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构视觉防错相机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053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可重构视觉防错相机支架,包括主体支架和视觉防错相机,视觉防错相机通过相机连接机构与主体支架连接,主体支架靠下端处还设有用于提高主体支架稳定性的双曲柄滑块机构;相机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球面副、第一连接支座、第二连接支座、第三连接支座、X光轴、Y光轴、Z光轴和两个光轴支撑座;双曲柄滑块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曲柄滑块组件和第二曲柄滑块组件,第一曲柄滑块组件和第二曲柄滑块组件分别连接在主体支架的两根竖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构件重组来改变自身刚度和稳定性,使支架既可应用于普通视觉防错场合,也能应用于平稳性较高和刚度需求较高的场合,以适应工厂复杂多变的环境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用前景。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构视觉防错相机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计领域,涉及一种防错相机支架,特别涉及一种可重的构视觉防错相机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我国近年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目前我国汽车的年产量大概在2500万辆左右,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许多城市也由于地域和历史文化的原因逐渐形成了汽车城。汽车的巨大产量离不开发动机的生产,而曲轴箱是发动机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然而曲轴箱的生产需要在曲轴箱上进行打码,现在所用的针式打码机在打码的时候不是百分之百正确,出错的时候会导致大批量曲轴箱打码错误,因此,曲轴箱的视觉防错是非常重要的。视觉防错离不开视觉相机,视觉相机能否稳定和精准的采集图样直接影响到防错的效率,然而工厂中的环境时常是复杂多变的,有些时候需要根据需要来改变相机支架刚度和稳定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根据作业环境变化需求来改变自身刚度和稳定性的视觉防错相机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重构视觉防错相机支架,该相机支架能够通过构件重组来改变自身刚度和稳定性,以适应工厂复杂多变的环境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重构视觉防错相机支架,包括龙门结构的主体支架以及连接在主体支架上的视觉防错相机,所述主体支架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两根竖杆,两根竖杆竖直设置并相互平行,第一横杆水平设置且第一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杆的上端连接形成龙门结构,第二横杆水平设置在第一横杆下侧且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杆连接,所述两根竖杆的前后侧面分别设有滑槽;所述视觉防错相机通过相机连接机构与主体支架连接,所述主体支架靠下端处还设有用于提高主体支架稳定性的双曲柄滑块机构;所述相机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球面副、第一连接支座、第二连接支座、第三连接支座、X光轴、Y光轴、Z光轴和两个光轴支撑座,所述视觉防错相机的底部通过连接球面副与第一连接支座连接;所述Z光轴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支座连接形成圆柱副,Z光轴远离第一连接支座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支座连接形成圆柱副;所述第二连接支座还与Y光轴的一端连接形成圆柱副,且Y光轴与Z光轴相互垂直,Y光轴远离第二连接支座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支座连接形成圆柱副,第三连接支座还与X光轴的一端连接形成圆柱副,且X光轴与Y光轴相互垂直,所述X光轴水平设置且X光轴远离第三连接支座的一端通过两个光轴支撑座与主体支架的两根竖杆连接;所述双曲柄滑块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曲柄滑块组件和第二曲柄滑块组件,第一曲柄滑块组件和第二曲柄滑块组件分别连接在主体支架的两根竖杆上,所述第一曲柄滑块组件包括固定铰座Ⅰ、第一连杆Ⅰ、第二连杆Ⅰ、滑动铰座Ⅰ、第三连杆Ⅰ、第四连杆Ⅰ、底部支撑杆Ⅰ和底部铰座Ⅰ,第二曲柄滑块组件包括固定铰座Ⅱ、第一连杆Ⅱ、第
二连杆Ⅱ、滑动铰座Ⅱ、第三连杆Ⅱ、第四连杆Ⅱ、底部支撑杆Ⅱ和底部铰座Ⅱ;所述固定铰座Ⅰ和固定铰座Ⅱ分别套设在竖杆外侧并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第二横杆下方,且固定铰座Ⅰ和固定铰座Ⅱ的高度一致;所述滑动铰座Ⅰ和滑动铰座Ⅱ分别滑动套设在竖杆外侧并分别位于固定铰座Ⅰ和固定铰座Ⅱ下方,所述底部铰座Ⅰ和底部铰座Ⅱ分别套设在竖杆外侧并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对应的竖杆底部;所述第一连杆Ⅰ一端与固定铰座Ⅰ铰接连接,第一连杆Ⅰ远离固定铰座Ⅰ的一端与第二连杆Ⅰ铰接连接,第二连杆Ⅰ远离第一连杆Ⅰ的一端与滑动铰座Ⅰ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杆Ⅱ一端与固定铰座Ⅱ铰接连接,第一连杆Ⅱ远离固定铰座Ⅱ的一端与第二连杆Ⅱ铰接连接,第二连杆Ⅱ远离第一连杆Ⅱ的一端与滑动铰座Ⅱ铰接连接,且第一连杆Ⅰ、第二连杆Ⅰ与第一连杆Ⅱ、第二连杆Ⅱ对称设置在两根竖杆之间,当第一连杆Ⅰ和第一连杆Ⅱ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连杆Ⅰ和第一连杆Ⅱ的端部相互对接;所述第三连杆Ⅰ一端与滑动铰座Ⅰ铰接连接,第三连杆Ⅰ远离滑动铰座Ⅰ的一端与第四连杆Ⅰ铰接连接,第四连杆Ⅰ远离第三连杆Ⅰ的一端与底部支撑杆Ⅰ铰接连接,底部支撑杆Ⅰ远离第四连杆Ⅰ的一端与底部铰座Ⅰ铰接连接,且第三连杆Ⅰ和第四连杆Ⅰ位于竖杆的前侧面;所述第三连杆Ⅱ一端与滑动铰座Ⅱ铰接连接,第三连杆Ⅱ远离滑动铰座Ⅱ的一端与第四连杆Ⅱ铰接连接,第四连杆Ⅱ远离第三连杆Ⅱ的一端与底部支撑杆Ⅱ铰接连接,底部支撑杆Ⅱ远离第四连杆Ⅱ的一端与底部铰座Ⅱ铰接连接,且第三连杆Ⅱ和第四连杆Ⅱ位于竖杆的后侧面。
[000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设置在视觉防错相机侧面的光源,光源通过光源连接组件与相机连接机构的连接球面副连接;所述光源连接组件包括光源连接板以及对称连接在光源连接板两侧的光源连接架,光源连接板与连接球面副的底部连接,光源连接架一端与光源连接板连接,光源连接架远离光源连接板的一端与光源连接,所述光源定位在两个光源连接架之间。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光源连接架包括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第一连接架下端与光源连接板的侧面铰接并通过锁紧螺钉紧固,第一连接架远离光源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架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远离第一连接架的一端设有光源安装孔和圆弧滑槽,所述光源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与光源安装孔以及圆弧滑槽对应的第一安装螺纹孔和第二安装螺纹孔;通过固定螺钉穿过光源安装孔与第一安装螺纹孔配合从而将光源与第二连接架连接,并通过调节螺钉穿过圆弧滑槽与第二安装螺纹孔配合实现对光源的角度调节;所述圆弧滑槽的圆心角为185
°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连杆Ⅰ与第一连杆Ⅱ结构相同,第一连杆Ⅰ与固定铰座Ⅰ铰接的一端为圆弧形,第一连杆Ⅰ远离固定铰座Ⅰ的一端为方形;第一连杆Ⅱ与固定铰座Ⅱ铰接的一端为圆弧形,第一连杆Ⅱ远离固定铰座Ⅱ的一端为方形。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连接支座为光轴单孔固定夹,其上端设有用于与连接球面副连接的第三安装螺纹孔。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连接支座和第三连接支座均为光轴十字连接件。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固定铰座Ⅰ、固定铰座Ⅱ、底部铰座Ⅰ以及底部铰座Ⅱ结构相同,其外侧面均设有第一铰接耳。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滑动铰座Ⅰ和滑动铰座Ⅱ结构相同,其相邻的两个外侧面分别设有第二铰接耳和第三铰接耳,且其相对的两内侧面分别设有与竖杆的滑槽
配合的凸条。
[0012]本专利技术一种可重构视觉防错相机支架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视觉防错相机支架不仅结构灵活,还可通过构件重组使机构拓扑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机构的刚度和稳定性,使支架既可应用于普通视觉防错场合,也能应用于平稳性较高和刚度需求较高的场合,可控性强,运动性能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2.本专利技术通过X光轴、Y光轴、Z光轴与对应的连接支座配合组成相机连接机构,各光轴采用圆柱副连接,具有较好的可调节性,同时视觉防错相机与球面副相连,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相机连接机构具有多自由度,局部灵活性高;另外,第二连接架上有圆弧滑槽,当调节螺钉未锁紧时,光源可绕着固定螺钉轴线转动,当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构视觉防错相机支架,包括龙门结构的主体支架(1)以及连接在主体支架(1)上的视觉防错相机(2),所述主体支架(1)包括第一横杆(12)、第二横杆(13)和两根竖杆(11),两根竖杆(11)竖直设置并相互平行,第一横杆(12)水平设置且第一横杆(1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杆(11)的上端连接形成龙门结构,第二横杆(13)水平设置在第一横杆(12)下侧且第二横杆(1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杆(11)连接,所述两根竖杆(11)的前后侧面分别设有滑槽(111);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防错相机(2)通过相机连接机构与主体支架(1)连接,所述主体支架(1)靠下端处还设有用于提高主体支架(1)稳定性的双曲柄滑块机构;所述相机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球面副(21)、第一连接支座(22)、第二连接支座(26)、第三连接支座(24)、X光轴(27)、Y光轴(25)、Z光轴(23)和两个光轴支撑座(28),所述视觉防错相机(2)的底部通过连接球面副(21)与第一连接支座(22)连接;所述Z光轴(2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支座(22)连接形成圆柱副,Z光轴(23)远离第一连接支座(2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支座(26)连接形成圆柱副;所述第二连接支座(26)还与Y光轴(25)的一端连接形成圆柱副,且Y光轴(25)与Z光轴(23)相互垂直,Y光轴(25)远离第二连接支座(26)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支座(24)连接形成圆柱副,第三连接支座(24)还与X光轴(27)的一端连接形成圆柱副,且X光轴(27)与Y光轴(25)相互垂直,所述X光轴(27)水平设置且X光轴(27)远离第三连接支座(24)的一端通过两个光轴支撑座(28)与主体支架(1)的两根竖杆(11)连接;所述双曲柄滑块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曲柄滑块组件和第二曲柄滑块组件,第一曲柄滑块组件和第二曲柄滑块组件分别连接在主体支架(1)的两根竖杆(11)上,所述第一曲柄滑块组件包括固定铰座Ⅰ(42)、第一连杆Ⅰ(41)、第二连杆Ⅰ(43)、滑动铰座Ⅰ(44)、第三连杆Ⅰ(45)、第四连杆Ⅰ(46)、底部支撑杆Ⅰ(47)和底部铰座Ⅰ(48),第二曲柄滑块组件包括固定铰座Ⅱ(52)、第一连杆Ⅱ(51)、第二连杆Ⅱ(53)、滑动铰座Ⅱ(54)、第三连杆Ⅱ(55)、第四连杆Ⅱ(56)、底部支撑杆Ⅱ(57)和底部铰座Ⅱ(58);所述固定铰座Ⅰ(42)和固定铰座Ⅱ(52)分别套设在竖杆(11)外侧并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第二横杆(13)下方,且固定铰座Ⅰ(42)和固定铰座Ⅱ(52)的高度一致;所述滑动铰座Ⅰ(44)和滑动铰座Ⅱ(54)分别滑动套设在竖杆(11)外侧并分别位于固定铰座Ⅰ(42)和固定铰座Ⅱ(52)下方,所述底部铰座Ⅰ(48)和底部铰座Ⅱ(58)分别套设在竖杆(11)外侧并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对应的竖杆(11)底部;所述第一连杆Ⅰ(41)一端与固定铰座Ⅰ(42)铰接连接,第一连杆Ⅰ(41)远离固定铰座Ⅰ(42)的一端与第二连杆Ⅰ(43)铰接连接,第二连杆Ⅰ(43)远离第一连杆Ⅰ(41)的一端与滑动铰座Ⅰ(44)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杆Ⅱ(51)一端与固定铰座Ⅱ(52)铰接连接,第一连杆Ⅱ(51)远离固定铰座Ⅱ(52)的一端与第二连杆Ⅱ(53)铰接连接,第二连杆Ⅱ(53)远离第一连杆Ⅱ(51)的一端与滑动铰座Ⅱ(54)铰接连接,且第一连杆Ⅰ(41)、第二连杆Ⅰ(43)与第一连杆Ⅱ(51)、第二连杆Ⅱ(53)对称设置在两根竖杆(11)之间,当第一连杆Ⅰ(41)和第一连杆Ⅱ(51)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连杆Ⅰ(41)和第一连杆Ⅱ(51)的端部相互对接;所述第三连杆Ⅰ(45)一端与滑动铰座Ⅰ(44)铰接连接,第三连杆Ⅰ(45)远离滑动铰座Ⅰ(4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益丰唐小凤周祖鹏周勇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