表面的面板中,下沉量的变化曲线很可能具有拐点,如图4所示。如图4所示,在面板31的内表面的下沉量的变化曲线具有拐点的情况下,与没有拐点的情况相比,形成在面板31内表面上的膜,例如荧光屏33的状态改变。这将在下面描述。通常,在彩色显像管中,作为用于在面板内表面上形成膜的装置,使用了曝光和显影系统。根据该系统,通常进行下列步骤。将膜材料涂覆到面板的内表面,使其旋转以在整个表面上形成薄膜,并且使用荫罩作为曝光掩模来曝光,接着进行显影。当通过该曝光和显影系统形成涂覆膜时,在面板内表面的下沉量的变化曲线不具有拐点的情况下,得到了从中心到周边厚度逐渐改变的涂覆膜。另一方面,在所述变化曲线具有拐点的情况下,形成的涂覆膜厚度在拐点之后无规则地变化,并且通常相对于拐点在周边侧上无规则地小。厚度的这种无规则变化可以通过改变曝光系统的设置而校正,例如通过调节曝光量。然而,对于这种校正存在着限制,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膜非常薄,会出现例如过曝光的现象,显著降低屏幕质量。作为具体的例子,将考虑固定黑基质(black matrix)的情况,该黑基质是将要涂覆的黑色不发光物质,主要用于增强彩色显像管的管表面色彩。通常,为了固定所述黑基质,进行下列工艺在面板内表面上涂覆光刻胶膜、通过荫罩的掩模曝光、光刻胶膜的显影、黑基质的涂覆并且去除显影的光刻胶部分。在这些工艺中,当在涂覆的光刻胶膜中存在不规则的薄部分时,曝光区在该薄部分中变大,并且在该部分中,黑基质的固定量不规则地降低。因此,将要形成在黑基质的非固定部分中的荧光区(荧光体尺寸)尺寸增加。或者,在涂覆的光刻胶膜的过薄部分中,出现光刻胶的过度曝光现象,使光刻胶烧熔。不论光刻胶在该部分中是否显影,最后也没有除去光刻胶。因此,光刻胶上的黑基质也没有被除去,并且因此黑基质附着到不希望的部分,这减小了荧光体尺寸。因此,厚度的不规则变化,尤其是厚度不规则降低的变化降低了屏幕质量,此外,导致图像质量显著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常规彩色显像管的上述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令人满意的屏幕质量的彩色显像管,其中,即使在面板内表面的下沉量的变化曲线具有拐点的情况下,也减少了将要形成在面板内表面上的膜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彩色显像管包括面板;设置在该面板内表面上的荧光屏;与荧光屏相对并且发射入射到荧光屏上的电子束的电子枪;以及放置在荧光屏和电子枪之间,并且在与屏幕的有效显示区对应的基本上为矩形的区域中具有多个用于选择电子束的孔的荫罩。当限定了在包括彩色显像管的管轴的截面中由面板内表面形成的曲线时,该面板包括至少一个截面,在该截面中,该曲线在面板的中心和有效显示区周边之间具有一个拐点。假设在面板的中心和拐点之间由该曲线的切线和垂直于管轴的平面形成的角度的最大值为θA,而在拐点和有效显示区的外围边缘之间由该曲线的切线和垂直于管轴的平面形成的角度的最小值为θB,则具有拐点的曲线满足0.6≤θB/θA<1.0。通过参考附图阅读和理解下列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A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彩色显像管面板的内表面形状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B示出了在图1A的拐点附近在部分1B的对角线轴方向的截面中由面板的内表面形成的曲线;而图1C示出了相对于图1A的拐点的对角线轴方向端点侧的部分1C的对角线轴方向的截面中、由面板的内表面形成的曲线;图2是示出了彩色显像管的一个实例的整个结构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了常规彩色显像管面板的内表面形状的一个实例的透视图;图4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彩色显像管,包括:面板;设置在该面板的内表面上的荧光屏;与该荧光屏相对、并且发射入射到该荧光屏上的电子束的电子枪;和设置在该荧光屏和该电子枪之间、并且在与屏幕的有效显示区对应的基本上为矩形的区域中具有多个用于选择电子束的孔的荫罩,   其中,当限定了在包括该彩色显像管的管轴的截面中由该面板内表面形成的曲线时,该面板包括至少一个截面,在该截面中,该曲线在该面板的中心和有效显示区外围边缘之间具有拐点,并且假设在该面板的中心和该拐点之间由该曲线的切线和垂直于管 轴的平面形成的角的最大值为θA,而在该拐点和有效显示区的外围边缘之间由该曲线的切线和垂直于管轴的平面形成的角的最小值为θB,则具有拐点的该曲线满足0.6≤θB/θA<1.0。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4-7 113297/20041.一种彩色显像管,包括面板;设置在该面板的内表面上的荧光屏;与该荧光屏相对、并且发射入射到该荧光屏上的电子束的电子枪;和设置在该荧光屏和该电子枪之间、并且在与屏幕的有效显示区对应的基本上为矩形的区域中具有多个用于选择电子束的孔的荫罩,其中,当限定了在包括该彩色显像管的管轴的截面中由该面板内表面形成的曲线时,该面板包括至少一个截面,在该截面中,该曲线在该面板的中心和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织田裕之高桥亨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东芝映象显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