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和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095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给出一种技术构思不同的换热管,包括上下排列以供喷淋水布置形成水膜的多个横置的换热管段,其中有上下相邻的至少两个换热管段上下紧密排列以供喷淋水布置形成连续水膜,还包括把两个换热管段串连起来的连接段,其特征是:所述的多个换热管段有至少两排,各排换热管段横向并排;其中至少一个连接段系从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横跨至另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从而把分属两排的这两个换热管段串连起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管采用不同的技术构思,从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横跨至另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从而把分属两排的这两个换热管段串连起来。来。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管和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尤其是换热器和换热器的换热管。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CN105466246B公开了换热器的换热管有多层换热管段,多层换热管段以上下相邻的换热管段相距1~3mm的方式上下紧密排列以形成连续水膜,一般认为优选做法应该是弯管段与换热管段等径,设置第一弯管段连接顶层换热管段与第二层换热管段二者右端,设置第二弯管段连接第二层换热管段与第三层换热管段二者左端,按此方式继续设置更多的弯管段直至接好这些换热管段的两端。但由于这些弯管段是根据换热管段的排列而进行竖向排列的,则每个弯管段最多只能占两层换热管段的高度,故在弯管段与换热管段等径的情况下,弯管段首、尾两段就需要像换热管段那样紧密排列才能够顺利弯曲,这就意味着弯管段要在极窄的空间内弯曲180度,制作难度很大。无奈之下,只能采用上述专利文献所披露的技术手段,把弯管段改成比换热管段半径小,但这产生了新问题:1、小径弯管段因半径小而导致水阻大。2、这些小径弯管段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装到换热管段上,使得换热管产生多个焊点,导致换热管换热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给出一种技术构思不同的换热管。
[0004]换热管,包括上下排列以供喷淋水布置形成水膜的多个横置的换热管段,其中有上下相邻的至少两个换热管段上下紧密排列以供喷淋水布置形成连续水膜,还包括把两个换热管段串连起来的连接段,所述的多个换热管段有至少两排,各排换热管段横向并排;其中至少一个连接段系从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横跨至另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从而把分属两排的这两个换热管段串连起来。
[0005]进一步地,同一排的全部换热管段皆上下紧密排列。
[0006]进一步地,本换热管为盘管,盘绕形成横向并排的两排所述的多个换热管段及连接段,具体地,第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的第一端经第一端连接段转向横跨连接第二排的一个换热管段的第一端,第二排的该换热管段的第二端经第二端连接段转向横跨连接第一排的后一个换热管段的第二端,以此循环盘绕形成横向并排的两排所述的多个换热管段及连接段。
[0007]进一步地,换热管的结构包括下述(一)、(二)当中的一种:(一)、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和第一排的所述后一个换热管段都是水平的,第二排的该换热管段是倾斜的,其第一端等高于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而第二端等高于第一排的所述后一个换热管段,相应地,第一端连接段和第二端连接段水平设置;(二)、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第一排的所述后一个换热管段、第二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都是水平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段倾斜设置,第一端连接段的与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第一端连接段的与第二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第二
端连接段的与第二排的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第二端连接段的与第一排的所述后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
[0008]进一步地,全部连接段和/或换热管段,横截面都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椭圆形高度大于宽度。
[0009]进一步地,本换热管具体由一根管盘旋而成。
[0010]进一步地,同一排的换热管段当中上下相邻的两个换热管段相距1~3mm,且/或同一排的连接段当中上下相邻的两个连接段相距3~5mm。
[0011]进一步地,包括对整排连接管段进行竖向限位的限位装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为蒸发式冷凝系统所用的冷凝管。
[0013]换热器,包括喷淋机构和换热管,喷淋机构在换热管上方往换热管淋水,换热管如上所述,喷淋机构具体是往所述换热管段淋水。
[0014]进一步地,喷淋机构包括至少两条横置的喷淋直管;各条喷淋直管分别设在各排换热管段的正上方,分别对准各排换热管段进行淋水。
[0015]进一步地,喷淋机构还包括驳接管,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条横置的喷淋直管,位于所述连接段的正上方,底部开设有喷淋孔对连接段进行淋水。
[0016]进一步地,本换热器为蒸发式冷凝系统所用的冷凝器。
[0017]进一步地,所述的换热管有多排,所述的喷淋管相应地也有多排。
[0018]现有技术常规思路是连接段是竖向的,连接段竖向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换热管段,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管采用不同的技术构思,从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横跨至另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从而把分属两排的这两个换热管段串连起来。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换热器正视角偏右的立体视图;
[0020]图2是各排换热管的俯视图;
[0021]图3是一个换热管的右视角偏正视角的立体视图;
[0022]图4是换热器的正视图(隐藏了外壳、进气总管、出液总管);
[0023]图5是第一排首换热管段横截面的示意图;
[0024]图6是换热管的立体视图;
[0025]图7是非优选的换热管的立体视图;
[0026]图8是非优选的换热器的立体视图;
[0027]图9是另一种优选的换热管的立体视图;
[0028]图中:1、喷淋机构;2、冷凝机构;3、填料;4、主水管;5、进气排管;6、出液排管;7、冷凝管;10、第一排首换热管段;11、第一端连接段;12、第二排首换热管段;13、固定条;14、第二端连接段;15、第一排首换热管段的右端;16、第二排首换热管段的右端;17、第二排首换热管段的左端;18、第一排次换热管段的左端;20、第一喷淋直管;21、第二喷淋直管;22、进气总管;23、出液总管;24、第一排次换热管段;25、驳接管;30、第一换热直管;31、第一弯曲连接段;32、第二换热直管;33、第二弯曲连接段;34、第三换热直管;35、第三弯曲连接段;36、第四换热直管;37、第四弯曲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本换热器为中央空调系统所用的冷凝器,冷凝器的单个冷凝管作为换热管,系由一根处处等径的圆管盘旋而成,焊点少并且减小冷凝管体积。如图6所示,该盘管从顶端开始水平向右伸出形成水平的第一排首换热管段10,第一排首换热管段的右端15水平转向形成水平的第一端连接段11,随后向左下倾斜延伸形成倾斜的第二排首换热管段12,第二排首换热管段的右端16等高于第一排首换热管段10;然后第二排首换热管段的左端17水平转向形成水平的第二端连接段14,然后在第一排首换热管段10的正下方水平向右延伸形成与第一排首换热管段10以相距2mm(可以为1~3mm)的方式紧密排列的第一排次换热管段24,第一排次换热管段24等高于第二排首换热管段的左端17,以此循环盘绕形成横向并排的两排多个换热管段及连接段。各第一端连接段11上下排列,同一排第一端连接段11当中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一端连接段11相距4mm(可以为3~5mm);各第二端连接段按第一端连接段的方式排列,第一端连接段11和第二端连接段12都是弧形的。如图3所示,设有两个固定条13作为限位装置,分别对整排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换热管,包括上下排列以供喷淋水布置形成水膜的多个横置的换热管段,其中有上下相邻的至少两个换热管段上下紧密排列以供喷淋水布置形成连续水膜,还包括把两个换热管段串连起来的连接段,其特征是:所述的多个换热管段有至少两排,各排换热管段横向并排;其中至少一个连接段系从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横跨至另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从而把分属两排的这两个换热管段串连起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同一排的全部换热管段皆上下紧密排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本换热管为盘管,盘绕形成横向并排的两排所述的多个换热管段及连接段,具体地,第一排的一个换热管段的第一端经第一端连接段转向横跨连接第二排的一个换热管段的第一端,第二排的该换热管段的第二端经第二端连接段转向横跨连接第一排的后一个换热管段的第二端,以此循环盘绕形成横向并排的两排所述的多个换热管段及连接段。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换热管的结构包括下述(一)、(二)当中的一种:(一)、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和第一排的所述后一个换热管段都是水平的,第二排的该换热管段是倾斜的,其第一端等高于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而第二端等高于第一排的所述后一个换热管段,相应地,第一端连接段和第二端连接段水平设置;(二)、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第一排的所述后一个换热管段、第二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都是水平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段倾斜设置,第一端连接段的与第一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管段,第一端连接段的与第二排的所述一个换热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等高于该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新华左景棉黄正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爱高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