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门旋转组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3844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舱门旋转组合机构,包括舱体,与舱体固定连接的舱门外框以及能够相对于舱门外框旋转打开的舱门,舱门外框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座总成,舱门上固定设置有旋转臂总成,旋转臂总成包括与固定座总成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舱门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鹅颈部,旋转臂总成用于带动舱门转动至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固定座总成设置于舱门外框的内侧,使得旋转臂总成与固定座总成的转动连接端同样位于舱门外框的内侧,省去了外设旋转轴结构,在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优化产品的美观性。另外,通过在旋转臂总成上设置鹅颈部,能够避免舱门外框对舱门的打开造成干涉。涉。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舱门旋转组合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房车
,具体提供了一种舱门旋转组合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工业制造水平的不断进步,各类机动车辆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房车,凭借其高自由度、高舒适性等优点,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广受好评。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消费者对于房车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同时,也对房车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与美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现有的房车的舱门开合装置通常采用平移举升的形式,但平移举升的舱门开合装置具有占用纵向空间较大,结构复杂的缺陷,当应用在紧凑空间内时,会出现纵向支撑行程不足,支撑角度不合理的缺陷。
[0004]还有部分房车舱门开合装置采用翻转打开的形式,相较于平移举升的形式节省纵向空间。但是,现有的翻转式的房车舱门在打开时,舱门外框会对舱门的打开形成干涉,限制了舱门打开的角度,导致用户打开舱门不方便,实际使用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房车舱门开合装置空间利用率较低且开合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舱门旋转组合机构,包括舱体,与所述舱体固定连接的舱门外框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舱门外框旋转打开的舱门,所述舱门外框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座总成,所述舱门上固定设置有旋转臂总成,所述旋转臂总成包括与所述固定座总成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舱门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鹅颈部,所述旋转臂总成用于带动所述舱门转动至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0006]优选地,所述舱门外框上凸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内侧具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连接部。
[0007]优选地,所述舱门外框还设置有内凹的凹陷部,所述旋转臂总成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鹅颈部与所述凹陷部相抵靠。
[0008]优选地,所述鹅颈部整体为U型结构;
[0009]所述旋转臂总成在打开/关闭的过程中,所述凹陷部与所述鹅颈部的内弯之间具有间隙。
[0010]优选地,所述固定座总成还固定连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远离所述固定座总成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臂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臂总成可转动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旋转臂总成的鹅颈部上设置有铰接部,所述支撑杆通过与所述铰接部铰接来实现支撑杆与所述旋转臂总成的可转动连接。
[0012]优选地,在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臂的可转动连接处,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臂
之间所夹的角度为锐角。
[0013]优选地,所述舱门外框上还设置有锁合结构,舱门位于关闭位置时,舱门的底部能够与所述锁合结构进行锁合。
[0014]优选地,所述舱门外框在与所述舱门的抵接处设置有密封件,所述舱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密封件能够与所述舱门的内侧相抵靠。
[0015]优选地,所述固定座总成、所述旋转臂总成以及所述支撑臂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减重孔。
[0016]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前述的一种舱门旋转组合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通过将固定座总成设置于舱门外框的内侧,使得旋转臂总成与固定座总成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时,旋转臂总成和固定座总成的转动连接端同样位于舱门外框的内侧。因此,本申请通过采用旋转臂总成与固定座总成转动连接的形式,使得旋转臂总成能够带动舱门翻转打开,能够缩减舱门旋转组合机构所占用的纵向空间,有利于房车内部空间的优化布置。
[0018]通过将旋转臂总成和固定座总成的转动连接端设置于舱门外框的内侧,使得舱门旋转组合机构的旋转轴采用了内置的隐藏式设计,在优化舱门旋转组合机构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还能提高产品外观的美观性。
[0019]进一步地,通过在旋转臂总成上设置鹅颈部,使得旋转臂总成带动舱门打开或者关闭时,鹅颈部能够对舱门外框进行避让,避免出现舱门外框干涉舱门正常打开的现象。
[0020]2、通过在舱门的外框设置有内凹的凹陷部,使得旋转臂总成位于打开位置时,鹅颈部能够与凹陷部相互抵靠,凹陷部能够对鹅颈部的极限位置进行限定,避免出现鹅颈部过度翻转而带动舱门与舱门外框出现碰撞的情况。
[0021]3、通过将鹅颈部整体设置为U型结构,并使旋转臂总成在打开/关闭的过程中,凹陷部与鹅颈部的内弯之间具有间隙,能够避免舱门外框的凹陷部对旋转臂总成的转动过程产生干涉。另外,凹陷部与鹅颈部的内弯之间具有间隙,能够减少两者因意外接触而产生的噪音。
[0022]4、通过在固定座总成上固定连接支撑臂,并在支撑臂上远离固定座总成的一端设置支撑杆,使得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臂和旋转臂总成可转动连接,支撑杆能够为旋转臂总成的转动提供动力,使得支撑杆能够自动带动旋转臂总成转动,进而打开或者关闭舱门,节省人力的同时,提高舱门旋转组合机构的自动化水平。
[0023]5、通过在旋转臂总成的鹅颈部上设置铰接部,并使支撑杆通过与铰接部铰接来实现支撑杆与旋转臂总成的可转动连接,能够避免在鹅颈部上开设铰接孔而导致鹅颈部的结构强度降低,易发生断裂的情况。因此,通过上述设置方式能够延长舱门旋转组合机构的使用寿命。
[0024]6、通过在舱门的外框上设置锁合结构,使得舱门处于关闭位置时,舱门的底部能够与锁合结构进行锁合,提高舱门与舱门外框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振动而导致出现舱门意外打开的情况发生。
[0025]7、通过在舱门外框上与舱门的抵接处设置密封件,使得舱门处于关闭位置时,密封件能够与舱门的内侧相抵靠。密封件能够对舱门与舱门外框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密封,
避免外部的雨水或者空气通过缝隙进入到舱体内部。另外,密封件能够在舱门与舱门外框之间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当舱门在舱门外框上打开或者闭合时,密封件能够降低因两者的碰撞而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0026]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附图中:
[0027]图1是本技术的舱门旋转组合机构处于关闭状态时的侧视图;
[0028]图2是本技术的舱门旋转组合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的侧视图;
[0029]图3是本技术的舱门旋转组合机构的旋转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图5是本技术的舱门旋转组合机构的轴测视图。
[0032]附图标记列表:
[0033]1、舱体;2、舱门外框;21、固定座总成;22、凹陷部;23、凸出部;3、舱门;31、旋转臂总成;311、第一连接部;312、第二连接部;313、鹅颈部;314、铰接部;4、支撑臂;5、支撑杆;6、减重孔;7、密封件;8、锁合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该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门旋转组合机构,包括舱体,与所述舱体固定连接的舱门外框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舱门外框旋转打开的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外框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座总成,所述舱门上固定设置有旋转臂总成,所述旋转臂总成包括与所述固定座总成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舱门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鹅颈部,所述旋转臂总成用于带动所述舱门转动至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门旋转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外框上凸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内侧具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门旋转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外框还设置有内凹的凹陷部,所述旋转臂总成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鹅颈部与所述凹陷部相抵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门旋转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鹅颈部整体为U型结构;所述旋转臂总成在打开/关闭的过程中,所述凹陷部与所述鹅颈部的内弯之间具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门旋转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总成还固定连接有支撑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万强赵宗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世拓房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