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大池穿刺置管导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196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腰大池穿刺置管导引装置,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外套管和内芯,内芯为实体结构,并插入中空腔体中;外套管由手柄Ⅱ和套管组成,手柄Ⅱ和套管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套管的一端与手柄Ⅱ相连,另一端设置有朝向一侧的斜面Ⅱ;套管的外管壁上设置有刻度;内芯由手柄Ⅰ和连接在手柄Ⅰ一端的穿刺针组成,穿刺针和手柄Ⅰ分别插入套管和手柄Ⅱ内,穿刺针的针尖处设有朝向一侧的斜面Ⅰ,斜面Ⅰ和斜面Ⅱ的朝向相同;内芯上设有贯穿手柄Ⅰ前部和穿刺针的穿刺引导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穿刺过程中可使术者直观地判断穿刺深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多次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及减少蛛网膜下腔感染的发生。染的发生。染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腰大池穿刺置管导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腰大池穿刺置管导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是指通过一根特殊引流管,一端放到腰大池内,另一端将脑脊液持续引流到体外的手术方法,通常用于治疗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动脉瘤破裂等,可引流脑脊液,减轻患者的脑血管痉挛、缓解脑积水等症状,目前交通性脑积水常用的腰大池

腹腔分流术中常用腰大池穿刺置管。
[0003]腰大池引流术的步骤为:1、体位:患者取去枕左侧或右侧卧位,头与腹部呈直线,头尽量面向腹部,双腿尽量取曲,身体呈弓形,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尽量做到背部与床面垂直;2、选择穿刺点:两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通常选择腰3、4或腰4、5间隙,定位好穿刺点后消毒铺巾;3、穿刺:针尖由刺点垂直脊背稍向头侧倾斜刺入,如针尖遇到骨质时将穿刺针方向略做调整,当针尖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可感压力突然减轻,此时针尖已进入蛛网膜下腔,取出针芯,即有脑脊液流出,成人穿刺深度为4

6cm可见到脑脊液流出,将引流管通过腰椎穿刺针置入,引流管置入深度通常为15

20厘米左右。最后拔出穿刺针,外接引流袋即可。
[0004]腰大池置管过程中有两处难点,一为穿刺过程,二为置管过程。穿刺部位恒定,穿刺深度在4cm

6cm之间。现有的腰大池穿刺针表面没有刻度,术者不能判断穿刺深度,其次,不能判断穿刺针斜面完全进入腰大池内,造成置管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腰大池穿刺置管导引装置。本技术主要利用外套管刻度,在穿刺过程中可使术者直观地判断穿刺深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穿刺外套管及内芯前端为斜面设计,在内芯斜面根部设计凹槽,贯穿内芯全长,凹槽用于在穿刺时,如果穿刺针斜面一半进入腰大池,则没有脑脊液流出,如果全部进入腰大池则有脑脊液流出,此时可拔出内芯,迅速、准确置入腰大池引流管,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多次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及减少蛛网膜下腔感染的发生。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6]一种腰大池穿刺置管导引装置,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外套管和内芯,内芯为实体结构,并插入中空腔体中;
[0007]外套管由手柄Ⅱ和套管组成,手柄Ⅱ和套管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套管的一端与手柄Ⅱ相连,另一端设置有朝向一侧的斜面Ⅱ;套管的外管壁上设置有具有引导功能的刻度;
[0008]内芯由手柄Ⅰ和连接在手柄Ⅰ一端的穿刺针组成,穿刺针和手柄Ⅰ分别插入套管和手柄Ⅱ内,穿刺针的针尖处设有朝向一侧的斜面Ⅰ,斜面Ⅰ和斜面Ⅱ的朝向相同;
[0009]内芯上设有贯穿手柄Ⅰ前部和穿刺针的穿刺引导部,用于术中穿刺过程中探查有无脑脊液流出,并引流脑脊液。
[0010]进一步地,所述穿刺引导部为以斜面Ⅰ根部设置的开口为起点,沿穿刺针的长度方向,朝手柄Ⅰ方向,贯穿穿刺针和手柄Ⅰ前部开设的凹槽。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直径为0.1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刻度位于斜面侧,由导引装置最前端计算,每1厘米处行1毫米黑色电泳喷镀,并将刻度标为阿拉伯数字1

10,表示1

10cm,便于术者术中判断穿刺深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斜面Ⅰ和斜面Ⅱ均为椭圆形,斜面Ⅱ为具有壁厚且中部为中空的斜面结构,斜面Ⅰ的外缘边与斜面Ⅱ的内壁边重合。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和内芯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0015]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直径为2mm。
[0016]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技术提供的腰大池穿刺置管导引装置,成人腰大池穿刺深度在4cm

6cm之间,通过套管上的刻度在穿刺过程中可使术者直观地判断穿刺深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0018]2、本技术提供的腰大池穿刺置管导引装置,穿刺套管及内芯前端为斜面设计,在内芯斜面根部设计一直径0.1mm的凹槽,贯穿内芯全长,在穿刺时,如果穿刺针斜面一半进入腰大池,则没有脑脊液流出,如果全部进入腰大池则有脑脊液流出,此时可拔出内芯,迅速、准确置入腰大池引流管。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多次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及减少蛛网膜下腔感染的发生。
[0019]基于上述理由本技术可在医疗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中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中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手柄Ⅰ;2、穿刺针;3、凹槽;4、开口;5、斜面Ⅰ;6、手柄Ⅱ;7、套管;8、刻度;9、斜面Ⅱ。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为了解决现有问题,经过临床中不断总结,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造型新颖、临床实用、便于操作、置管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围手术期感染的腰大池穿刺置管导引装置,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外套管和内芯,内芯为实体结构,并插入中空腔体中。
[0026]外套管由手柄Ⅱ6和套管7组成,手柄Ⅱ6和套管7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套管7的一端与手柄Ⅱ6相连,另一端设置有朝向一侧的斜面Ⅱ9;套管7的外管壁上设置有具有引导功能的刻度8。
[0027]内芯由手柄Ⅰ1和连接在手柄Ⅰ1一端的穿刺针2组成,穿刺针2和手柄Ⅰ1分别插入套管7和手柄Ⅱ6内,穿刺针2的针尖处设有朝向一侧的斜面Ⅰ5,斜面Ⅰ5和斜面Ⅱ9的朝向相同。
[0028]内芯上设有贯穿手柄Ⅰ1前部和穿刺针2的穿刺引导部,用于术中穿刺过程中探查有无脑脊液流出,并引流脑脊液。
[002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穿刺引导部为以斜面Ⅰ5根部设置的开口4为起点,沿穿刺针2的长度方向,朝手柄Ⅰ1方向,贯穿穿刺针2和手柄Ⅰ1前部开设的凹槽3。所述凹槽3的直径为0.1mm。在穿刺针时,穿刺针斜面Ⅰ5先进入腰大池,当斜面Ⅰ5全部进入腰大池时,脑脊液会从开口4流入凹槽3,最后从凹槽3的末端流出,因此在手柄处凹槽3的末端会观察到有脑脊液流出,流出的脑脊液可使用无菌塑料小盒接住。
[0030]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大池穿刺置管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外套管和内芯,内芯为实体结构,并插入中空腔体中;外套管由手柄Ⅱ(6)和套管(7)组成,手柄Ⅱ(6)和套管(7)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套管(7)的一端与手柄Ⅱ(6)相连,另一端设置有朝向一侧的斜面Ⅱ(9);套管(7)的外管壁上设置有具有引导功能的刻度(8);内芯由手柄Ⅰ(1)和连接在手柄Ⅰ(1)一端的穿刺针(2)组成,穿刺针(2)和手柄Ⅰ(1)分别插入套管(7)和手柄Ⅱ(6)内,穿刺针(2)的针尖处设有朝向一侧的斜面Ⅰ(5),斜面Ⅰ(5)和斜面Ⅱ(9)的朝向相同;内芯上设有贯穿手柄Ⅰ(1)前部和穿刺针(2)的穿刺引导部,用于术中穿刺过程中探查有无脑脊液流出,并引流脑脊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大池穿刺置管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引导部为以斜面Ⅰ(5)根部设置的开口(4)为起点,沿穿刺针(2)的长度方向,朝手柄Ⅰ(1)方向,贯穿穿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钊梁燕刘金洁刘思伯张福河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