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旭东专利>正文

CT引导定位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074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引导定位网,包括底端设置有粘接层用于在穿刺针穿入时起到指示固定作用的透明胶体,透明胶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线性设置有若干根相互平行的金属丝,透明胶体的顶部及底部对应蚀刻有由若干纵线和横线交织而成的网格,金属丝与网格的纵线相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设置的透明胶体能够观察穿刺针的穿刺位置,并且穿刺针穿入透明胶体后,透明胶体能够对穿刺针进行固定,防止穿刺针出现偏斜的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透明胶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线性设置有若干根相互平行的金属丝,对病灶点进行穿刺时确定好进针点即可确定出针点,对穿刺的位置、角度起到了很好的指示作用,能够快速地确定穿刺针穿刺角度,减小对患者体表的穿刺次数,减小了患者的痛苦。减小了患者的痛苦。减小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T引导定位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涉及一种CT引导定位网。

技术介绍

[0002]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CT引导下穿刺指在CT导引下对目标部位靶病灶经皮穿刺,从而进行组织消融、穿刺活检、抽吸囊液、粒子置入、局部化疗药物注射等操作的技术。
[0003]目前普遍的CT引导定位网仅为较薄的单层平行排列金属丝,CT扫描确定拟穿刺点后,医生需要穿刺针进行多次穿刺并调整方位,在穿刺针进行穿刺后,因穿刺针具有一定的重量,穿刺针的位置极易发生歪斜,这样无疑增加了穿刺的次数。在进行穿刺时,医生完全是凭感觉,有很大的误差,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T引导定位网,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以实现对穿刺针的指示定位,减小调整角度次数,快速地确定穿刺针的穿刺角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CT引导定位网,包括底端设置有粘接层用于在穿刺针穿入时起到指示固定作用的透明胶体,透明胶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线性设置有若干根相互平行的金属丝,透明胶体的顶部及底部对应蚀刻有由若干纵线和横线交织而成的网格,金属丝与网格的纵线相平行。
[0007]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金属丝为顺磁性金属丝。
[0008]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金属丝可拆卸设置在透明胶体上。
[0009]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透明胶体的顶端面上设置有刻度标识,透明胶体的侧面底部同样设置有刻度标识。
[0010]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透明胶体的后端为头侧,透明胶体的前端为脚侧,透明胶体的内部设置有沿头侧至脚侧的方向上按序依次排列的数字标识;所述数字标识采用塑料材质,并在塑料内掺入一定比例的顺磁性金属。
[0011]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位于透明胶体顶部及底部的金属丝与网格的纵线相吻合。
[0012]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透明胶体设置为长方体状。
[0013]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位于透明胶体顶部的相邻两金属丝之间的间距为1cm,位于透明胶体底部的相邻两金属丝之间的间距为1cm。
[0014]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透明胶体设置为半圆柱状。
[0015]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沿透明胶体的圆弧面上每隔10
°
设置一金属丝;位于透明胶体底部的相邻两金属丝之间的间距为1cm。
[0016]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0017]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的透明胶体能够观察穿刺针的穿刺位置,并且穿刺针穿入透明胶体后,透明胶体能够对穿刺针进行固定,防止穿刺针出现偏斜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在透明胶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线性设置有若干根相互平行的金属丝,对病灶点进行穿刺时确定好进针点即可确定出针点,对穿刺的位置、角度起到了很好的指示作用,能够快速地确定穿刺针的穿刺角度,大大地减小对患者体表的穿刺次数,减小了患者的痛苦。
[0018]本专利技术透明胶体底端设置的粘接层能够粘接在人体体表,对人体体表进行压迫,避免穿刺过程中出血,使得穿刺针不与外界空气相接触,保证人体体表上的穿刺口处于无菌的环境。
[0019]本专利技术设置于透明胶体内的数字标识可以在一张CT图像中就可得知肿瘤所在相对胶体刻度的位置,不需要CT进行纵向定位。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穿刺针进行穿刺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穿刺针穿刺病灶点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主视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侧视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穿刺针穿刺病灶点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数字标识在实际使用时的排列结构爆炸图;
[0030]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单个数字标识的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穿刺针进行穿刺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穿刺针穿刺病灶点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其中:1、透明胶体,2、网格,3、金属丝,4、穿刺针,5、病灶点,6、数字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实施例1
[0036]CT引导定位网,结合图1和图5所示,包括透明胶体1、金属丝3和网格2。
[0037]透明胶体1的底端设置有粘接层,通过粘接层能够将透明胶体1粘接在人体上。透明胶体1用于在穿刺针4穿入时起到指示固定作用,即能够通过透明胶体1看到穿刺针的穿刺位置,以便于医护人员对穿刺针的穿刺位置进行调整,使得穿刺针更加准确地指向病灶点5。
[0038]透明胶体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线性设置有若干根相互平行的金属丝3。
[0039]金属丝3为顺磁性金属丝,能够用于磁共振。
[0040]透明胶体1的顶部及底部对应蚀刻有由若干纵线和横线交织而成的网格2,网格2蚀刻在透明胶体1的顶部。
[0041]金属丝3与网格的纵线相平行。具体地,位于透明胶体1顶部及底部的金属丝3与网格的纵线相吻合。
[0042]金属丝3可拆卸设置在透明胶体1上,可以根据情况加减金属丝。
[0043]透明胶体1的顶端面上设置有刻度标识,具体地刻度标识设置在透明胶体1的四周边线内侧,透明胶体1的侧面底部同样设置有刻度标识。
[0044]本实施例中的透明胶体1设置为长方体状,网格水平设置在透明胶体1的顶端面及底端面上。本实施例中透明胶体1的后端为头侧,透明胶体1的前端为脚侧。
[0045]位于透明胶体1顶部的相邻两金属丝3之间的间距为1cm,位于透明胶体1底部的相邻两金属丝3之间的间距为1cm。
[0046]本实施例在对病灶点进行穿刺时,将透明胶体1粘接在需要需要进行穿刺的目标区域,进行CT扫描,确定病灶点在透明胶体1上的断层位置。在该断层内,观察CT扫描图像,并结合进针的难易程度,将位于透明胶体1顶部的一金属丝定为入针点,该金属丝和病灶点的连线会与透明胶体1的底端相交,因透明胶体1的底部同样设置有相对应的网格状刻度标识,能够十分准确地确定该交点的位置,该交点可能经过位于透明胶体1底部的金属丝,也可能不经过。将进针点的位置和透明胶体1底部出针点的位置进行记录。
[0047]医护人员根据上述信息确定出透明胶体1的穿刺截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CT引导定位网,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端设置有粘接层用于在穿刺针穿入时起到指示固定作用的透明胶体(1),透明胶体(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线性设置有若干根相互平行的金属丝(3),透明胶体(1)的顶部及底部对应蚀刻有由若干纵线和横线交织而成的网格(2),金属丝(3)与网格的纵线相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定位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3)为顺磁性金属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定位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3)可拆卸设置在透明胶体(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定位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胶体(1)的顶端面上设置有刻度标识,透明胶体(1)的侧面底部同样设置有刻度标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定位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胶体(1)的后端为头侧,透明胶体(1)的前端为脚侧,透明胶体(1)的内部设置有沿头侧至脚侧的方向上按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旭东郭小皖
申请(专利权)人:贾旭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