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试样、测试夹具及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118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试样,具体包括板材;以及两个半环形槽,两个所述半环形槽位于所述板材上,两个所述半环形槽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半环形槽之间形成夹持区,两个所述半环形槽之外形成作用区;以及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位于两个所述半环形槽的连接处;同时还公开了与测试试样相匹配的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夹具和测试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测试试样和测试夹具结构简单,结合测试方法,使得对板材的包申格效应的测试,简单、高效、准确、易于使用。易于使用。易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试样、测试夹具及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塑性成型
,具体为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试样、测试夹具及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对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较为复杂的加载过程,例如拉伸、扭转、压缩等,为了保证金属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需要对金属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能做充分的测试。而包申格效应就是金属材料的一种力学性质,具体是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的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应力(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应力降低(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降低到零)的现象,称为包申格效应。
[0003]包申格效应的测试方法一般是对金属材料进行单向拉伸/压缩,以及循环扭转实验。但是对于薄壁板材料,在压缩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失稳,难以测定准确的应力

应变曲线。
[0004]针对上述缺陷,有众多文献提出了解决办法,但是均存在相同的缺陷,即包申格效应的测试装置复杂,测试步骤繁琐,检测量大,后续的数据处理过程复杂,造成测试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均较大。
[0005]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简单的、成本小的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试样、测试夹具及测试方法,以解决传统方式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试样、测试夹具及测试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试样,包括:板材;两个半环形槽,两个所述半环形槽位于所述板材上,两个所述半环形槽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半环形槽之间形成夹持区,两个所述半环形槽之外形成作用区;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位于两个所述半环形槽的连接处。
[0008]优选的,所述凹槽为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处为两个半环形槽的桥部,所述桥部的厚度为1~2mm,所述板材为长方形结构,其长度为100~200mm,所述板材的宽度为100~200mm。
[0009]优选的,所述作用区设置有若干第一螺钉孔和若干第一销轴孔;所述夹持区设置有若干第二螺钉孔和若干第二销轴孔。
[0010]一种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夹具,包括:外上夹紧块,所述外上夹紧块中部开设有一号通孔;外下夹紧块,所述外下夹紧块位于所述外上夹紧块的下端,且所述外下夹紧块中部开设有二号通孔,所述二号通孔与所述一号通孔对应;内上夹紧块,所述内上夹紧块位于所述一号通孔中,所述内上夹紧块与所述外上夹紧块之间留有第一间隙;内下夹紧块,所述内下夹紧块位于所述内上夹紧块的下端,且所述内下夹紧块位于所述二号通孔中,所
述内下夹紧块与所述外下夹紧块之间留有第二间隙。
[0011]优选的,所述外上夹紧块上设置有若干第三螺钉孔和若干第三销轴孔;所述外下夹紧块上设置有若干第四螺钉孔和若干第四销轴孔;若干所述第三螺钉孔和若干所述第四螺钉孔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三螺钉孔和所述第四螺钉孔内设置有外连接螺钉,若干所述第三销轴孔和若干所述第四销轴孔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三销轴孔和所述第四销轴孔内设置有外连接销轴;
[0012]所述内上夹紧块上设置有若干第五螺钉孔和若干第五销轴孔;所述内下夹紧块上设置有若干第六螺钉孔和若干第六销轴孔;若干所述第五螺钉孔和若干所述第六螺钉孔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五螺钉孔和所述第六螺钉孔内设置有内连接螺钉,若干所述第五销轴孔和若干所述第六销轴孔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五销轴孔和所述第六销轴孔内设置有内连接销轴。
[0013]优选的,将权利要求1~3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试样置于所述测试夹具上时,所述测试试样上的半环形槽暴露于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内。
[0014]一种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方法,包括步骤:
[0015]S1.将权利要求1~3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试样夹持于权利要求4~6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夹具上,对测试夹具的内上夹紧块、内下夹紧块施加压力,使内上夹紧块、内下夹紧块固定,对测试夹具的外上夹紧块、外下夹紧块施加不同的扭矩,分别记录扭矩M、测试试样桥部处的扭转角θ、扭转角变量Δθ;
[0016]S2.在不同扭矩M下,计算剪切应变γ和剪切应力τ;
[0017]S3.矫正剪切应变γ和剪切应力τ的值;
[0018]S4.剔除无效值,得到测试试样最终的包申格效应。
[0019]优选的,所述剪切应变γ的计算公式表示为:
[0020][0021]其中,θ是桥部处的扭转角,r是测试试样中半环形槽的半径,Δr是测试试样中半环形槽的槽宽;
[0022]所述剪切应力τ的计算公式表示为:
[0023][0024]其中,M是施加于测试夹具上的扭矩,t是桥部处的厚度,Δθ是桥部处的扭转角变量。
[0025]优选的,所述S3具体为利用有限元模拟拟合,对剪切应变γ和剪切应力τ的值进行矫正;即为了避免剪切应变γ、剪切应力τ受到变形不均匀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模拟拟合方法,从材料模型中有效识别测试试样的材料参数,对剪切应变γ和剪切应力τ的测量值进行校正,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包申格效应曲线。
[0026]具体的,分别选取测量的试验数据值曲线和有限元模拟数值曲线,在相同的扭转角度条件下,进行线性差值计算,例如每条曲线可选用100个积分计算区间,然后计算相同的扭转角度条件下的力矩差与该力矩差平方的算术和,将算术和作为目标函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经过多次迭代计算求解后,当材料参数的变化小于0.1%时,视为有效最小
解,更具体的,该步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0027]优选的,所述S4具体为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到测试试样桥部区域的塑性应变分布图,依据塑性应变分布图,剔除测试试样桥部变形中,不在纯剪切变形状态下的数据,得到测试试样最终的包申格效应;
[0028]具体的,为了评估测试试样测试过程的塑性变形状态,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到变形区域的塑性应变分布图,塑性应变分布图的不同颜色可以判断塑性变形状态,例如设定绿色代表纯剪切变形模式,黄色代表单向拉伸模式等,依据塑性应变分布图,可判定测试试样的桥部变形是否为纯剪切变形模式,从而保证包申格效应测试处于有效状态,之后根据步骤S4中的有效最小解对应的材料参数,利用拟合算法对有限元数值曲线和测量的试验数据曲线进行拟合,获得最终的包申格效应曲线,更具体的,该步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测试试样和测试夹具结构简单,结合测试方法,使得对板材的包申格效应的测试,因为已经应用加载转矩显示相同的行为为剪切区,没有限制在压缩区载荷,平均各向异性的影响不像传统的平面扭力测试,因此不显示不必要的反应时刻,即本方案是直接测量材料参数而不用任何测量的应变信息,只使用扭矩、角度和有限元模型的测量数据就可以得到板材的包申格效应,测试简单、高效、准确、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试样,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材;两个半环形槽,两个所述半环形槽位于所述板材上,两个所述半环形槽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半环形槽之间形成夹持区,两个所述半环形槽之外形成作用区;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位于两个所述半环形槽的连接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试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处为两个半环形槽的桥部,所述桥部的厚度为1~2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试样,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区设置有若干第一螺钉孔和若干第一销轴孔;所述夹持区设置有若干第二螺钉孔和若干第二销轴孔。4.一种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上夹紧块,所述外上夹紧块中部开设有一号通孔;外下夹紧块,所述外下夹紧块位于所述外上夹紧块的下端,且所述外下夹紧块中部开设有二号通孔,所述二号通孔与所述一号通孔对应;内上夹紧块,所述内上夹紧块位于所述一号通孔中,所述内上夹紧块与所述外上夹紧块之间留有第一间隙;内下夹紧块,所述内下夹紧块位于所述内上夹紧块的下端,且所述内下夹紧块位于所述二号通孔中,所述内下夹紧块与所述外下夹紧块之间留有第二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测量板材包申格效应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上夹紧块上设置有若干第三螺钉孔和若干第三销轴孔;所述外下夹紧块上设置有若干第四螺钉孔和若干第四销轴孔;若干所述第三螺钉孔和若干所述第四螺钉孔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三螺钉孔和所述第四螺钉孔内设置有外连接螺钉,若干所述第三销轴孔和若干所述第四销轴孔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三销轴孔和所述第四销轴孔内设置有外连接销轴;所述内上夹紧块上设置有若干第五螺钉孔和若干第五销轴孔;所述内下夹紧块上设置有若干第六螺钉孔和若干第六销轴孔;若干所述第五螺钉孔和若干所述第六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策韩奇钢李义于开锋梁继才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