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复合滴塑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6957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无纺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层复合滴塑无纺布,具有第一布层和位于第一布层上下两侧的至少一层第二布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层由第一布层主体构成,所述第一布层主体上形成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布层由第二布层主体构成,所述第二布层主体上形成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设有一个定位固定部件,所述定位固定部件由定位固定部件主体构成,定位固定部件主体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防滑头,定位固定部件主体上还设有多个固定部件,固定部件的数量与第二布层的数量相同,所述固定部件位于相邻两个布层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防滑、固定效果好、防止布层分离、使用寿命长、弹性好等有益效果。弹性好等有益效果。弹性好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复合滴塑无纺布


[0001]本技术属于无纺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层复合滴塑无纺布。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也俗称非织造布,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经过热轧加固,最后经过整理形成的无编织的布料。
[0003]现有技术中如CN213618737U公开了一种超柔清水纳米抗菌防火阻燃无纺布,包括第一基材无纺布层、第一活性炭层、第一防火剂层、拒水无纺布层、第二防火剂层、第二活性炭层和第二基材无纺布层,第一防火剂层和第二防火剂层的材料为防火剂,防火剂滚刷在拒水无纺布层的正反面上,第一防火剂层和第二防火剂层的外层分别设有第一活性炭层和第二活性炭层,第一活性炭层和第二活性炭层的主要材料为活性炭,活性炭粘贴在第一防火剂层和第二防火剂层上,第一活性炭层和第二活性炭层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基材无纺布层和第二基材无纺布层,
[0004]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憾:多层无纺布的带体易分离,易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多层复合滴塑无纺布,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多层复合滴塑无纺布,具有第一布层和位于第一布层上下两侧的至少一层第二布层,所述第一布层与第二布层及相邻两层第二布层通过胶水粘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层由第一布层主体构成,所述第一布层主体上形成多个第一通孔,每个第一通孔的上下两侧形成第一下凹槽,所述第二布层由第二布层主体构成,所述第二布层主体上形成多个第二通孔,每个第二通孔的上下两侧形成第二下凹槽,所述第一布层的第一通孔与上下两侧第二布层的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相邻的两层第二布层的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设有一个定位固定部件,所述定位固定部件由定位固定部件主体构成,定位固定部件主体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防滑头,定位固定部件主体上还设有多个固定部件,固定部件的数量与第二布层的数量相同,所述固定部件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布层和第一布层之间的对应的第二下凹槽和第一下凹槽之间形成的第一空间内,或相邻第二布层之间的对应的两个第二下凹槽之间形成的第三空间内,所述两个防滑头分别位于最上层第二布层上表面对应的第二下凹槽和最下层第二布层下表面对应的第二下凹槽内,所述定位固定部件直径大于对应的第一下凹槽或第二下凹槽的直径,所述防滑头直径大于第二下凹槽直径。
[0007]上述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滴塑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部件顶部高度高于第二布层。
[0008]上述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滴塑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布层为拒水无纺布层或防火带层。
[0009]上述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滴塑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层为基材无纺布层。
[0010]上述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滴塑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部件材料为橡胶。
[0011]上述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滴塑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定位固定部件的距离不大于50mm。
[0012]上述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滴塑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部件是通过滴塑一体成型的。
[0013]本技术中,通过滴塑工艺在多层带体的下凹槽内形成定位固定部件,定位固定部件主体贯通,使多层带体位置固定,且带体之间不会相互分离;定位固定部件主体还可以作为防滑部件,防止位于无纺布上的人滑倒,也可防止无纺布在地面滑动;定位固定部件主体由于本身具有弹性,还可以增强整个无纺布的弹性,防止无纺布因长期踩踏而挤压变薄;定位固定部件减小了鞋面与无纺布的接触面积,减小了鞋面与无纺布的摩擦,延长无纺布的使用寿命。
[0014]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防滑、固定效果好、防止布层分离、使用寿命长、弹性好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或实施例2第二布层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或实施例2第一布层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定位固定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定位固定部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第三布层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第二布层、11.第二布层主体、12.第二通孔、13.第二下凹槽、2.第一布层、21.第一布层主体、22.第一通孔、23.第一下凹槽、3.定位固定部件、31.防滑头、32.定位固定部件主体、33.固定部件、4.第三布层、41.第三布层主体、42.第三通孔、43.第三下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
[0024]请见图1至图4,一种多层复合滴塑无纺布,具有第一布层2和两层第二布层1,所述两个第二布层1位于第一布层2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布层2与第二布层1通过胶水粘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层2由第一布层主体21构成,所述第一布层主体21上形成多个第一通孔22,每个第一通孔22的上下两侧形成第一下凹槽23,所述第二布层1由第二布层主体11构成,所述第二布层主体11上形成多个第二通孔12,每个第二通孔12的上下两侧形成第二下凹槽13,所述第一布层2的第一通孔22与上下两层第二布层1的第二通孔12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通孔22与第二通孔12内设有一个定位固定部件3,所述定位固定部件3由定位固定部件主体32构成,定位固定部件主体32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防滑头31,定位固定部件主体32上
还设有两个固定部件33,所述上面一个固定部件33位于第二布层1下表面的第二下凹槽13和下侧的第一布层2上表面对应的第一下凹槽23之间形成的第一空间内,下面一个固定部件33位于第一布层2下表面的第一下凹槽23和下侧的第二布层1上表面对应的第二下凹槽13之间形成的第二空间内,所述两个防滑头31分别位于上侧第二布层1上表面对应的第二下凹槽13和下侧第二布层1下表面对应的第二下凹槽13内,所述定位固定部件3直径大于对应的第一下凹槽23或第二下凹槽13的直径,所述防滑头31直径大于第二下凹槽13直径。
[0025]上述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滴塑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部件3顶部高度高于第二布层1。
[0026]实施例2
[0027]请见图2、图3、图5、图6和图7,一种多层复合滴塑无纺布,具有第一布层2、两层第二布层1和两层第三布层4,所述两个第二布层1位于第一布层2的上下两侧,所述上侧的第三布层4位于上侧的第二布层1之上,下侧的第三布层4位于下侧的第二布层1之下,所述第一布层2与第二布层1,第二布层1与第三布层4通过胶水粘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层2由第一布层主体21构成,所述第一布层主体21上形成多个第一通孔22,每个第一通孔22的上下两侧形成第一下凹槽23,所述第二布层1由第二布层主体11构成,所述第二布层主体11上形成多个第二通孔12,每个第二通孔12的上下两侧形成第二下凹槽13,所述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复合滴塑无纺布,具有第一布层(2)和位于第一布层(2)上下两侧的至少一层第二布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层(2)由第一布层主体(21)构成,所述第一布层主体(21)上形成多个第一通孔(22),每个第一通孔(22)的上下两侧形成第一下凹槽(23),所述第二布层(1)由第二布层主体(11)构成,所述第二布层主体(11)上形成多个第二通孔(12),每个第二通孔(12)的上下两侧形成第二下凹槽(13),所述第一布层(2)的第一通孔(22)与上下两侧第二布层(1)的第二通孔(12)一一对应,所述相邻的两层第二布层(1)的第二通孔(12)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通孔(22)与第二通孔(12)内设有一个定位固定部件(3),所述定位固定部件(3)由定位固定部件主体(32)构成,定位固定部件主体(32)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防滑头(31),定位固定部件主体(32)上还设有多个固定部件(33),固定部件(33)的数量与第二布层(1)的数量相同,所述固定部件(33)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布层(1)和第一布层(2)之间的对应的第二下凹槽(13)和第一下凹槽(23)之间形成的第一空间内,或相邻第二布层(1)之间的对应的两个第二下凹槽(13)之间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李俊利李俊群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俊通无纺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