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锻后控温入水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锻件制造
,具体领域为一种锻后控温入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锻后余热淬火工艺中,由于人工锻造时,锻造与切边间隔时间较长,切边后的锻件在入水前均能达到余热淬火的入水温度要求;但是由人工锻造改为自动化锻造后,锻件从锻造到切边的时间间隔缩短,锻件热切后温度均高于余热淬火的入水温度要求;若直接让锻件入水,会影响产品品质,增加废品率;若等待锻件降温,会影响生产节拍,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后控温入水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锻件热切后温度不合格,造成废品率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锻后控温入水机构,包括移动装置、入水推动装置和外框架,所述外框架顶部安装有摆放台,所述移动装置和入水推动装置均安装在外框架上,所述移动装置推动摆放台上的锻件至入水推动装置前方,若温度检测合格,入水推动装置将锻件推入水中,若温度检测不合格,移动装置将锻件推动至不合格品框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锻后控温入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装置、入水推动装置和外框架(1),所述外框架(1)顶部安装有摆放台(7),所述移动装置和入水推动装置均安装在外框架(1)上,所述移动装置推动摆放台(7)上的锻件至入水推动装置前方,若温度检测合格,入水推动装置将锻件推入水中,若温度检测不合格,移动装置将锻件推动至不合格品框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后控温入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推动装置推动锻件移动的方向与移动装置推动锻件移动的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后控温入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导轨(2)、第一气缸(12)、第二气缸(4)、浮动板(11)和隔板(8),所述外框架(1)中部位置设有支撑板,所述导轨(2)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导轨(2)上设有沿所述导轨(2)滑动的车轮(3),所述车轮(3)安装在底座(5)的下方,所述底座(5)与第一气缸(12)的缸体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2)的活塞杆与浮动板(11)连接,所述浮动板(11)上均布有若干隔板(8),所述底座(5)的底面通过连接块(13)与第二气缸(4)的活塞杆连接,第二气缸(4)的缸体与外框架(1)固定连接,第一气缸(12)推动浮动板(11)以及隔板(8)上下移动,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松根,于丰,张进,贺雨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汽车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