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319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发装置,包括触发机构和限定所述触发机构可操作性的保险机构,所述触发机构配置有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保险机构被配置为在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保险机构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中的一个时,所述触发机构处于限制操作状态;当所述保险机构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中的另一个时,所述触发机构处于允许操作状态,使得所述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中的一个被操作以配合触发植入器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误操作,减少废物塑料的丢弃、提高良品率。提高良品率。提高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连续血糖监测系统植入器的触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些生理性的疾病,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需要实时地对宿主的某些生理参数进行监测,以能更好的跟踪治疗。比如糖尿病,需要对宿主血糖进行实时的监测。准确的血糖自我监测,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关键,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
[0003]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多的是指血血糖仪,患者需要自行采集手指末梢血来测量该时刻的血糖水平。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陷:一、无法获知两次测量之间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患者可能会遗漏血糖峰值和谷值,从而引起一些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二、每日多次的指尖穿刺采血,给糖尿病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楚。为克服上述缺陷,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连续监测患者血糖的方法,方便患者实时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并据此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以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0004]针对上述需求,技术人员开发了可以植入皮下组织进行持续监测皮下血糖的监测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皮下组织刺入一个传感器电极,传感器电极在患者的组织间液与体内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反应时会形成电信号,通过发射器将电信号转换为血糖读数,并每隔1~5分钟将血糖读数传输到无线接收器上,在无线接收器上显示相应的血糖数据以及形成图谱,供患者及医生参考。
[0005]现有的传感器电极的植入器,通过按压触发装置来激活驱动针组件将传感器电极部分植入宿主皮下,为防止误操作,往往需要设置保险机构来限定触发装置的可操作性,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9252875U公开了一种用于将皮肤上传感器组件施加到宿主皮肤的施加器,其通过在施加器的按钮上设置保护突出部以起到安全装置或锁的作用,保护突出部为一可以从按钮上折断的扇形塑料件,其宽度大于按钮孔的孔径,从而在保护突出部连接在按钮上时,使得按钮无法被按压,当需要按压按钮以触发施加器时,将保护突出部折断即可。
[0006]上述通过使用可折断的保护突出部的结构,虽然能够防止误操作,但是由于保护突出部是可折断的,折断的保护突出部被当作废物塑料丢弃,不利于环保;且由于保护突出部是垂直于按钮设置的,增大了包装体积,并在包装过程中容易因操作不当而被提前折断影响良品率;又由于保护突出部是可折断的,因此是一次性使用的,是不可恢复的,不利于实现施加器的可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触发装置,以解决现有连续血糖监测系统植入器的触发装置所存在的问题。
[0008]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发装置,被配置在传感器电极的植入器上,触发装置包括触发机构和限定所述触发机构可操作性的保险机构,所述触发机构配置有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0009]所述保险机构被配置为在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0010]当所述保险机构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中的一个时,所述触发机构处于限制操作状态;
[0011]当所述保险机构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中的另一个时,所述触发机构处于允许操作状态,使得所述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中的一个被操作以配合触发植入器的驱动组件。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位置被配置为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远端位置;
[0013]所述第二位置被配置为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近端位置。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部被配置为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远端部;
[0015]所述第二端部被配置为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近端部。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触发机构包括镜像配置的第一触发部件和第二触发部件;
[0017]所述第一触发部件包括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远端侧的第一驱动部和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近端侧的第一操作部;
[0018]所述第二触发部件包括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远端侧的第二驱动部和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近端侧的第二操作部;
[0019]所述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配合构成第一端部,所述第一操作部与第二操作部配合构成第二端部。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部的动作与第二端部的动作相关联,使得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一操作部与第二操作部彼此靠近时,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彼此远离,以及使得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一操作部与第二操作部彼此远离时,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彼此靠近。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触发部件还包括配置在第一驱动部和第一操作部之间的第一臂,所述第一臂被配置成将第一操作部的动作关联到第一驱动部的动作;
[0022]所述第二触发部件还包括配置在第二驱动部和第二操作部之间的第二臂,所述第二臂被配置成将第二操作部的动作关联到第二驱动部的动作。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臂上配置有第一枢转部,所述第一驱动部、第一臂、第一操作部和第一枢转部配合构成第一杠杆结构;
[0024]所述第二臂上配置有第二枢转部,所述第二驱动部、第二臂、第二操作部和第二枢转部配合构成第二杠杆结构。
[002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臂上位于第一操作部和第一枢转部之间配置有朝向第二臂隆起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二臂上位于第二操作部和第二枢转部之间配置有朝向第一臂隆起的第二凸缘;
[0026]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被配置为当保险机构移动至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
时,阻止第一操作部与第二操作部彼此靠近。
[002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险机构包括耦接到植入器外壳上的滑动部和配置在滑动部下表面上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被配置为当保险机构移动至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时,所述限位块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上。
[002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臂上自第一枢转部和第一凸缘之间向第一操作部延伸出第一弹性部;
[0029]所述第二臂上自第二枢转部和第二凸缘之间向第二操作部延伸出第二弹性部;
[0030]所述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被配置为当第一操作部与第二操作部彼此靠近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弹性抵接以提供使得第一操作部与第二操作部彼此远离的回复力,以及当第一操作部与第二操作部彼此远离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之间形成供保险机构通过的间隙。
[003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部配置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二驱动部配置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耦接到驱动组件上以触发驱动组件。
[003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被配置为椭圆形按钮,所述椭圆形按钮的按压面上形成有贴合指腹的凹部。
[003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34]1、本技术的保险机构滑动配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发装置,被配置在传感器电极的植入器上,触发装置包括触发机构和限定所述触发机构可操作性的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配置有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保险机构被配置为在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保险机构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中的一个时,所述触发机构处于限制操作状态;当所述保险机构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中的另一个时,所述触发机构处于允许操作状态,使得所述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中的一个被操作以配合触发植入器的驱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被配置为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远端位置;所述第二位置被配置为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近端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被配置为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远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被配置为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近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包括镜像配置的第一触发部件和第二触发部件;所述第一触发部件包括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远端侧的第一驱动部和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近端侧的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二触发部件包括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远端侧的第二驱动部和相对于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的近端侧的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配合构成第一端部,所述第一操作部与第二操作部配合构成第二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动作与第二端部的动作相关联,使得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一操作部与第二操作部彼此靠近时,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彼此远离,以及使得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一操作部与第二操作部彼此远离时,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彼此靠近。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部件还包括配置在第一驱动部和第一操作部之间的第一臂,所述第一臂被配置成将第一操作部的动作关联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