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肠杆菌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662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肠杆菌培养皿,包括培养皿装置和用于放置培养皿的支架,培养皿装置的外圆周面设有凹槽,支架包括若干支撑杆,凹槽与支撑杆的外圆周面适配,培养皿装置包括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培养皿盖体与培养皿卡接,培养皿盖体与培养皿的内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保温岩棉层,培养皿盖体的上方设有方便手指抓握的手环,手环呈U字型结构设置,手环上的两端脚与培养皿盖体之间铰接,培养皿盖体与培养皿的内部均呈中空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支架与大肠杆菌培养皿结合的方式,使大肠杆菌培养皿放置有序合理;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内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保温岩棉层,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保持培养皿内部的温度。保持培养皿内部的温度。保持培养皿内部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肠杆菌培养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培养皿,具体是指一种大肠杆菌培养皿。

技术介绍

[0002]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几乎占粪便干重的1/3。现有技术中的大肠杆菌培养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摆放无序,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存在放置不规律等问题;因此,一种性能优良的大肠杆菌培养皿成为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大肠杆菌培养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摆放无序,占用空间大,造成空间的浪费等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肠杆菌培养皿,包括培养皿装置和用于放置培养皿的支架,所述培养皿装置的外圆周面设有凹槽,所述支架包括若干支撑杆,所述凹槽与支撑杆的外圆周面适配,所述培养皿装置包括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所述培养皿盖体与培养皿卡接,所述培养皿盖体与培养皿的内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保温岩棉层,所述培养皿盖体的上方设有方便手指抓握的手环,所述手环呈U字型结构设置,所述手环上的两端脚与培养皿盖体之间铰接,所述培养皿盖体与培养皿的内部均呈中空设置;
[0005]所述支架包括方便将培养皿装置提起的提手,所述支架的下方设有圆形支撑底座,所述提手的下方设有连接部,所述支撑杆设置在连接部和圆形支撑底座之间,与连接部和圆形支撑底座一体成型,所述圆形支撑底座上设有交叉设置的横杆。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设有四组,呈圆柱型结构设置,每组之间间距相等。
[0007]进一步地,所述手环在闲置时,上表面与培养面盖体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均采用透明的材质制作。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架采用优质的不锈钢材质制作。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在靠近上方前侧设有开口处。
[0011]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皿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手环的配合槽。
[0012]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一种大肠杆菌培养皿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合理利用空间,便携方便等优点;本技术采用支架与大肠杆菌培养皿结合的方式,使大肠杆菌培养皿放置有序合理;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内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保温岩棉层,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保持培养皿内部的温度;培养皿盖体上方设有的方便手指抓握的手环,方便提起培养皿盖体;本技术的制作成本低廉,性能优良,适宜在社会上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种大肠杆菌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4]图2是本技术一种大肠杆菌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5]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4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如图所示:1、培养皿装置,2、支架,3、凹槽,4、支撑杆,5、培养面盖体,6、培养皿,7、手环,8、提手,9、圆形支撑底座,10、连接部,11、横杆,12、配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0020]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提供了一种大肠杆菌培养皿,包括培养皿装置1和用于放置培养皿1的支架2,所述培养皿装置1的外圆周面设有凹槽3,所述支架2包括若干支撑杆4,所述凹槽3与支撑杆4的外圆周面适配,所述培养皿装置1包括培养皿盖体5和培养皿6,所述培养皿盖体5与培养皿6卡接,所述培养皿盖体5与培养皿6的内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保温岩棉层,所述培养皿盖体5的上方设有方便手指抓握的手环7,所述手环7呈U字型结构设置,所述手环7上的两端脚与培养皿盖体5之间铰接,所述培养皿盖体5与培养皿6的内部均呈中空设置;
[0021]所述支架2包括方便将培养皿装置1提起的提手8,所述支架2的下方设有圆形支撑底座9,所述提手8的下方设有连接部10,所述支撑杆4设置在连接部10和圆形支撑底座9之间,与连接部10和圆形支撑底座9一体成型,所述圆形支撑底座9上设有交叉设置的横杆11;本实用性新型采用支架2与培养皿装置1的结合,将培养皿装置1合理的归置,充分地利用了空间,防止了培养皿装置1的摆放无序等问题,培养皿盖体5和培养皿6的内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保温岩棉层,保证了培养皿装置1内部的温度。
[002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阐述,所述支撑杆4设有四组,呈圆柱型结构设置,每组之间间距相等。
[002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阐述,所述手环7在闲置时,上表面与培养面盖体5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手环7的设置方便提起培养皿盖体5,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2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阐述,所述培养皿盖体5和培养皿6均采用透明的材质制作,方便观察内部。
[002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阐述,所述支架2采用优质的不锈钢材质制作,防止支架2被锈蚀,延长了使用寿命。
[002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阐述,所述支架2在靠近上方前侧设有开口处。
[002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阐述,所述培养皿6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手环的配合槽12。
[0028]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肠杆菌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皿装置(1)和用于放置培养皿装置(1)的支架(2),所述培养皿装置(1)的外圆周面设有凹槽(3),所述支架(2)包括若干支撑杆(4),所述凹槽(3)与支撑杆(4)的外圆周面适配,所述培养皿装置(1)包括培养皿盖体(5)和培养皿(6),所述培养皿盖体(5)与培养皿(6)卡接,所述培养皿盖体(5)与培养皿(6)的内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保温岩棉层,所述培养皿盖体(5)的上方设有方便手指抓握的手环(7),所述手环(7)呈U字型结构设置,所述手环(7)上的两端脚与培养皿盖体(5)之间铰接,所述培养皿盖体(5)与培养皿(6)的内部均呈中空设置;所述支架(2)包括方便将培养皿装置(1)提起的提手(8),所述支架(2)的下方设有圆形支撑底座(9),所述提手(8)的下方设有连接部(10),所述支撑杆(4)设置在连接部(10)和圆形支撑底座(9)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斌黄惠熊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市妇幼保健院遵义市儿童医院遵义市妇产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