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0439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2
一种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涉及一种二位五通阀,包括阀体和阀杆,阀体内设有阀杆,阀杆的左端位于阀体的外部,阀杆的左端通过销轴组件与电动推杆固定连接;在阀杆中部和右侧侧分别套设有储油套B和储油套A,储油套B位于阀杆中部的台阶段与螺纹段之间,在储油套B、储油套A左侧外圆面上均设有O型圈槽,阀体的内壁与O型圈槽之间均设有O型圈,储油套B的右端面处的密封压板B通过螺纹段上的螺母组B锁紧;储油套A位于阀杆右侧的缩颈段上,在储油套B和储油套A右侧外圆面上均设有格莱圈槽,阀体的内壁与格莱圈槽之间均设有格莱圈,储油套A的右端面的密封压板A通过螺母组A锁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自动排液装置状态的切换。明实现了自动排液装置状态的切换。明实现了自动排液装置状态的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位五通阀,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自动排液装置是真空过滤系统重要的辅助设备,它的专利技术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重力排液和强制排液的老方法,既不需要把气水分离器安装在高处,又可省去滤液泵,从而简化了过滤系统。自动排液装置经过多次改进, 虽然性能有了一定改善, 但分离效果不好、故障多及维修不便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结构上存在缺陷,各类自动排液装置的分离效果都不理想, 过滤系统中滤液易吸入真空泵内,故障多、可靠性差及维修不便也是自动排液装置的共有缺点, 但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浮子式或由其改进的机控特制四通阀式自动排液装置, 结构复杂、运动部件多, 矿粉易在浮子上和分离器内沉淀堆积,电极式或由其演变的电控特制三通阀式自动排液装置,电极裸露、经滤液浸蚀后易锈蚀、结钙, 电磁铁噪声大、线圈易烧损。自动排液装置根据相对独立罐体的数目可以分为三罐式自动排液装置和二罐式自动排液装置,两者相比,三罐式自动排液装置可靠性更高,如果局部密封出现泄露问题,三罐式自动排液装置会自动变成二罐式自动排液装置,为发现自动排液装置出现故障并排除故障提供了大量时间。
[0003]但是三罐式自动排液装置,特制四通阀阀芯作旋转运动靠端面密封, 对行程要求严格, 使用一段时间后因密封不严等,经常引起自动排液装置动作失灵, 甚至发生跑污事故( 即含矿粉滤液全部由真空泵排出) 。不但直接影响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而且使过滤系统真空度降低、滤饼水分增大。因此,提出一种开发出适用于三罐式自动排液装置的高效可靠的具有状态切换功能的二位五通阀,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基本诉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
[0005]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包括阀体6和阀杆14,阀体6内设有阀杆14,阀杆14的左端位于阀体6 的外部,阀杆14的左端通过销轴组件4与电动推杆3固定连接,在阀杆14的左侧且靠近销轴组件4处分别设有螺塞24和油管转接头23;电动推杆3通过螺栓组件A2固定在固定支架1上;在阀杆14中部和右侧侧分别套设有储油套B19和储油套A13,储油套B19位于阀杆14中部的台阶段25与螺纹段26之间,储油套B19的左端面顶紧在台阶段25的端面上,在储油套B19、储油套A13左侧外圆面上均设有O型圈槽20,阀体6的内壁与O型圈槽20之间均设有O型圈21,储油套B19的右端面处设有密封压板B18,密封压板B18通过螺纹段26上的螺母组B16锁紧;储油套A13位于阀杆14右侧的缩颈段27上,在储油套B19和储油套A13右侧外圆面上均设有格莱圈槽11,阀体6的内壁与格莱圈槽11之间均设有格莱圈12,储油套A13的右端
面处设有密封压板A10,密封压板A10通过螺母组A9锁紧。
[0006]所述的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储油套A13、储油套B19与阀杆14的中心油路之间设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连通的通路。
[0007]所述的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在阀体6的中部连通有连接弯管15,连接弯管15的折弯端连接到上部排水罐体30上,上部排水罐体30与下部罐体29连通设置。
[0008]所述的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在阀体6的下部左右间隔设有两个连接法兰,分别与下部的两个排水罐体29连接,左侧法兰用于下部罐体29中左侧罐体与上部排水罐体30连接,右侧法兰用于下部罐体29中右侧罐体与上部排水罐体30连接。
[0009]所述的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固定支架1焊接固定在下部罐体29的左侧罐体上。
[0010]所述的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在阀体6左端法兰的螺栓组件B5上固定有防尘罩22,右端法兰通过螺栓组件C7固定有防尘法兰管8,限制外部的杂质进入阀体6。
[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通过在阀杆上连接电动推杆,依靠电动推杆实现阀杆在两个密封位置之间的切换,实现了自动排液装置状态的切换;所述的二位五通阀通过润滑脂对密封件进行润滑,延长了密封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密封件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俯视图。
[0014]图3是本专利技术阀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6]图中:1、固定支架;2、螺栓组件A;3、电动推杆;4、销轴组件;5、螺栓组件B;6、阀体;7、螺栓组件C;8、防尘法兰管;9、螺母组A;10、密封压板A;11、格莱圈槽;12、格莱圈;13、储油套A;14、阀杆;15、连接弯管;16、螺母组B;17、螺栓组件D;18、密封压板B;19、储油套B;20、O型圈槽;21、O型圈;22、防尘罩;23、油管转接头;24、螺塞;25、台阶段;26、螺纹段;27、缩颈段;28、槽钢支架29、下部罐体;30、上部排水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专利技术,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专利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0018]结合附图1

4所述的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包括阀体6和阀杆14,阀体6内设有阀杆14,阀杆14的左端位于阀体6 的外部,阀杆14的左端通过销轴组件4与电动推杆3固定连接,在阀杆14的左侧且靠近销轴组件4处分别设有螺塞24和油管转接头23;电动推杆3通过螺栓组件A2固定在固定支架1上;在阀杆14中部和右侧侧分别套设有储油套B19和储油套A13,储油套B19位于阀杆14中部的台阶段25与螺纹段26之间,储油套B19的左端面顶紧在台阶段25的端面上,在储油套B19、储油套A13左侧外圆面上均设有O型圈槽20,阀体6的内壁与O型圈槽20之间均设有O
型圈21,储油套B19的右端面处设有密封压板B18,密封压板B18通过螺纹段26上的螺母组B16锁紧;储油套A13位于阀杆14右侧的缩颈段27上,在储油套B19和储油套A13右侧外圆面上均设有格莱圈槽11,阀体6的内壁与格莱圈槽11之间均设有格莱圈12,储油套A13的右端面处设有密封压板A10,密封压板A10通过螺母组A9锁紧。
[0019]所述的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储油套A13、储油套B19与阀杆14的中心油路之间设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连通的通路。
[0020]所述的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在阀体6的中部连通有连接弯管15,连接弯管15的折弯端连接到上部排水罐体30上,上部排水罐体30与下部罐体29连通设置。
[0021]所述的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在阀体6的下部左右间隔设有两个连接法兰,分别与下部的两个排水罐体29连接,左侧法兰用于下部罐体29中左侧罐体与上部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包括阀体和阀杆,其特征是:阀体内设有阀杆,阀杆的左端位于阀体 的外部,阀杆的左端通过销轴组件与电动推杆固定连接,在阀杆的左侧且靠近销轴组件处分别设有螺塞和油管转接头;电动推杆通过螺栓组件A固定在固定支架上;在阀杆中部和右侧侧分别套设有储油套B和储油套A,储油套B位于阀杆中部的台阶段与螺纹段之间,储油套B的左端面顶紧在台阶段的端面上,在储油套B、储油套A左侧外圆面上均设有O型圈槽,阀体的内壁与O型圈槽之间均设有O型圈,储油套B的右端面处设有密封压板B,密封压板B通过螺纹段上的螺母组B锁紧;储油套A位于阀杆右侧的缩颈段上,在储油套B和储油套A右侧外圆面上均设有格莱圈槽,阀体的内壁与格莱圈槽之间均设有格莱圈,储油套A的右端面处设有密封压板A,密封压板A通过螺母组A锁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排液装置的二位五通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虎刘瑞解华华张盼龙路光远张宏王俊峰代朝磊张晓峰申飞霍华党继锋吴帅王克俊孙小阵韩宏武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