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原子光谱仪器的雾化进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346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原子光谱仪器的雾化进样装置,包括旋流雾室、雾化器及气液分离装置(30),旋流雾室包括雾室本体(11)、第一支管(12)、第二支管(13)、第三支管(14)、气雾出口(15)及废液出口(16),雾化器包括第一雾化器(21)、第二雾化器(22)与第三雾化器(23),气液分离装置(30)固定设置在雾室本体(11)内且位于雾室本体(11)远离支管的一侧,气液分离装置(30)的进气口位于靠近支管的一侧且气液分离装置(30)分别与气雾出口(15)、废液出口(16)连通。该进样装置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元素测定种类可调,可同时对水样中痕量氢化物发生元素、痕量重金属元素及微量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分析效率高、稳定性好。稳定性好。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原子光谱仪器的雾化进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元素检测仪器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原子光谱仪器的雾化进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原子光谱仪器是用于材料、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中元素的成分、状态、迁移、代谢规律研究的测试工具,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以及原子荧光光谱等。
[0003]进样装置是原子光谱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显著影响仪器灵敏度、精确性与稳定性。现有原子光谱仪器的进样方法和装置种类很多,例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

AES)采用的雾化器与雾室组合的进样装置,能够实现多元素同时检测,但该进样系统样品引入效率只有1~2%,超过95%的样品被排入废液,因此仅可满足微量级金属元素的检测要求,对超痕量重金属元素(如Hg、As、Sb、Sn等)分析效果不佳;又例如原子荧光光谱(AFS)采用氢化物发生器与气液分离装置组合的进样装置,主要用于Hg、As、Sb、Sn等超痕量重金属元素的测定,该法对氢化物发生元素灵敏度高,但受激发光源影响较大,检测元素种类有限。
[0004]同时,传统液液混合反应方式的氢化物发生效率低,并且反应过程产生的水雾进入后续检测装置将导致信号稳定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原子光谱仪器的雾化进样装置,该进样装置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元素测定种类可调,可同时对水样中(超)痕量氢化物发生元素(As、Hg、Sb和Sn等),痕量重金属元素(Cd、Cu、Cr、Ni、Pb、T、V、Zn等)以及微量金属元素(Na、K、Mg、Ca、Fe等) 进行分析,具有稳定性好和灵敏度高等特点。
[0006]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适用于原子光谱仪器的雾化进样装置,包括旋流雾室、雾化器以及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雾室包括雾室本体、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气雾出口以及废液出口,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三支管均设置在所述雾室本体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支管的中轴线与所述雾室本体中心横截面的中轴线共线,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三支管关于所述第二支管对称且第一支管与第三支管的中轴线相互垂直,所述雾室本体上端中部设置气雾出口、雾室本体下端中部设置废液出口;所述雾化器包括第一雾化器、第二雾化器与第三雾化器,且所述第一雾化器、第二雾化器与第三雾化器分别安装在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三支管中且雾化器与对应支管的中轴线共线;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雾室本体内且位于雾室本体远离支管的一侧,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位于靠近支管的一侧且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分别与所述气雾出口、所述废液出口连通。
[0008]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支管内径(即第一支管与第一雾化器连接处直径)为5mm,所述第二支管、所述第三支管的内径(即第二支管与第二雾化器、第三支管与第三雾化器连
接处的直径)均为6mm。
[0009]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雾化器、第二雾化器以及第三雾化器均由载液管、本体管壳与载气管组成,所述载液管与所述本体管壳组成同轴管且所述载液管位于所述本体管壳内,所述载气管设置在所述本体管壳的一侧且与所述本体管壳内部连通。
[0010]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雾化器与所述第三雾化器喷口的距离为1~5mm,有利于氢化物发生元素的进样。
[0011]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雾化器与所述第三雾化器喷口距所述雾室本体中心的距离比所述第二雾化器喷口距所述雾室本体中心的距离短。
[0012]优选的,所述本体管壳、所述雾室本体以及气液分离装置均采用特氟龙材料制成。
[0013]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载液管远离所述雾室本体的一端均外接一蠕动泵;所述载气管远离所述本体管壳的一端与一氩气通入装置连接。
[0014]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分离装置本体、进气管、进气口斜挡板、支撑横板以及分离板组件,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分离装置本体的进气口固定连接、为喇叭形状且进气管靠近支管的一端为大端;所述进气口斜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分离装置本体内部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所述支撑横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分离装置本体内部远离所述进气口一侧的内壁且所述支撑横板与所述分离装置本体顶壁之间设置分离板组件,所述分离板组件包括长斜挡板与短斜挡板,所述长斜挡板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撑横板上、所述短斜挡板均匀分布在所述分离装置本体顶壁且所述长斜挡板与短斜挡板呈阶梯式分布。
[0015]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横板上开设若干通孔且所述通孔与所述长斜挡板不相互干涉;所述支撑横板远离所述分离装置本体一侧的下端面设置一倾斜导流板且所述倾斜导流板向远离所述进气口斜挡板的一侧倾斜。
[0016]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进气口斜挡板、所述支撑横板、所述长斜挡板、所述短斜挡板以及所述倾斜导流板与所述分离装置本体前后两侧侧壁连接处之间设置密封条。
[0017]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废液出口处设置同轴管,包括废液外管与废液内管,所述废液外管与所述雾室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废液内管外壁通过连接块与所述废液外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废液内管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下端通过导管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上端通过导管与所述气雾出口连通。
[0018]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9]本技术通过雾化器、旋流雾室与气液分离装置的组合,耐用性和抗腐蚀强,适合于各种复杂液体(酸碱、有机溶液等)的直接进样,可消除Hg、As等元素器壁吸附引发的记忆效应,减少样品间清洗时间和试剂用量;同时,采用三根支管与三个雾化器并具体限定其位置,使其产生雾化作用并同时增强旋流雾室内压,样品溶液雾化产生的超细气雾分散悬浮性能更好,不易被旋流雾室直接分离排出,从而显著提高样品引入效率、降低元素检出限;并且,通过气液分离装置与雾化器的配合,实现溶液在三个雾化器碰撞雾化后(即溶液碰撞后以超细超细气溶胶喷雾形式在旋流雾室内运动),以极大的气压进入气液分离装置内,从而提高气液分离效率、增加气液分离的效果,使得氢化物发生反应速率和程度显著增强。
[0020]本技术可作为多种原子光谱仪器(如原子荧光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等)的进样系统,可通过控制雾化气流量和液体引入速率的方式
调控样品引入和氢化物发生效率,进而满足仪器对不同元素的灵敏度要求,适用于多元素同时检测,检测灵敏度高、准确性强、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进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进样装置的整体剖视图。
[0023]图3为图2的A向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图2的B向局部放大图。
[0025]其中,11、雾室本体;12、第一支管;13、第二支管;14、第三支管;15、气雾出口;16、废液出口;160、连接块;161、废液外管;162、废液内管;21、第一雾化器;22、第二雾化器;23、第三雾化器;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原子光谱仪器的雾化进样装置,包括旋流雾室、雾化器以及气液分离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雾室包括雾室本体(11)、第一支管(12)、第二支管(13)、第三支管(14)、气雾出口(15)以及废液出口(16),所述第一支管(12)、第二支管(13)以及第三支管(14)均设置在所述雾室本体(11)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支管(13)的中轴线与所述雾室本体(11)中心横截面的中轴线共线,所述第一支管(12)与所述第三支管(14)关于所述第二支管(13)对称且第一支管(12)与第三支管(14)的中轴线相互垂直,所述雾室本体(11)上端中部设置气雾出口(15)、雾室本体(11)下端中部设置废液出口(16);所述雾化器包括第一雾化器(21)、第二雾化器(22)与第三雾化器(23),且所述第一雾化器(21)、第二雾化器(22)与第三雾化器(23)分别安装在第一支管(12)、第二支管(13)以及第三支管(14)中且雾化器与对应支管的中轴线共线;所述气液分离装置(30)固定设置在所述雾室本体(11)内且位于雾室本体(11)远离支管的一侧,所述气液分离装置(30)的进气口位于靠近支管的一侧且所述气液分离装置(30)分别与所述气雾出口(15)、所述废液出口(16)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原子光谱仪器的雾化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12)内径为5mm,所述第二支管(13)、所述第三支管(14)的内径均为6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原子光谱仪器的雾化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雾化器(21)、第二雾化器(22)以及第三雾化器(23)均由载液管(201)、本体管壳(202)与载气管(203)组成,所述载液管(201)与所述本体管壳(202)组成同轴管且所述载液管(201)位于所述本体管壳(202)内,所述载气管(203)设置在所述本体管壳(202)的一侧且与所述本体管壳(202)内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原子光谱仪器的雾化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雾化器(21)与所述第三雾化器(23)喷口距所述雾室本体(11)中心的距离比所述第二雾化器(22)喷口距所述雾室本体(11)中心的距离短。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原子光谱仪器的雾化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液管(201)远离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旭许登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