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279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包括机箱和位于所述机箱内部的电控器件,所述机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报警的扬声器;内门,其与所述箱体连接,形成容纳所述电控器件的空间;前置防护门,其在所述内门的外侧与所述箱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采用一体式结构,不需要额外的防护装置或抗干扰装置,通过在内门外侧加装前置防护门起到防护和抗干扰的效果,且安装及维护操作方便,节省空间。节省空间。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管廊报警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中电力、检修通道、通信电缆、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市政线路集成在一起的相对封闭空间,在此空间中如遇火灾需要一种专用报警设备进行报警处理,且因集中度较高,产生辐射、热力、电磁等各种干扰因素较多,需要能在此环境下稳定运行管理报警装置。
[0003]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因市政管线扩容、更新、维修等引起城市道路反复开挖,给道路附近居民正常生活带来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有效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的新模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推广,并且国家印发了相关建设指导文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效解决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城市治理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城市道路完整和美观,降低维修费用。同时便于各种新建管线的敷设和日常管理。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按照国标需要加装火灾报警系统,但是现有火灾报警系统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环境恶劣(潮湿、电磁干扰大、温差大、辐射)因素,很难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稳定运行。
[0004]目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使用的商用火灾报警系统需要额外加装一些防护装置以及抗干扰装置,不仅安装繁琐且成本较高,同时因加装防护装置导致数据采集AD值(AD值是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值)差距较大,导致误报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以解决传统的商用火灾报警系统,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恶劣环境中难以稳定运行且需要加装一些防护装置以及抗干扰装置等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包括机箱和位于所述机箱内部的电控器件,所述机箱包括:
[0008]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报警的扬声器;
[0009]前置防护门,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前部,与所述箱体共同组成报警控制装置的外壳;
[0010]内门,位于所述前置防护门内侧,形成一种内嵌在箱体中的且与箱体共同构成容纳所述电控器件的密闭性空间结构;所述内门的外侧面设置有输入键,所述输入键与所述电控器件的主控板电连接。
[0011]所述电控器件包括主控板,所述主控板设置于所述内门的内侧面;风扇,设置于所述内门的内侧,且其出风方向朝向所述主控板。
[0012]所述内门的外侧面设置有显示器和/或指示灯,所述前置防护门在与所述显示器
和/或指示灯对应的位置设置钢化玻璃,所述显示器和/或指示灯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
[0013]还包括:打印机,设置在所述内门上,所述打印机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
[0014]电控器件的主控板包括MCU、高频开关旁路电容组件、吸收电路和滤波电容组件;MCU51布置在主控板的中心区域,将高频开关旁路电容组件52 布局在主控板5左上角,将吸收电路53布局在主控板5右下角,将滤波电容组件54布局在MCU附近,在PCB布线时紧邻MCU。
[0015]抑制电磁干扰的吸收电路包括在电源模块中设置的电阻和电容,其中电容C3、C5连接稳定3.3V电源;电容C4连接5v电源,电容C6连接电源转换芯片反馈引脚;电阻R3与电容C3并联后再通过电阻R4接地。
[0016]主控板还包括稳压二极管、去耦电容、置于输入端附近的耦合电容。
[0017]所述扬声器设置有防护膜。
[0018]所述箱体的下底板设置有出线孔。
[0019]还包括门锁卡扣,设置于所述前置防护门与所述箱体之间。
[0020]本技术的优点如下:
[0021]本技术所述的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不需要额外的防护装置或抗干扰装置,通过在内门外侧加装前置防护门起到防护和抗干扰的效果,数据采集AD值准确,误报率低;且安装及维护操作方便,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的内门外侧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的内门内侧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的主控板的结构框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的主控板的布局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的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的主控板的高频开关旁路电容组件的电路连接图;
[0028]图7是本技术的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的主控板的滤波电容组件的电路连接图;
[0029]图8是本技术的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的主控板的吸收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0030]附图编号:
[0031]1:箱体;2:内门;3:前置防护门;4:扬声器;5:主控板;6:显示器;7:出线孔;8:门锁卡扣;9:风扇;10:第一线路板;11:多功能面板;12:第二线路板;51:MCU;52:高频开关旁路电容组件;53:吸收电路;54:滤波电容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技术的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
[0033]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结合图1

4所示,一种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包括机箱和位于机箱内部的电控器件。机箱包括:箱体1、内门2和前置防护门3,箱体1上设置有用于报警的扬声器4。内门2与箱体1连接,形成容纳电控器件的空间;前置防护门3在内门2的外侧与箱体1连接。
[0036]本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通过在内门的外侧加装前置防护门,能够对箱体和内门形成的空间内的电控器件形成额外的抗干扰防护;前置防护门连接至箱体本身从而形成一体结构,无需额外加装防护装置及抗干扰装置。结合图1所示,前置防护门3的尺寸设置成与箱体1的尺寸相适应,即前置防护门3与箱体1的高度和宽度相等,内门2设置成高度和宽度小于前置防护门3和箱体1的高度和宽度,从而形成一种内门嵌入箱体中的结构,使得机箱整体的密封性更好。
[0037]可选地,结合图3所示,电控器件包括主控板5,主控板5设置于内门 2的内侧面。该设置能够保证主控板受到内门2和前置防护门3的双重防护,又能够节省箱体内部空间,且便于进行拆装维护。
[0038]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内门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包括机箱和位于所述机箱内部的电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报警的扬声器;前置防护门,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前部,与所述箱体共同组成报警控制装置的外壳;内门,位于所述前置防护门内侧,形成一种内嵌在箱体中的且与箱体共同构成容纳所述电控器件的密闭性空间结构;所述内门的外侧面设置有输入键,所述输入键与所述电控器件的主控板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器件包括主控板,所述主控板设置于所述内门的内侧面;风扇,设置于所述内门的内侧,且其出风方向朝向所述主控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的外侧面设置有显示器和/或指示灯,所述前置防护门在与所述显示器和/或指示灯对应的位置设置钢化玻璃,所述显示器和/或指示灯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打印机,设置在所述内门上,所述打印机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报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控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历莉姚嘉墨李辉刘亚亮庄绪君鲍飞高日廖红星曹祎楠赵鑫谭常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