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氯化镁微粉的熔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2796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02
一种用于氯化镁微粉的熔融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依次排列的熔化腔、氯化腔和澄清腔;熔化腔、氯化腔和澄清腔顶部均设置有开口,开口上设置有盖板,腔体内均设置有加热电极和熔体热电偶;氯化腔和熔化腔通过第一溢流口连通,澄清腔和氯化腔通过第二溢流孔连通;第二溢流孔的高度高于第一溢流孔;氯化腔内设置有导流板、多孔板和氯气管;导流板竖向设置于氯化腔内,顶边和侧边与氯化腔内壁接触,底边与氯化腔底壁之间保留间距;多孔板水平设置在进口腔内,与进口腔内侧壁和导流板连接,位于第一溢流口的下方;氯气管穿过壳体倾斜插入氯化腔内,氯气管的出气口位于多孔板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干净的熔融氯化镁,结构简单。结构简单。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氯化镁微粉的熔融装置


[0001]本技术总体涉及氯化镁电解金属镁生产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氯化镁微粉的熔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业生产金属镁的主要方法有金属热还原法和熔盐电解法,在氯化镁电解法生产镁时,电解槽在下料过程中原料中的微粉容易被负压抽走,无法到达熔体中,会造成大料原料损失,而且,落入到熔融体中的粉料会漂浮在液面上,无法充分熔融,漂浮的粉料与镁接触后会粘结成块状,沉入槽底,造成镁和原料的浪费,电解法生产镁时,对原料的品质要求也比较高,若原料中的水分和碱式氯化镁含量超标,氯化镁进入电解槽后受热分解成氧化镁,沉入槽底会增加渣量,导致电解效率低,若电解槽内渣量过大导致无法出渣,可能造成电解槽永久性停槽,无水氯化镁加入电解槽的最佳方式是以熔融状态加入电解槽,可以省去无水氯化镁粉末在电解槽内的熔化和溶解过程,这样可以将原料损失降低到最小,快速实现氯化镁浓度均匀,有利于电解槽运行寿命延长。
[0003]为了解决现有电解槽浪费原料,出渣量多,电解效率低的问题,增加电解槽寿命,亟需一种用于氯化镁微粉的熔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氯化镁微粉的熔融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依次排列的熔化腔2、氯化腔3和澄清腔4;所述熔化腔2、氯化腔3和澄清腔4顶部均设置有开口11,开口11上设置有盖板12,腔体内均设置有加热电极13和熔体热电偶14;所述氯化腔3和熔化腔2通过第一溢流孔15连通,所述澄清腔4和氯化腔3通过第二溢流孔16连通;所述第二溢流孔16的高度高于第一溢流孔15;所述氯化腔3内设置有导流板31、多孔板32和氯气管33;所述导流板31竖向设置于氯化腔3内,顶边和侧边与氯化腔3内壁接触,底边与氯化腔3底壁之间保留间距,用于将氯化腔3分隔为在底部相互连通的进口腔34和出口腔35;所述进口腔34和熔化腔2连通,所述出口腔35和澄清腔4连通;所述多孔板32水平设置在进口腔34内,与进口腔34内侧壁和导流板31连接,位于第一溢流孔15的下方;所述氯气管33穿过壳体1倾斜插入氯化腔3内,氯气管的出气口位于多孔板32的下方。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多孔板32包括上层板321和下层板322,所述上层板321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323;所述下层板322上设置多个第二通孔324;多个所述第一通孔323和多个所述第二通孔324交错设置。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冷却水箱5,所述冷却水箱5呈环状结构,套设在加热电极13上,位于壳体1外侧,与壳体1连接;冷却水箱5上设置有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排气管6,所述排气管6设置于壳体1上方,分别与熔化腔2、氯化腔3和澄清腔4的顶部连通。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内设置内胆层;所述内胆层由耐火砖制成。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加热电极热电偶17,所述加热电极热电偶17设置于壳体1上。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与加热电极13和熔体热电偶14电连接。
[0011]本技术在壳体内设置熔化腔、氯化腔和澄清腔,通过熔化腔熔化氯化镁微粉,通过氯化腔除去熔融氯化镁中的杂质,可以得到纯净的熔融氯化镁;在氯化腔内设置导流板,可以防止熔融氯化镁上层的杂质直接流入澄清腔,使熔融氯化镁中的氧化镁在氯化腔内与氯气进行充分氯化反应生成氯化镁,使杂质沉入氯化腔底部;设置多孔板用于分散氯气,使氯气均匀分散在氯化腔内与熔融氯化镁混合,使氧化镁与氯气充分反应生成氯化镁;设置第二溢流孔的高度高于第一溢流孔,使氯化腔内的物料氯化时间更长,可以使废渣在氯化腔内沉淀,使流入澄清腔的物料中杂质含量更少;在壳体上方设置排气管,使排气管分别与熔化腔、氯化腔和澄清腔的顶部连通,可以将熔融氯化镁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排放;在冷却水箱上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冷却水循环对加热电极和壳体进行降温,防止壳体渗漏;设置加热电极热电偶,将加热电极热电偶设置于壳体及内胆上,可以检测壳体及内胆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防止壳体损坏;将多孔板设置为双层板,使上层板上的多个第一通孔和下层板上的多个第二通孔交错设置,可以促进氯气分散,与熔融氯化镁混合的更均匀,大大加速熔融氯化镁中氧化镁的氯化反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种用于氯化镁微粉的熔融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氯化腔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多孔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壳体、11.开口、12.盖板、13.加热电极、14.熔体热电偶、15.第一溢流孔、16.第二溢流孔、17.加热电极热电偶、2.熔化腔、3.氯化腔、31.导流板、32.多孔板、321.上层板、322.下层板、323.第一通孔、324.第二通孔、33.氯气管、34.进口腔、35.出口腔、4.澄清腔、5.冷却水箱、51.进水管、52.出水管、6.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参考标号是指本技术中的组件、技术,以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在适合的环境下实现能更易于被理解。下面的描述是对本技术权利要求的具体化,并且与权利要求相关的其它没有明确说明的具体实现也属于权利要求的范围。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是指附图的左侧、“后”是指附图的右侧、“左”是指附图的前面、“右”是指附图的后面,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
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图1示出了一种用于氯化镁微粉的熔融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氯化镁微粉的熔融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依次排列的熔化腔2、氯化腔3和澄清腔4;所述熔化腔2、氯化腔3和澄清腔4顶部均设置有开口11,开口11上设置有盖板12,腔体内均设置有加热电极13和熔体热电偶14;所述氯化腔3和熔化腔2通过第一溢流孔15连通,所述澄清腔4和氯化腔3通过第二溢流孔16连通;所述第二溢流孔16的高度高于第一溢流孔15;所述氯化腔3内设置有导流板31、多孔板32和氯气管33;所述导流板31竖向设置于氯化腔3内,顶边和侧边与氯化腔3内壁接触,底边与氯化腔3底壁之间保留间距,用于将氯化腔3分隔为在底部相互连通的进口腔34和出口腔35;所述进口腔34和熔化腔2连通,所述出口腔35和澄清腔4连通;所述多孔板32水平设置在进口腔34内,与进口腔34内侧壁和导流板31连接,位于第一溢流孔15的下方;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氯化镁微粉的熔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依次排列的熔化腔(2)、氯化腔(3)和澄清腔(4);所述熔化腔(2)、氯化腔(3)和澄清腔(4)顶部均设置有开口(11),开口(11)上设置有盖板(12),腔体内均设置有加热电极(13)和熔体热电偶(14);所述氯化腔(3)和熔化腔(2)通过第一溢流孔(15)连通,所述澄清腔(4)和氯化腔(3)通过第二溢流孔(16)连通;所述第二溢流孔(16)的高度高于第一溢流孔(15);所述氯化腔(3)内设置有导流板(31)、多孔板(32)和氯气管(33);所述导流板(31)竖向设置于氯化腔(3)内,顶边和侧边与氯化腔(3)内壁接触,底边与氯化腔(3)底壁之间保留间距,用于将氯化腔(3)分隔为在底部相互连通的进口腔(34)和出口腔(35);所述进口腔(34)和熔化腔(2)连通,所述出口腔(35)和澄清腔(4)连通;所述多孔板(32)水平设置在进口腔(34)内,与进口腔(34)内侧壁和导流板(31)连接,位于第一溢流孔(15)的下方;所述氯气管(33)穿过壳体(1)倾斜插入氯化腔(3)内,氯气管(33)的出气口位于多孔板(32)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生廷马珍车永林谢建明韩永福文生财李鹏业李国栋杨晓东李成贤郑思晨马彦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