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轨迹数据识别双司机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联网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轨迹数据识别双司机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也呈激增态势,伴随而来的换乘驾驶、无证驾驶等问题也日趋引起人们的关注。
[0003]现有技术中,有的是通过司机刷卡的方法识别司机的身份信息,但是司机卡不具备人卡一体识别能力,多司机可共用同一张卡,会导致上传的司机信息,并非真实驾驶员的司机信息。还有通过在车内安装视频监控,识别车内正副驾驶位的人脸和着装信息,通过拍摄照片对比司机库照片识别司机,但是如果照片清晰度不够,或者用遮挡物遮挡脸面,会导致识别率下降,同时在货运车辆市场,大部分货车车内是不安装视频监控装置的。还有通过收费站、省国道公路、公交站、高速卡口的视频监控装置,来监测车辆信息(车型、车牌号),通过车辆绑定的车主来识别驾驶员身份,在拍摄时间点时,能确认驾驶员身份,当车辆离开视频监控装置时,无法确认司机信息。
[0004]因此,如何简单经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轨迹数据识别双司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车辆的历史轨迹数据以及用户的历史应用程序位置数据得到第一停靠点匹配率,将所述第一停靠点匹配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将排名在前的预设数量个车辆和用户存入绑定关系库;根据待检测时间段内车辆的轨迹数据以及与所述车辆具有绑定关系的用户应用程序位置数据得到第二停靠点匹配率;将所述第二停靠点匹配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将排名在前的两名用户的位置网格与待检测时间段内车辆的轨迹网格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匹配,得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网格匹配率,并分别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每个匹配的时间段内,计算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操作应用程序的功能时长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网格匹配率以及操作应用程序的功能时长率确定在待检测时间段内是否存在双司机驾驶情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车辆的历史轨迹数据以及用户的历史应用程序位置数据得到第一停靠点匹配率,包括:根据车辆的历史轨迹数据得到车辆的停靠点位置以及停靠时长;根据用户的历史应用程序位置数据得到用户的停靠点位置以及停靠时长;判断车辆的停靠点与用户的停靠点是否匹配,判断车辆的停靠时长与用户的停靠时长是否匹配,当车辆的停靠点位置与用户的停靠点位置匹配且车辆的停靠时长与用户的停靠时长匹配时,确定车辆和用户的一次停靠匹配;根据匹配的停靠点数量与用户的停靠点数量的比值得到所述第一停靠点匹配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车辆的停靠点与用户的停靠点是否匹配,包括:将车辆的停靠点按照预设范围划分网格;当网格中的车辆停靠点与用户停靠点的球面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时,确定车辆与用户的停靠点位置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车辆的停靠时长与用户的停靠时长是否匹配,包括:根据车辆的停靠开始时间以及停靠结束时间、用户的停靠开始时间以及停靠结束时间得到匹配时长;根据所述匹配时长以及车辆的停靠开始时间以及停靠结束时间、用户的停靠开始时间以及停靠结束时间得到时长匹配率;当所述时长匹配率大于等于预设时长匹配率阈值时,确定车辆的停靠时长与用户的停靠时长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停靠点匹配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将排名在前的两名用户的位置网格与待检测时间段内车辆的轨迹网格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匹配,得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网格匹配率,包括:分别计算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匹配网格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匹配网格数以及车辆位置网格数计算第一用户的网格匹配率,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匹配网格数以及车辆位置网格数计算第二用户的网格匹配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每个匹配的时间段内,计算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操作应用程序的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伟,杨俊京,夏曙东,蔡抒扬,孙智彬,张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交兴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