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含落新妇苷和/或其异构体的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1096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落新妇苷和/或其异构体的治疗银屑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用途,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选自以下的多酚:黄杞苷或其异构体、花旗松素、柚皮素、槲皮素、白藜芦醇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和小鼠尾部鳞片模型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中在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将落新妇苷和/或其异构体与多酚组合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落新妇苷,并且所述药物组合物安全无不良反应,在制备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含落新妇苷和/或其异构体的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落新妇苷和/或其异构体的治疗银屑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由T细胞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出现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红斑和肥厚的白色鳞屑,多发于四肢、头部和背部,严重皮损可泛发于全身皮肤,并出现高热、脓疱、红皮病样改变以及全身大小关节病变,银屑病以淋巴细胞浸润、角质细胞异常增生、细胞因子分泌异常为主要病理表现。银屑病受年龄、性别、种族、地理位置、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地不同人群的患病率差异较大,例如,与欧美地区相比,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银屑病的患病率相对较低。我国发病率约为0.47%,患病人数约为650万。但据统计,我国银屑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多为青壮年。银屑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由遗传、免疫、感染及多种环境共同作用导致。虽然临床治疗方法较为广泛,但效果欠佳,疗程长,易反复,给患者的精神和身体造成重大压力和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也为我国的医疗保健系统造成沉重负担。可见,开展对银屑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0003]银屑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其可以被多种因素所激活,如创伤、感染、遗传、药物、环境因素等,研究表明这是一种由多种基因、免疫系统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银屑病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各种治疗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局限性。对于轻度银屑病主要采用局部外用药物,如卡泊三醇、维甲酸、外用糖皮质激素、来氟米特等,而中度、重度银屑病则必须采用系统性治疗,常用的系统治疗药物有甲氨蝶呤(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推荐一线用药)、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等细胞毒类和免疫抑制类药物,这类药大多数在剂量稍大、疗程稍长时均会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因此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对于中度、重度银屑病患者也开始采用单克隆抗体和靶向药物全身给药,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抗TNF

α);苏金单抗(抗IL

17);乌司奴单抗 (抗IL

12/IL

23),这些药物疗效非常好,但是价格极其昂贵,并不是我国工薪阶层的患者所能承受的,且存在导致感染和恶性肿瘤的风险,因此需要谨慎地权衡风险收益。并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些患者对上述药物不产生应答,或者有些患者在使用上述药物一段时间后会产生耐受。
[0004]因此,仍迫切需求开发疗效显著、毒性较小、价格低廉的银屑病系统治疗用药。近年来,我国医学工作者用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天然来源寻找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公认为是研发此类药物的有效途径。
[0005]有文献报道落新妇苷和白藜芦醇具有治疗银屑病作用(参见,例如,张春红等,落新妇苷对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J].山东医药.2015,55(46):20

22;毛艳菲等,白藜芦醇纳米粒联合丝素凝胶治疗银屑病的实验研究[J].医药
导报,2019,12,38(12):1590

1596)。经文献检索,暂未见将落新妇苷和多酚联用用于治疗银屑病且产生协同增效作用的相关研究报道。中国专利申请201910056951.3公开了一种落新妇苷与有机酸的组合物在治疗银屑病中的应用,但是此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涉及落新妇苷与有机酸的组合,但不包含黄杞苷、白藜芦醇等多酚类活性成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采用现代药物研究方法对天然产物进行开发利用,结合大量药效学实验筛选,提供了一种包含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落新妇苷和/或其异构体和多酚的治疗银屑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用途。
[0007]具体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本专利技术:
[0008]在第一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银屑病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落新妇苷和/或其异构体和多酚,其中所述落新妇苷和/或其异构体与多酚的重量比为10:1

1:10。
[0009]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银屑病是寻常型银屑病、红皮型银屑病、关节型银屑病或脓疱型银屑病,所述银屑病处于进行期、静止期或消退期。
[0010]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落新妇苷的异构体选自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或新落新妇苷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多酚选自黄杞苷或其异构体、花旗松素、柚皮素、槲皮素、白藜芦醇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黄杞苷的异构体选自异黄杞苷、新黄杞苷或新异黄杞苷的一种或多种。
[0011]所述落新妇苷和/或其异构体与多酚的重量比为9:1

1:9、8:1

1:8、7: 1

1:7、6:1

1:6、5:1

1:5、4:1

1:4、3:1

1:3或2:1

1:2。
[0012]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落新妇苷和异黄杞苷;或者,落新妇苷和白藜芦醇;或者,落新妇苷和柚皮素;或者;异落新妇苷和花旗松素;或者,落新妇苷、黄杞苷和白藜芦醇;或者,落新妇苷、黄杞苷和柚皮素;或者,异落新妇苷、异黄杞苷和花旗松素;或者,新落新妇苷、白藜芦醇和花旗松素;或者,新异落新妇苷、槲皮素和花旗松素。
[0013]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药物组合物以重量比计包含落新妇苷:异黄杞苷=5:1;或者,落新妇苷:白藜芦醇=5:1;或者,落新妇苷:柚皮素=10:1;或者,异落新妇苷:花旗松素=10:1;或者,落新妇苷:黄杞苷:白藜芦醇=5:1:1;或者,落新妇苷:黄杞苷:柚皮素=5:1:1;或者,异落新妇苷:异黄杞苷:花旗松素=5:1:1;或者,新落新妇苷:白藜芦醇:花旗松素=10:1:1;或者,新异落新妇苷:槲皮素:花旗松素=10:1:1。
[0014]在第二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制剂,所述药物制剂由治疗有效量的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
[0015]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药物制剂中,所述药物制剂为粉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注射剂、乳膏剂或软膏剂。
[0016]优选地,所述药物制剂选自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乳膏剂或软膏剂。
[0017]在第三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或者上述第二个方面所述的药物制剂在制备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0018]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银屑病是寻常型银屑病、红皮型银屑病、关节
型银屑病或脓疱型银屑病,所述银屑病处于进行期、静止期或消退期。
[0019]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药物抑制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所述药物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银屑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落新妇苷和/或其异构体和多酚,其中所述落新妇苷和/或其异构体与多酚的重量比为10:1

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银屑病是寻常型银屑病、红皮型银屑病、关节型银屑病或脓疱型银屑病,所述银屑病处于进行期、静止期或消退期。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新妇苷的异构体选自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或新落新妇苷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多酚选自黄杞苷或其异构体、花旗松素、柚皮素、槲皮素、白藜芦醇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黄杞苷的异构体选自异黄杞苷、新黄杞苷或新异黄杞苷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落新妇苷和/或其异构体与多酚的重量比为9:1

1:9、8:1

1:8、7:1

1:7、6:1

1:6、5:1

1:5、4:1

1:4、3:1

1:3或2:1

1:2。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落新妇苷和异黄杞苷;或者,落新妇苷和白藜芦醇;或者,落新妇苷和柚皮素;或者;异落新妇苷和花旗松素;或者,落新妇苷、黄杞苷和白藜芦醇;或者,落新妇苷、黄杞苷和柚皮素;或者,异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迎湛江涛曾利杰曾晨张陆勇刘菊妍马赛妍陈启明苏锐辉陈丽斯王川易彭红英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