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汽车B柱的转运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170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转运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运输汽车B柱的转运架,包括支撑架,在所述支撑架上并排设有至少两排间隔设置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形状为开口向下或水平的U型,两个相邻所述限位柱之间的间隙用于夹持B柱,改变现有技术中用两块宽厚的长条状钢板上开设Y型槽夹持固定B柱的方式,改为用两排U型限位柱之间的间隙夹持固定B柱的方式,在保证夹持固定效果的前提下,由于U型限位柱为薄片结构,材料耗用量较小,并且重量较轻,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更加节省材料,并且更加轻便,在转运过程中更加节省人力。在转运过程中更加节省人力。在转运过程中更加节省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输汽车B柱的转运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转运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运输汽车B柱的转运架。

技术介绍

[0002]转运架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移动及操作方便等特性,常用于生产车间内机械零件的短距离运输,包括汽车零部件B柱也常用转运车来进行运输。
[0003]汽车B柱位于驾驶舱的前座和后座之间,从车顶延伸到车底部,B柱主要用来支撑车顶和前后车门,以及装配如安全带、电线等部件。当车辆受到来自侧面的撞击时,B柱也能起到对车内人员的保护作用。
[0004]B柱的外形为两头宽中间窄的长条扁平结构,转运时需要先将B柱固定在转运车上,现有方式通常是在转运架上固定设有两块条形钢板,钢板上开有一排Y型槽,安放零件时,先将B柱横向侧立起来,将B柱的两端分别对准两排Y型槽槽口,再人工沿竖直方向压入Y型槽底部夹紧,从而实现稳固B柱,然后进行转运。为使B柱尽可能稳定,现有技术中的条形钢板往往设置得较为宽厚,若为每个转运架均设置两块条形钢板,则对钢材的耗费量较大,而且宽厚的钢板会使转运架较重,在转运过程中较为耗费人力。并且,现有的方式需要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输汽车B柱的转运架,包括支撑架(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6)上并排设有至少两排间隔设置的限位柱(7),所述限位柱(7)形状为开口向下或水平的U型,两个相邻所述限位柱(7)之间的间隙用于夹持B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汽车B柱的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7)的U型壁厚大于2mm并且小于4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汽车B柱的转运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排所述限位柱(7)中的两排的数量相等,两排所述限位柱(7)均为等间距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汽车B柱的转运架,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限位柱(7)包括一排中的第一类柱(71)和另一排中的第二类柱(72),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类柱(71)之间的净距离C比B柱的第一固定端(10)的厚度小1~2mm,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类柱(72)之间的净距离D比B柱的第二固定端(11)的厚度小1~2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汽车B柱的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包括第一杆(61)和第二杆(62),一排所述第一类柱(71)和一排所述第二类柱(72)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杆(61)和所述第二杆(62)上,所述第一杆(61)、所述第二杆(62)及其上设有的所述第一类柱(71)、所述第二类柱(72)组成第一支撑单元;在所述支撑架(6)上设有第一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昌鑫
申请(专利权)人:卡斯马汽车系统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