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电线路覆冰厚度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工程水文气象
,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路覆冰厚度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输电线路覆冰往往会给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造成重大影响,例如,输电线路荷载增加、输电线路断线、倒塔、闪络、跳闸等。尤其是在2008年中国南方地区电网的大规模冰冻灾害中,由于输电线路覆冰引起了大规模倒塔断线事故,造成极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0003]随着国家西电东送战略深层推进,越来越多的输电线路经过各类微地形区域穿梭走线,由于微地形通常会使各气象因子在小范围内综合突变,存在诱发严重覆冰的因素,造成电网的安全隐患。因此,在线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中需要重点考虑微地形的特殊性,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恶劣气象条件造成重大冰灾事故的情况发生。
[0004]目前主要依靠线路覆冰监测预警及交直流融冰来减少输电线路覆冰断线倒塔事故的发生,而线路覆冰监测预警和交直流融冰均以输电线路覆冰厚度为基础。因此,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输电线路覆冰厚度预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覆冰厚度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待测区域的基础数据;其中,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覆冰终端监测数据、人工观冰数据、气象站数据和MODIS植被指数数据;对所述覆冰终端监测数据和所述人工观冰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得到有效覆冰观测数据;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识别和划分所述待测区域的微地形区类型;根据所述基础数据、所述有效覆冰观测数据和所述微地形区类型建立样本库;通过所述样本库对梯度提升树模型进行训练和参数优化,得到输电线路覆冰厚度预测模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覆冰厚度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覆冰终端监测数据和所述人工观冰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得到有效覆冰观测数据,具体为:对所述覆冰终端监测数据和所述人工观冰数据中的等值覆冰厚度值进行异常值剔除,得到第一覆冰观测数据;对所述第一覆冰观测数据中的观冰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进行异常值剔除,得到第二覆冰观测数据;对所述第二覆冰观测数据中缺失的气象参数采用空间插值算法进行补全,得到有效覆冰观测数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覆冰厚度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地形区类型包括:山脊地形、山谷地形、垭口地形、迎风坡地形、背风坡地形和水汽上行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电线路覆冰厚度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识别和划分微地形区类型,具体为:通过地表流水物理模拟算法对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山脊地形和山谷地形;对所述山脊地形和栅格单元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将所述山脊地形与所述山谷地形重叠区域的栅格单元定义为垭口地形;定义山谷地形、山脊地形和垭口地形之外的区域为山坡地形,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计算山坡地形像元的坡度值,搜索所述待测区域内与所述山坡地形像元位置距离最短的气象站,计算所述气象站的冬季平均风向,根据所述坡度值和所述冬季平均风向划分所述山坡地形为迎风坡地形或背风坡地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电线路覆冰厚度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识别和划分微地形区类型,还包括:通过对所述待测区域内的水域边界数据进行GIS缓冲区分析,得到所述待测区域内的缓冲区;将所述缓冲区与所述迎风坡地形进行空间叠置,将所述缓冲区与所述迎风坡地形重叠区域定义为水汽上行区。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覆冰厚度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基础数据、所述有效覆冰观测数据和所述微地形区类型建立样本库,具体为: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坡度分析和坡向分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锦强,李锐海,廖永力,李昊,吴建蓉,文屹,杨旗,毛先胤,黄欢,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