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390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灌流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灌流器,其包括灌流器本体,灌流器本体顶端设有堵头,堵头顶端设有插孔,插孔内设有圆柱状的堵块,堵块一分为二且中间设有进液缝;堵块下方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侧面与堵头内腔壁固定连接,连接块下方连接有可折叠的弹性件,弹性件底端连接在一出液管管壁上;出液管位于堵头内部且出液管底端与堵头底部连接;堵头底部设有排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灌流器加药十分方便,十分安全,而且方便了灌流器的连接。而且方便了灌流器的连接。而且方便了灌流器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灌流器


[0001]本技术涉及灌流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灌流器。

技术介绍

[0002]灌流器,主要应用于急慢性药物中毒、尿毒症中分子毒素吸附,肝病及免疫领域致病因子的吸附。其主要的应用方式有单独的血液灌流模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模式及血浆分离吸附模式。灌流器是开展血液灌流必不可少的关键医疗器械。灌流器外壳为塑料,内装已处理包膜吸附剂,密封,并已消毒。
[0003]在灌流器使用前,往往需要向灌流器内加药,比如普通肝素钠,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后才进行灌流,而在加药过程中,目前的做法是打开堵头,然后用注射器将针插入到到灌流器中进行注液,这种加药方式需要打开堵头,加药十分麻烦,而且注射器很容易抖动,另外,针也容易刺伤使用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内容是提供一种灌流器,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灌流器,其包括灌流器本体,灌流器本体顶端设有堵头,堵头顶端设有插孔,插孔内设有圆柱状的堵块,堵块一分为二且中间设有进液缝;堵块下方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侧面与堵头内腔壁固定连接,连接块下方连接有可折叠的弹性件,弹性件底端连接在一出液管管壁上;出液管位于堵头内部且出液管底端与堵头底部连接;堵头底部设有排气孔。
[0006]作为优选,堵头底部设有螺纹孔,螺纹孔螺纹套接在灌流器本体顶端。
[0007]作为优选,排气孔一端位于螺纹孔顶部,排气孔另一端位于堵头内部。
[0008]作为优选,堵头顶部设有外螺纹,外螺纹可与外接的连接接头配合。
[0009]作为优选,堵块、连接块和弹性件为一体式连接且均采用弹性材料。
[0010]作为优选,插孔的内径小于堵头的内径。
[0011]作为优选,连接块和弹性件中间设有进液通道,进液通道顶部被堵块堵住,进液通道底部与出液管相通。
[0012]本技术能够在不拆卸堵头的情况下,直接插入注射器乳头进行加药,加药十分方便,加药更稳定,相较于用针头加药更安全。而且加药接水后,不需要卸下堵头就能够与透析器管道连接,操作更便捷。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灌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实施例1中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灌流器,其包括灌流器本体110,灌流器本体110顶端设有堵头120,堵头120顶端设有插孔121,插孔121内设有圆柱状的堵块122,堵块122一分为二且中间设有进液缝123;堵块122下方连接有连接块124,连接块124侧面与堵头120内腔壁固定连接,连接块124下方连接有可折叠的弹性件125,弹性件125底端连接在一出液管126管壁上;出液管126位于堵头120内部且出液管126底端与堵头120底部连接;堵头120底部设有排气孔127。
[0018]注射器的乳头与插孔121直径相等,当注射器的乳头插入到插孔121中时,乳头会挤压堵块122,由于连接块124侧面与堵头120内腔壁固定连接,所以,堵块122在向下运动的同时,进液缝123被挤开,弹性件125收缩,当乳头与出液管126顶端接触时,注射器中的药水可经过乳头、进液缝123和出液管126,从堵头120通过,到达灌流器本体110内。当乳头拔出时,弹性件125收缩后的弹力以及堵块122、连接块124和弹性件125自身挤压后产生的弹力能使堵块122迅速复位,堵头120又能起到堵液的作用。排气孔127的设置能够在输液挤压时将空腔内的空气排出,减小阻力,输液结束后,能够加快回弹复位速度。
[0019]同样,加药结束后,灌流器与透析器管道的连接也不需要去除堵头,直接通过连接接头连接,十分方便(当然,去除堵头来连接也可以)。
[0020]本实施例中,堵头120底部设有螺纹孔128,螺纹孔128螺纹套接在灌流器本体110顶端。
[0021]螺纹孔128和灌流器本体110的配合使得堵头120和灌流器本体110的连接十分稳定。
[0022]本实施例中,排气孔127一端位于螺纹孔128顶部,排气孔127另一端位于堵头120内部。
[0023]由于螺纹孔128螺接时,具有间隙,这并不影响排气孔127的排气。
[0024]本实施例中,堵头120顶部设有外螺纹129,外螺纹129可与外接的连接接头配合。
[0025]外螺纹129可与外接的连接接头配合,这样,堵头120不需要卸下就能与透析器管道连接,十分方便。
[0026]本实施例中,堵块122、连接块124和弹性件125为一体式连接且均采用弹性材料。插孔121的内径小于堵头120的内径。这样就形成了排气空腔。连接块124和弹性件125中间设有进液通道1241,进液通道1241顶部被堵块122堵住,进液通道1241底部与出液管126相通。
[0027]以上示意性的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灌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流器本体(110),灌流器本体(110)顶端设有堵头(120),堵头(120)顶端设有插孔(121),插孔(121)内设有圆柱状的堵块(122),堵块(122)一分为二且中间设有进液缝(123);堵块(122)下方连接有连接块(124),连接块(124)侧面与堵头(120)内腔壁固定连接,连接块(124)下方连接有可折叠的弹性件(125),弹性件(125)底端连接在一出液管(126)管壁上;出液管(126)位于堵头(120)内部且出液管(126)底端与堵头(120)底部连接;堵头(120)底部设有排气孔(1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流器,其特征在于:堵头(120)底部设有螺纹孔(128),螺纹孔(128)螺纹套接在灌流器本体(110)顶端。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