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367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包括横跨河道的水文缆道、在所述水文缆道上移动的测流装置,所述水文缆道为双轨式缆道;所述测流装置包括缆道行车以及设于所述缆道行车底部的雷达波流速仪;所述缆道行车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侧设有于水文缆道行进的驱动轮,所述外壳的两侧还设有防坠机构;所述防坠机构包括用于与所述外壳侧壁形成封闭环以锁定水文缆道的C型钩件,所述C型钩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且于所述外壳上可伸缩设置,从而实现所述C型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的侧壁外表面抵接或分离。表面抵接或分离。表面抵接或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河流在线流量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工业发展水资源越来越紧,同时水污染加重可利用水源越发稀缺。中小河流在线流量监测重要性更显突出。河流在线流量监测,可实时掌握可用水资源。河流在线流量监测,可通过水闸等调配县市级流域水量河流在线流量监测,可了解污水走向,提供决策依据。河流在线流量监测,在山洪和台风期间掌握各河道流量防范“天灾省市县镇”交界河道流量在线流量监测,可为相互“水权”提供依据。其中常用缆道雷达测流法,无线遥控雷达波缆道测流系统由简易缆道、遥控定位雷达波流速仪和计算机控制软件组成,以非接触方式测量河流表面流速,输入水位后,自动计算断面面积和断面虚流量,根据率定的水面系数计算断面流量,生成符合《水文测验规范》的测速记载和流量计算表。
[0003]现有的雷达测流系统为了避免在恶劣天气中,测流装置容易从水文缆道上跌落的问题,一般会将测流装置与水文缆道之间的连接结构设计得非常复杂,以确保测流装置在恶劣天气不会跌落;然而就造成了当需要对测流装置维修维护时,难以将其从水文缆道上拆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可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难以将测流装置从水文缆道上拆除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包括横跨河道的水文缆道、在所述水文缆道上移动的测流装置,所述水文缆道为双轨式缆道;所述测流装置包括缆道行车以及设于所述缆道行车底部的雷达波流速仪;所述缆道行车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侧设有于水文缆道行进的驱动轮,所述外壳的两侧还设有防坠机构;所述防坠机构包括用于与所述外壳侧壁形成封闭环以锁定水文缆道的C型钩件,所述C型钩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且于所述外壳上可伸缩设置,从而实现所述C型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的侧壁外表面抵接或分离。
[0007]作为所述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C型钩件用于在所述外壳上伸缩的一端为伸缩端,所述C型钩件用于抵接在所述外壳侧壁外表面的一端为锁紧端;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伸缩端穿过的通孔,所述防坠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伸缩端端部的第一挡板,所述伸缩端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挡板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外壳侧壁内表面上。
[0008]作为所述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伸缩端上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于所述外壳之外;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外壳的侧壁。
[0009]作为所述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二挡板的内侧设有密封橡胶垫。
[0010]作为所述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外壳的侧壁外表面设有供所述C型钩件的锁紧端插入的凹槽。
[0011]作为所述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驱动轮包括两个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两个所述的主动轮对应地分布在所述外壳的两侧,两个主动轮之间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外壳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
[0012]作为所述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驱动轮的外圆周表面沿周向设有能够卡入所述水文缆道的卡槽。
[0013]作为所述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河道的两侧分布设有支柱,所述水文缆道设于所述支柱上;其中一支柱上设有工作室,所述工作室上设有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包括母接头,所述母接头位于所述缆道行车的移动路径上,所述缆道行车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母接头电联接的子接头;所述外壳内设有可充电的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子接头电联接。
[0014]作为所述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工作室上设有太阳能发电板。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选用双轨式轨道,在缆道行车的两侧设置与水文轨道连接的防坠机构;利用C型钩件与所述缆道行车的外壳形成封闭环以避免水文缆道脱出;如此即使驱动轮被强风吹拂从而脱离水文缆道,所述水文缆道还是无法脱离所述防坠机构,避免所述缆道行车坠落;另外,通过控制所述 C型钩件在所述外壳上的伸缩,从而使封闭环打开,使所述水文缆道能够脱出,方便将测流装置从水文缆道上拆除。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所述缆道行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所述防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的应用示意图;
[0021]图5为所述母接头和所述子接头的对应示意图。
[0022]图中:1、水文缆道;2、缆道行车;21、外壳;211、通孔;212、凹槽; 22、驱动轮;221、主动轮;222、从动轮;223、卡槽;23、传动轴;24、电机;25、电池;26、子接头;3、雷达波流速仪;4、防坠机构;41、C型钩件; 411、伸缩端;412、锁紧端;42、第一挡板;43、弹簧;44、第二挡板;45、导杆;46、密封橡胶垫;5、封闭环;6、支柱;7、工作室;71、太阳能发电板;8、充电桩;81、母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包括横跨河道的水文缆道、在所述水文缆道上移动的测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文缆道为双轨式缆道;所述测流装置包括缆道行车以及设于所述缆道行车底部的雷达波流速仪;所述缆道行车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侧设有于水文缆道行进的驱动轮,所述外壳的两侧还设有防坠机构;所述防坠机构包括用于与所述外壳侧壁形成封闭环以锁定水文缆道的C型钩件,所述C型钩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且于所述外壳上可伸缩设置,从而实现所述C型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的侧壁外表面抵接或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钩件用于在所述外壳上伸缩的一端为伸缩端,所述C型钩件用于抵接在所述外壳侧壁外表面的一端为锁紧端;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伸缩端穿过的通孔,所述防坠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伸缩端端部的第一挡板,所述伸缩端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挡板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外壳侧壁内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轨式移动雷达测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端上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于所述外壳之外;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外壳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腾利官辉明陈玉蕉林勇全莫丽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和时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