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3049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废水预处理单元和设置于所述废水预处理单元的下游的浓缩单元,所述废水预处理单元包括沉淀部,所述沉淀部设置为能够对所接收的有机硅废水进行除硅、降硬以及调节pH值以得到澄清液,所述浓缩单元与所述沉淀部相连通,并且所述浓缩单元设置为对所接收的澄清液进行浓缩处理以得到盐溶液。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实现了回收利用有机硅废水中的氯化钠的目的,减少有机硅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同时实现水资源回用,使得有机硅废水的排放更加环保。放更加环保。放更加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地涉及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硅材料具有耐高低温、耐候、电气绝缘、耐辐射、阻燃、耐腐蚀、生理惰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优良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电器、石油、轻工、建筑、冶金、机械、办公设备、交通运输、食品加工、和日用化工等领域。
[0003]有机硅材料特别是有机硅单体的生产会产生大量的有机硅废水,有机硅废水成分复杂,酸性较强、毒性大、盐份高、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高、可生化性差、难降解等特性。由此,在对有机硅废水进行排放前,需要对有机硅废水进行常规处理以使得有机硅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0004]当前,对有机硅废水的常规处理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对达到排放标准的有机硅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以回收利用其中的盐分以及进一步降低有机硅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却少有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对有机硅废水的深度处理的研究较少的问题,提供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该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具有能够对所接收的有机硅废水进行除硅、降硬以及调节pH值以得到澄清液的废水预处理单元和对所接收的澄清液进行浓缩处理以得到盐溶液的浓缩单元。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所述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
[0007]废水预处理单元,所述废水预处理单元包括沉淀部,所述沉淀部设置为能够对所接收的有机硅废水进行除硅、降硬以及调节pH值以得到澄清液;以及
[0008]浓缩单元,所述浓缩单元设置于所述废水预处理单元的下游,所述浓缩单元与所述沉淀部相连通,并且所述浓缩单元设置为对所接收的澄清液进行浓缩处理以得到盐溶液。
[0009]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有机硅废水进行除硅、降硬和调节pH值的预处理而得到澄清液后,再对得到的澄清液进行浓缩处理,从而可回收得到有机硅废水中所含有的盐分如氯化钠,并可在较大的范围内控制含有该盐分的盐溶液的浓度,由此,满足不同盐分回用技术的需求,实现了回收利用有机硅废水中的氯化钠的目的,减少有机硅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同时实现水资源回用,使得有机硅废水的排放更加环保。
[0010]优选地,所述沉淀部包括:
[0011]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具有第一沉淀腔,所述第一沉淀腔供所述有机硅废水通过并供所述有机硅废水与除硅剂和絮凝剂相互作用以除硅;
[0012]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二沉淀池设置于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下游,所述第二沉淀池具
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沉淀腔相连通的第二沉淀腔,所述第二沉淀腔供所述有机废水通过并供所述有机硅废水与除硬剂和助凝剂相互作用以降硬;以及
[0013]调节池,所述调节池设置于所述第二沉淀池的下游,所述调节池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二沉淀腔相连通的调节腔,所述调节腔供所述有机硅废水通过并供所述有机硅废水与pH调节液相互作用以得到澄清液。
[0014]优选地,所述沉淀部包括第三沉淀池,所述第三沉淀池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二沉淀腔和所述调节腔之间且连通所述第二沉淀腔和所述调节腔的第三沉淀腔,所述第三沉淀腔具有弯折通道,所述弯折通道供所述有机硅废水折流通过并供所述有机硅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沉淀。
[0015]优选地,所述废水预处理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沉淀部的下游且与所述沉淀部相连通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设置为能够对所接收的澄清液进行初步过滤以滤除所述澄清液中的悬浮物。
[0016]优选地,所述废水预处理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过滤部的下游且与所述过滤部相连通的软化部,所述软化部设置为能够对所接收的滤除悬浮物后的澄清液进行去除碱度和二次除硬。
[0017]优选地,所述废水预处理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软化部的下游且与所述软化部相连通的二次过滤部,所述二次过滤部设置为能够对二次除硬后的澄清液进行二次过滤。
[0018]优选地,所述过滤部包括多介质过滤器;
[0019]所述软化部包括软化器,所述软化器中填充有钠型弱酸阳树脂,或者,所述软化器中依次填充形成有氢型弱酸阳树脂段和钠型弱酸阳树脂段;
[0020]所述二次过滤部包括超滤器。
[0021]优选地,所述多介质过滤器具有供反冲洗所述多介质过滤器的内部的反冲洗水排出的反冲洗排出口,所述软化器具有供树脂再生废水排出的废水排出口,所述超滤器具有供反冲洗水排出的超滤反冲洗排出口;
[0022]所述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废水预处理单元的上游的存储槽,所述存储槽具有能够存储所述有机硅废水的存储腔室,所述反冲洗排出口、所述废水排出口和所述超滤反冲洗排出口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存储腔室相连通。
[0023]优选地,所述浓缩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废水预处理单元的下游的反渗透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反渗透部的下游的电渗析部,其中:所述反渗透部对所述澄清液进行一次浓缩,所述电渗析部对接收的澄清液进行二次浓缩。
[0024]优选地,所述电渗析部具有供电渗析后所产生的淡水排出的淡水排出口;
[0025]所述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与所述淡水排出口相连通的氧化单元,所述氧化单元能够对所述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处理。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所示的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0

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12a

废水预处理单元;120a

沉淀部;122a

过滤部;
124a

软化部;126a

二次过滤部;12b

浓缩单元;120b

反渗透部;122b

电渗析部;12d

存储槽;12e

氧化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结合附图和实际应用中所示的方位理解,“内、外”是指部件的轮廓的内、外。
[0031]本技术提供了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10包括废水预处理单元12a,废水预处理单元12a包括沉淀部120a,沉淀部120a设置为能够对所接收的有机硅废水进行除硅、降硬以及调节pH值以得到澄清液,其中,可选用下述方式对所接收的有机硅废水进行除硅、降硬以及调节pH值:在有机硅废水通过沉淀部120a时,可首先向沉淀部120a加入除硅剂如镁剂、氢氧化钠、絮凝剂以使得有机硅废水中的可溶性硅形成硅沉淀,由此可实现除硅的目的,之后,可向沉淀部120a加入除硬剂如碳酸钠、氢氧化钠、助凝剂以使得有机硅废水中的Ca
2+
和Mg
2+
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10)包括:废水预处理单元(12a),所述废水预处理单元(12a)包括沉淀部(120a),所述沉淀部(120a)设置为能够对所接收的有机硅废水进行除硅、降硬以及调节pH值以得到澄清液;以及浓缩单元(12b),所述浓缩单元(12b)设置于所述废水预处理单元(12a)的下游,所述浓缩单元(12b)与所述沉淀部(120a)相连通,并且所述浓缩单元(12b)设置为对所接收的澄清液进行浓缩处理以得到盐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部(120a)包括: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具有第一沉淀腔,所述第一沉淀腔供所述有机硅废水通过并供所述有机硅废水与除硅剂和絮凝剂相互作用以除硅;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二沉淀池设置于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下游,所述第二沉淀池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沉淀腔相连通的第二沉淀腔,所述第二沉淀腔供所述有机废水通过并供所述有机硅废水与除硬剂和助凝剂相互作用以降硬;以及调节池,所述调节池设置于所述第二沉淀池的下游,所述调节池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二沉淀腔相连通的调节腔,所述调节腔供所述有机硅废水通过并供所述有机硅废水与pH调节液相互作用以得到澄清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部(120a)包括第三沉淀池,所述第三沉淀池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二沉淀腔和所述调节腔之间且连通所述第二沉淀腔和所述调节腔的第三沉淀腔,所述第三沉淀腔具有弯折通道,所述弯折通道供所述有机硅废水折流通过以供所述有机硅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沉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预处理单元(12a)包括设置于所述沉淀部(120a)的下游且与所述沉淀部(120a)相连通的过滤部(122a),所述过滤部(122a)设置为能够对所接收的澄清液进行初步过滤以滤除所述澄清液中的悬浮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硅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预处理单元(12a)包括设置于所述过滤部(122a)的下游且与所述过滤部(122a)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云飞胡应如王丁杜毛毛刘利姜雪松樊德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