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与鲜食玉米一年四收的高效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104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马铃薯与鲜食玉米一年四收的高效栽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按照早春马铃薯二膜的种植特点,在播种早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的基础上,间作套种春夏两季鲜食玉米,进行一年四收高效栽培。马铃薯与不同鲜食玉米良种搭配的效益优于普通杂交玉米,既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复种指数,增加土地利用率,又填补鲜食玉米的市场空白,使种植户增加收入来源。户增加收入来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铃薯与鲜食玉米一年四收的高效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
,具体涉及马铃薯与鲜食玉米一年四收的高效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和玉米均为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目前鲁西南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并且早春和秋季均有种植。但是目前的马铃薯和玉米均采用单独种植的方式,该种植方式存在明显的两茬间农耗,降低了复种指数,对生长季的气候资源的利用率也不够充分,同时增快了土地中单一肥料的过度消耗,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属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马铃薯与鲜食玉米一年四收的高效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中马铃薯与不同鲜食玉米良种搭配的效益优于普通杂交玉米,既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复种指数,增加土地利用率,又填补鲜食玉米的市场空白,使种植户增加收入来源。
[0004]本专利技术中,春秋两季马铃薯品种,选择早熟丰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强的品种,如荷兰七号、荷兰十五等“费乌瑞它”系列。鲜食玉米一般选择生长期较短、抗倒伏的甜糯玉米或糯玉米,如济糯33(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等鲜食玉米品种。
[0005]不同的覆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有明显的影响,根据覆膜方式早春马铃薯栽培形式趋于多样化。鲁西南地区主要有一膜形式、二膜形式和三膜形式。一膜形式,即一层地膜覆盖,一般在2月中下旬至3月初种植,5月底至6月初收获;二膜形式,即地膜+大拱棚二层覆盖,种植时间为临近春节前几天,即1月下旬至2月中旬,5月初开始收获。按照早春马铃薯一膜和二膜的种植特点,本专利技术垄沟套种春鲜食玉米。春马铃薯一膜鲜食:在播种马铃薯的同时,进行鲜食玉米的育苗,以防春季倒春寒冻害和鸟类嘬食。待清明前后的倒春寒过后,低温回升8~10℃以上定植玉米苗。5月底至6月初,先后开始收获鲜食玉米和马铃薯。春马铃薯二膜形式:2月初育苗鲜食玉米,3月上中旬定植于大拱棚内。5月上旬陆续收获鲜食玉米和马铃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马铃薯与鲜食玉米一年四收的高效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春季马铃薯和鲜食玉米套种
[0008](1

1)备地备种: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或轻壤土地块。冬前深翻灭茬,早春施足基肥:商品有机肥7.5t/hm2、氮磷钾复混肥2250kg/hm2。整地开沟起垄,垄间距70cm,垄高15cm,沟底再次基施氮磷钾复混肥1000kg/hm2,耧匀浇水,待水渗透后撒施10%辛硫磷粉剂22.5kg/hm2,以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前10d左右种薯提前切块催芽,鲜食玉米育苗;所述氮磷钾复混肥中,以质量比计,尿素:磷酸二胺:硫酸钾=2:1:4;
[0009](1

2)种植:播种马铃薯,播种时马铃薯株距为20~25cm,然后封沟起垄。接着进行“地膜+拱棚”二层膜覆盖。鲜食玉米苗定植马铃薯垄间沟底,每隔3~4垄马铃薯定植一沟鲜食玉米,鲜食玉米株距为30~50cm。定植鲜食玉米时,尽量选择靠近拱棚中间位置,温度和
空间相对较高,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长。
[0010](1

3)田间管理:马铃薯出苗后及时破膜,防止高温烧苗。根据天气温度变化,及时调整通风量,拱棚内保持白天20~26℃,夜间12~14℃,4月上旬可完全撤膜。由于基肥量较大,作物生长期间基本不再追施肥。为保持地温,在播种前造墒,播种后浇1次水,团棵前尽量不浇水。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要坚持小水勤浇、水不漫垄的原则,确保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使土壤持水量达80%左右。在薯块膨大期,土壤持水量要保持在80%~85%。收获前5

8天,停止浇水,以促使马铃薯表皮充分老化,利于收获贮存。春马铃薯生长前期病虫害较少,以预防为主。生长后期主要害虫为蚜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粉剂2000~3000倍液、抗蚜威粉剂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喷洒1~2次;对于马铃薯晚疫病,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粉剂600倍液或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防治。
[0011]春季鲜食玉米田间管理比较简单,小苗移栽可以结合马铃薯浇水进行,也可移栽后单独浇水,利于小苗成活。营养生长期病虫害较少,总体原则是以预防为主,主要注意开花期防治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危害果穗的害虫,以保证鲜食玉米商品穗。鲜食玉米在开花18

20天后一次性收获。然后陆续收获马铃薯。
[0012](2)夏季鲜食玉米栽培
[0013](2

1)春马铃薯和春玉米均收获后,整地,并按照春季马铃薯种植模式起垄,垄宽70cm,高15cm。于垄间沟底二次播种夏季鲜食玉米,每隔2~3垄播种一行玉米,一般行距为1.4~2.1m,穴距为20~25cm,2棵/穴。播种鲜食玉米时密度为4500~4500株/666.7m2。
[0014]玉米生长前期以中耕除草为主,同时及时抗旱排涝。开花期注意防治穗部虫害,以提高果穗商品率。玉米开花18~20天后,根据市场行情及时收获出售,但是需要保留田间玉米秸秆,以便于为秋季马铃薯遮阴。鲜食玉米生长期同期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所述杀虫剂选自14%的虫螨腈
·
茚虫威悬浮剂或12%的甲维虫螨腈悬浮剂,其用量为40~50ml/666.7m2。所述杀菌剂选自30%的肟菌酯
·
戊唑醇悬浮剂或28%的丙环唑
·
嘧菌酯悬浮剂,其用量为30~40ml/666.7m2。
[0015](3)秋季马铃薯栽培技术
[0016](3

1)8月中旬,于垄上开沟,沟深5~10cm,撒施硫酸钾复混肥1000kg/hm2,播种秋马铃薯种薯,行株距同春季马铃薯。为防止高温烂薯,种薯一般采用30~50g的小整薯。
[0017]夏季高温多雨,出苗前及时排水,以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烂种。
[0018](3

2)待薯苗出齐后及时去除玉米秸秆,防止马铃薯植株徒长。在马铃薯生长期间,以土壤湿润为主,遇干旱及时灌水,雨后积水及时排涝,土壤持水量达75%~85%。在薯块膨大期,土壤持水量保持在80%~85%;马铃薯现蕾或封垄前,随着除草进行中耕培土,防止马铃薯发生青头现象。生长期间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收获前7d停止浇水。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及时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所述杀菌剂选自68.75%氟菌
·
霜霉威悬浮剂75~100ml/666.7m2、或60%唑醚
·
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g/666.7m2、或25%嘧菌酯悬浮剂20ml/666.7m2、或1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100g/666.7m2等喷雾,以防治早疫病和晚疫病为主,间隔5~7d喷一次,连喷2~3次。所述杀虫剂选自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10g/666.7m2、或10%烯啶虫胺水剂30~40ml/666.7m2、或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20~30g/666.7m2等喷雾,以防治蚜虫为主。秋季霜降后及时收获秋季马铃薯。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马铃薯与鲜食玉米一年四收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春季马铃薯和鲜食玉米套种(1

1)备地备种: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或轻壤土地块,冬前深翻灭茬,早春施足基肥,整地开沟起垄,沟底再次基施氮磷钾复混肥,耧匀浇水,待水渗透后撒施辛硫磷粉剂;播种前8~12天种薯提前切块催芽;鲜食玉米育苗;(1

2)种植:播种马铃薯,然后封沟起垄;接着进行“地膜+拱棚”二层膜覆盖;鲜食玉米苗定植马铃薯垄间沟底,每隔3~4垄马铃薯定植1沟鲜食玉米;(1

3)田间管理:马铃薯出苗后及时破膜,根据天气温度变化,及时调整通风量,拱棚内保持白天20~26℃,夜间12~14℃。4月上中旬倒春寒过去后,撤去拱棚;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确保土壤持水量达75%~85%;在薯块膨大期,土壤持水量要保持在80%~85%;收获前5

8天,停止浇水;鲜食玉米在开花18~20天后一次性收获,然后收获马铃薯;(2)夏季鲜食玉米栽培(2

1)春季马铃薯和春季鲜食玉米均收获后,整地,并按照春季马铃薯种植模式起垄,于垄间沟底二次播种夏季鲜食玉米,每隔2~3垄马铃薯播种一行鲜食玉米;玉米开花18~20天后一次性收获商品穗,同时保留田间玉米秸秆;(3)秋季马铃薯栽培(3

1)8月中旬,垄上开沟,撒施硫酸钾复混肥,播种秋季马铃薯种薯;(3

2)待薯苗出齐后及时去除玉米秸秆;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土壤持水量达75%

85%;在薯块膨大期,土壤持水量保持在80%~8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飞杨小华吴秋平韩成卫宋春林薛发新郝福庭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