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146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电子腕带和第二电子腕带,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腕带用于佩戴于目标对象的一手腕处,并检测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脉搏强度,所述第二电子腕带用于佩戴于所述目标对象的另一手腕处,并检测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脉搏强度。所述第一电子腕带和所述第二电子腕带通信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腕带将所述第二脉搏强度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腕带,所述第一电子腕带根据所述第一脉搏强度和所述第二脉搏强度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发生血管硬化。管硬化。管硬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智能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研究表明正常人的两侧上臂所测得的血压数值可以有一定之间的差值,但是其差值一般不会超过5~10mmHg;如果两侧血压测量值数值过大(超过10mmHg、20mmHg甚至30mmHg、40mmHg),这就预示着有可能是病理状态。导致两侧上臂血压差值增大的原因有多种,例如年轻人可能因多发性大动脉炎或先天性动脉畸形所致,老年人更多见于锁骨下动脉血粥样硬化所致的动脉狭窄。
[0003]锁骨下动脉是全身动脉系统的一部分,这一部分血管发生了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往往提示全身其他部位动脉(如冠状动脉与颈动脉、颅内动脉等)也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换言之,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双侧上臂的血压差异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其中一个表征。
[0004]然而,目前的相关检测产品仅具有单一的血压检测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监测装置,能通过可穿戴的方式实现对脉搏强度连续性检测,从而能够初步确定是否发生血管硬化。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测装置,包括:
[0007]第一电子腕带,包括第一腕带本体、第一脉搏传感器、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脉搏传感器和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脉搏传感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一控制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腕带本体,所述第一腕带本体用于佩戴于目标对象的一手腕处,所述第一脉搏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一手腕的脉搏跳动情况以测定第一脉搏强度;
[0008]第二电子腕带,包括第二腕带本体、第二脉搏传感器、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脉搏传感器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所述第二脉搏传感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腕带本体,所述第二腕带本体用于佩戴于所述目标对象的另一手腕处,所述第二脉搏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另一手腕的脉搏跳动情况以测定第二脉搏强度;
[0009]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二脉搏强度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腕带,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脉搏强度和所述第二脉搏强度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发生血管硬化。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腕带本体包括第一松紧带和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松紧带上,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脉搏传感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一控制器均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0011]所述第二腕带本体包括第二松紧带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松
紧带上,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脉搏传感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均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脉搏传感器为第一压电薄膜传感器,所述第一压电薄膜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松紧带上,和/或,所述第二脉搏传感器为第二压电薄膜传感器,所述第二压电薄膜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松紧带上。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腕带本体包括第一亲肤内层,所述第一亲肤内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松紧带的内侧,所述第一压电薄膜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松紧带和所述第一亲肤内层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腕带本体包括第二亲肤内层,所述第二亲肤内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松紧带的内侧,所述第二压电薄膜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松紧带和所述第二亲肤内层之间。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为蓝牙通信模块。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腕带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镶嵌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并显露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腕带还包括提醒模块,所述提醒模块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提醒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提醒模块用于提醒所述目标对象发生血管硬化。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腕带还包括第一按键,所述第一按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一侧,并显露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按键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
[0018]所述第二电子腕带还包括第二按键,所述第二按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并显露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按键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腕带包括第一供电模块,所述第一供电模块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脉搏传感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显示屏、所述提醒模块和所述第一按键电连接;
[0020]所述第二电子腕带包括第二供电模块,所述第二供电模块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供电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脉搏传感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按键电连接。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和/或所述第二供电模块为纽扣电池。
[0022]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电子腕带和第二电子腕带,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腕带用于佩戴于目标对象的一手腕处,并检测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脉搏强度,所述第二电子腕带用于佩戴于所述目标对象的另一手腕处,并检测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脉搏强度。所述第一电子腕带和所述第二电子腕带通信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腕带将所述第二脉搏强度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腕带,所述第一电子腕带根据所述第一脉搏强度和所述第二脉搏强度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发生血管硬化。也即,通过将第一电子腕带和第二电子腕带通信连接,并分别佩戴于目标对象的手腕处,分别检测第一脉搏强度和第二脉搏强度,根据所述第一脉搏强度和所述第二脉搏强度之间的差值,以可穿戴电子腕带检测两臂脉搏强度的方式可以实现对两臂脉搏强度的实时连续检测,进而可以通过比较两臂脉搏强度的差值完成对用户是否发生血管硬化的初步判定,有助于用户及时尽早地发现血管问题。
附图说明
[0023]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监测装置的佩戴示意图;
[0025]图2寸口脉位置示意图;
[0026]图3(a)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腕带的内部硬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3(b)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腕带的内部硬件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腕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腕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腕带的硬件模块连接示意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子腕带的硬件模块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子腕带(10),包括第一腕带本体(110)、第一脉搏传感器(101)、第一通信模块(102)和第一控制器(103),所述第一控制器(103)分别与所述第一脉搏传感器(101)和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02)连接,所述第一脉搏传感器(101)、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02)和所述第一控制器(103)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腕带本体(110),所述第一腕带本体(110)用于佩戴于目标对象的一手腕处,所述第一脉搏传感器(101)用于检测所述一手腕的脉搏跳动情况以测定第一脉搏强度;第二电子腕带(20),包括第二腕带本体(210)、第二脉搏传感器(201)、第二通信模块(202)和第二控制器(203),所述第二控制器(203)分别与所述第二脉搏传感器(201)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02)连接,所述第二脉搏传感器(201)、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02)和所述第二控制器(203)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腕带本体(210),所述第二腕带本体(210)用于佩戴于所述目标对象的另一手腕处,所述第二脉搏传感器(201)用于检测所述另一手腕的脉搏跳动情况以测定第二脉搏强度;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02)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02)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203)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02)将所述第二脉搏强度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腕带(10),所述第一控制器(1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脉搏强度和所述第二脉搏强度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发生血管硬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腕带本体(110)包括第一松紧带(108)和第一壳体(109),所述第一壳体(109)设置于所述第一松紧带(108)上,所述第一壳体(109)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脉搏传感器(101)、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02)和所述第一控制器(103)均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二腕带本体(210)包括第二松紧带(208)和第二壳体(206),所述第二壳体(206)设置于所述第二松紧带(208)上,所述第二壳体(206)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脉搏传感器(201)、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02)和所述第二控制器(203)均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脉搏传感器(101)为第一压电薄膜传感器,所述第一压电薄膜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松紧带(108)上,和/或,所述第二脉搏传感器(201)为第二压电薄膜传感器,所述第二压电薄膜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松紧带(208)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腕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数联天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