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靶向器官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内皮激活损伤位点的新型载药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5020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靶向器官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内皮激活损伤位点的新型载药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纳米载药材料具有靶向性,能够缓释药物,能够用于治疗移植器官炎症浸润以及其他局部炎症疾病,毒性小。毒性小。毒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靶向器官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内皮激活损伤位点的新型载药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靶向器官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内皮激活损伤位点的新型载药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纳米级药物载体(Nanoscale Drug Carriers)是一种属于纳米级微观范畴的亚微粒药物载体输送系统。将药物包封于亚微粒中,可以调节释药的速度,增加生物膜的透过性、改变在体内的分布、提高生物利用度等。纳米粒(nanoparticle) 又称毫微粒,是大小在10—1000nm之间的固态胶体颗粒,一般由天然高分子物质或合成高分子物质构成,可作为传导或输送药物的载体。
[0003]但是目前的纳米级药物载体存在一些缺点,如缺乏病灶特征靶向,缺乏可控释放功能,存在外周、系统性药物损伤等,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纳米载药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靶向器官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内皮激活损伤位点的新型载药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向器官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内皮激活损伤位点的新型载药材料,其特征是,所述载药材料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1)合成CTAC

CuS纳米颗粒:将20

60μL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加入到5

15mL,0.01M的氯化铜溶液中,并在室温下搅拌15分钟;之后向该溶液中加入1M,0.05

0.15mL硫化钠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15分钟;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90℃并搅拌15分钟;然后将该混合物转移到干冰中并冷却10分钟,从而形成CTAC包覆稳定的CuS纳米粒子;(2)合成CuS@MSN和CuS@MSN

NH2:将1

3g浓度2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水溶液和10

30mg三乙醇胺溶解在1.25

3.75mL预先制备好的CuS

CTAC的水溶液中,然后加水稀释到10

30mL,并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以40μL/min的速度加入100

300μL正硅酸乙酯,在85

90℃水浴中,将所得混合物再搅拌1小时;然后冷却该混合物,通过离心收集,并用水清洗以去除残留的反应物;然后,用1wt%NaCl/甲醇溶液提取产物;对于氨基改性,向10

30mL,2mg/mL CuS@M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博沈佳刘昌严芃芃黄洪锋王仁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