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结合絮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061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结合絮片,包括3D有序多孔填充层,以及附着于所述3D有序多孔填充层外表面以及内部的纤维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用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相结合,并通过3D有序多孔填充层的充气量多少来控制絮片的整体蓬松性,改善絮片内部热对流与压缩回弹,从而实现其可控热阻与压力。压力。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结合絮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保暖絮片
,尤其是涉及一种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结合絮片。

技术介绍

[0002]絮片属于非织造材料的一种,通常是由植物纤维、动物纤维或化学纤维制成的供保暖、隔热或防震用的片型棉状物,用于保暖及隔热。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并且由于天然保暖材料资源有限,出现了以涤纶、丙纶和腈纶为主的合成纤维保暖絮料,打破了之前以天然纤维为主的保暖材料的局面,特别是世纪中期出现了以专用纤维及专用设备加工生产的保暖材料。絮片作为服装、寝具保暖的主要辅料,其结构蓬松、质地通常比较柔软。
[0003]多年来,被芯、枕芯、衣服等夹层长期使用纤维,包括:天然纤维(棉毛丝麻等),以及化学纤维:(多孔涤纶、腈纶等)为主要材料作为保暖和支撑内芯,需要耗费大量纤维资源,且不同季节需要使用不同的内芯;但是现有的纤维絮片,其使用状态较为单一,不具备絮片的整体蓬松状态、内部热对流的大小、以及压缩回弹力的可控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结合絮片,使用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相结合,并通过3D有序多孔填充层的充气量多少来控制絮片的整体蓬松性,改善絮片内部热对流与压缩回弹,从而实现其可控热阻与压力。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结合絮片,包括3D有序多孔填充层,以及附着于所述3D有序多孔填充层外表面以及内部的纤维结构。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3D有序多孔填充层包括多层上下叠加、且一体成型的可充气结构层,且相邻层的可充气结构层之间通过若干个气路连通孔相连接。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每层的可充气结构层上设置有若干等间隔规则排布的透气孔。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纤维结构由不规则排布的纤维组成,该纤维附着于所述可充气结构层的外表面,以及穿插于所述可充气结构层上的透气孔内。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可充气结构层选自直径小于50um、且经纬密度大于200根/厘米的化学长丝纤维。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纤维选自天然棉纤维、羊毛、蚕丝或腈纶仿毛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3D有序多孔填充层的厚度为5mm~50cm。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3D有序多孔填充层中可充气结构层的层数为1~7层。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可充气结构层内部的充气压力在0~0.15MP范围内。
[001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0015]1.本专利技术的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结合絮片,使用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相
结合,并通过3D有序多孔填充层的充气量多少来控制絮片的整体蓬松性,改善絮片内部热对流与压缩回弹,从而实现其可控热阻与压力。
[0016]2.本专利技术的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结合絮片,有效保证不影响原絮片层的透气、透湿性能,即具备很好的可透气、可透湿性。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位于中间的可充气结构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3D有序多孔填充层在非充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3D有序多孔填充层在充气状态下的结构主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结合絮片在非充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结合絮片在充气状态下的结构主视图;
[0023]其中:13D有序多孔填充层,11可充气结构层,12气路连通孔,13透气孔;
[0024]2纤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0026]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结合絮片,包括3D有序多孔填充层1,以及附着于所述3D有序多孔填充层1外表面以及内部的纤维结构2;使用纤维结构2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1相结合,并通过3D有序多孔填充层1的充气量多少来控制絮片的整体蓬松性,改善絮片内部热对流与压缩回弹,从而实现其可控热阻与压力。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3D有序多孔填充层1包括多层上下叠加、且一体成型的可充气结构层11,且相邻层的可充气结构层11之间通过若干个气路连通孔12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层与层之间气路相互连通,即可以通过一次进气控制完成整个3D有序多孔填充层1的进气量,同时此处也可以选择相邻可充气结构层11之间相互不连通,即单个可充气结构层11独立进气。
[0028]本实施例中,在每层的可充气结构层11上设置有若干等间隔规则排布的透气孔13,通过通气孔的设计,可以有效保证不影响原絮片层的透气、透湿性能,即具备很好的可透气、可透湿性。
[0029]在本实施例中的纤维结构2由不规则排布的纤维组成,该纤维附着于所述可充气结构层11的外表面,以及穿插于所述可充气结构层11上的透气孔13内,本实施例中该纤维选自天然棉纤维、羊毛、蚕丝或腈纶仿毛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结构层1选自直径小于50um、且经纬密度大于200根/厘米的化学长丝纤维,本实施例中该化学长丝纤维选自涤纶或者锦纶。
[00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3D有序多孔填充层1的厚度为5mm~50cm,所述3D有序多孔填充层1中可充气结构层11的层数为7层;所述可充气结构层11内部的充气压力在0~0.15MP范围内。
[0032]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结合絮片,其特征在于,包括3D有序多孔填充层,以及附着于所述3D有序多孔填充层外表面以及内部的纤维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结合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3D有序多孔填充层包括多层上下叠加、且一体成型的可充气结构层,且相邻层的可充气结构层之间通过若干个气路连通孔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结合絮片,其特征在于,在每层的可充气结构层上设置有若干等间隔规则排布的透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与3D有序多孔填充层结合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结构由不规则排布的纤维组成,该纤维附着于所述可充气结构层的外表面,以及穿插于所述可充气结构层上的透气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