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软土区的中空桩的垂直度调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204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桩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软土区的中空桩的垂直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垂直度调整系统包括垂直度监测装置、校位装置、反力架,所述垂直度监测装置与中空桩相连接用于监测所述中空桩的垂直度,所述校位装置安装在所述中空桩与所述反力架之间,所述校位装置根据所述垂直度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调整所述中空桩的垂直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有效保证软土区预制桩的垂直度,有效提高其承载力;施工过程各步骤简便,便于操作人员实施,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装置或设备均可拆卸复用,实现绿色环保施工;结构合理、整体性强,各装置功能明确、联接紧密,可操作性强,适于推广。适于推广。适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软土区的中空桩的垂直度调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桩施工
,尤其是一种用于软土区的中空桩的垂直度调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以沿海省份建设为核心,东部区域城市发展及城际交通网日新月异。受城市运营因素影响,城市建设用地资源日益紧张,铁路、轨道交通、市政房建等多类型工程项目在已经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情况下,依然需要穿越深厚软土区。众所周知,预制桩采用工厂预制形式制作,制作环境可控,成桩质量远高于现场施工桩,且桩体在工厂制作完成,到项目现场直接进行安装即可,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可有效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提升了工程安全质量。众所周知,我国东部沿海深厚软土极为发育,软土地区进行建筑物作业时,多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受软土特性影响,预制桩在软土中易发生错位、倾斜等问题,深厚软土地区预制桩应用效果较差,故预制桩应用较少,多采用复合地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软土区的中空桩的垂直度调整系统,通过设置与中空桩连接的垂直度监测装置对其垂直度进行监测,配合校位装置及反力架实现对中空桩的垂直度调整,提高中空桩的施工精度。
[0004]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5]一种用于软土区的中空桩的垂直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垂直度调整系统包括垂直度监测装置、校位装置、反力架,所述垂直度监测装置与中空桩相连接用于监测所述中空桩的垂直度,所述校位装置安装在所述中空桩与所述反力架之间,所述校位装置根据所述垂直度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调整所述中空桩的垂直度。
[0006]所述垂直度监测装置包括一监测杆及水稳装置,所述监测杆的底端具有与所述中空桩相连接的固定螺杆,所述监测杆与所述中空桩之间构成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所述水稳装置安装在所述监测杆的顶部。
[0007]所述监测杆的顶部具有与所述水稳装置相连接的顶部螺母,所述监测杆与所述水稳装置之间构成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
[0008]所述顶部螺母与位于所述监测杆底部的固定螺杆相适配,所诉监测杆可通过所述固定螺杆与所述顶部螺母之间的螺纹配合连接实现接长。
[0009]所述校位装置包括紧固体和调力杆,所述紧固体套装在所述中空桩的外围,所述调力杆设置在所述紧固体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紧固体与所述反力架之间,所述调力杆的杆体长度可调。
[0010]所述紧固体为两个半环体的拼合结构,两个所述半环体的一侧部之间通过设置转轴构成铰接,所述两个半环体对应的另一侧部之间设置有凹凸配合结构,所述凹凸配合结
构通过插入固定栓销固定。
[0011]所述紧固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衬。
[0012]所述紧固体上对应所述调力杆的位置开设有主固杆孔,所述反力架对应所述调力杆的位置开设有副固杆孔,所述调力杆的两端可分别卡入所述主固杆孔和所述副固杆孔之中。
[0013]所述调力杆的中部断开,且在断开位置设置有调力螺母,所述调力螺母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力杆的两个断开端部构成螺纹配合。
[0014]所述反力架为筏板架,所述筏板架为封闭所述中空桩四周区域的框架结构。
[0015]本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有效保证软土区预制桩的垂直度,有效提高其承载力;施工过程各步骤简便,便于操作人员实施,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装置或设备均可拆卸复用,实现绿色环保施工;结构合理、整体性强,各装置功能明确、联接紧密,可操作性强,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施工方法步骤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预制桩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监测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预制桩和监测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中水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中校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中校位装置的紧固体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技术中校位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中筏板架和紧固体对应调力杆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技术中调力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0028]如图1

11所示,图中标记1

44分别表示为:桩身1、静压桩头2、旋转桩头3、监测杆4、加厚端5、刚性内衬6、螺纹孔7、弹性垫片8、桩壁9、桩腔10、腔口11、固定螺杆12、底部螺杆13、顶部螺母14、水稳装置15、读数盘16、测试液17、稳定杆18、测试腔19、倾向刻度20、倾角刻度21、校位装置22、紧固体23、调力杆24、转轴25、内衬26、主固端27、次固端28、固定栓销29、凸棱30、凹槽31、栓孔32、限位端33、主固杆孔34、主调力螺纹35、副固杆8孔36、固杆端37、副调力螺纹38、调力螺母39、筏板架40、桩位环41、底层混凝土42、顶层混凝土43、盖片44。
[0029]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用于软土区的预制中空桩的垂直度调整系统,可在预制桩施工时,可对置放的桩体进行垂直度调整,使其调整至垂直状态,从而提高预制桩的施工质量。
[003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中空桩为预制桩,由桩身1和桩头两部分组成,根据植入软土区土层的施工方法不同,桩头2可分为静压桩头2和旋转桩头3,其中静压桩头2是适用于将桩身1静压植入土体中使用,而旋转桩头3则是适应于将桩身1旋转植入土体中使用。同时,静压桩头2和旋转桩头3都呈锥形,底部的锥形体可制作成不同的角度,现场根据土层特性,可将桩头制作成各种角度的不同类型,以便于桩身植入为准。
[0031]如图3所示,桩身1的主要受力结构为桩壁9,桩身1内部为桩腔10,该桩腔10可减轻桩身1质量。同时,在桩身1安放过程中,桩壁9可排开软土区的地层(软土)产生浮力,提升桩身1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的能力,即提高预制桩的承载力。
[0032]结合图3和图7所示,桩身1顶部为加厚端5,用于固定桩身垂直度校位装置22,加厚端5可保证桩身能承受较大范围的校位力。桩腔10的底部为刚性内衬6,刚性内衬6可保护桩身1底部区域桩腔10的结构稳定性,根据设计需求,刚性内衬6可布满整个桩腔10内壁。如图5所示,刚性内衬6靠近桩身1底部分布有上下贯通的螺纹孔7,桩腔10内部的监测杆4主要通过底部螺杆13嵌入螺纹孔7与桩身1连接,从而进行桩身1垂直度监测。
[0033]静压桩头2或旋转桩头3可通过其顶部所设置的固定螺杆12嵌入螺纹孔7与桩身1连接,从而进行桩身1的置放工作。在螺纹孔7中部设置有弹性垫片8,弹性垫片8可用于限制监测杆4的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软土区的中空桩的垂直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垂直度调整系统包括垂直度监测装置、校位装置、反力架,所述垂直度监测装置与中空桩相连接用于监测所述中空桩的垂直度,所述校位装置安装在所述中空桩与所述反力架之间,所述校位装置根据所述垂直度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调整所述中空桩的垂直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区的中空桩的垂直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度监测装置包括一监测杆及水稳装置,所述监测杆的底端具有与所述中空桩相连接的固定螺杆,所述监测杆与所述中空桩之间构成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所述水稳装置安装在所述监测杆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区的中空桩的垂直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杆的顶部具有与所述水稳装置相连接的顶部螺母,所述监测杆与所述水稳装置之间构成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区的中空桩的垂直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螺母与位于所述监测杆底部的固定螺杆相适配,所诉监测杆可通过所述固定螺杆与所述顶部螺母之间的螺纹配合连接实现接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区的中空桩的垂直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位装置包括紧固体和调力杆,所述紧固体套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