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如今,空调产品已进入到各家各业,其使用范围广且受众较多。随着国家节能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传统的具有贯流风叶的圆柱形机柜机的短处也慢慢揭露出来,如送风方式较为单一、送风角度较小等问题。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人提出了在空调内部采用双贯流风叶、双风道、双风机等对应双出风口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的空调的安装过程复杂,安装效率较低且安装成本较高,在单侧送风时另一侧的蒸发器部件的有效使用面积会大大地下降,进风量只受单个贯流风叶的影响,导致出风量明显下降,降低了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性能,最终导致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果不佳,且舒适性不满足要求,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送风方式较为单一且送风角度较小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通道(11)内,所述出风通道(11)包括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13),所述导风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导流结构(20),设置在所述出风通道(11)内,所述导流结构(20)包括可运动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多个导流板,以通过所述多个导流板的运动来共同控制所述出风通道(11)内的气流可选择地流向至少一个所述通道出风口(13),以使所述空调器具有多种不同的出风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21),所述第一导流板(21)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具有所述出风通道(11)的出风框架(10)上;第二导流板(22),所述第二导流板(22)的第一侧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板(21)上,所述第二导流板(22)的第二侧用于与所述出风通道(11)的风道壁面接触或分离,以阻挡或避让流向相应的所述通道出风口(13)的气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1)绕第一预定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框架(10)上,其中,所述第二导流板(22)绕第二预定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板(21)上;或者所述第一导流板(2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导流板(22)的容纳腔和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部,所述第二导流板(22)通过所述开口部伸出所述容纳腔外或收回所述容纳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1)绕第一预定轴线可转动地设置,沿远离所述第一预定轴线的方向,所述第一导流板(21)的横截面的宽度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导流板(22)为平板结构;或者所述第一导流板(21)和所述第二导流板(22)均为平板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20)的用于与气流接触的导流面为曲面或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还包括:分流结构(110),设置在所述出风通道(11)内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通道出风口(13)之间,以将所述出风通道(11)内的气流分流向两个所述通道出风口(13);其中,所述导流结构(20)设置在所述分流结构(110)的靠近所述出风通道(11)的进风侧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20)包括: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出风框架(10)上且与所述第一导流板(21)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导流板(21)相对于所述出风框架(10)转动;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第二导流板(22)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导流板(22)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1)转动。8.一种出风组件,适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框架(10),所述出风框架(10)包括:至少一个出风通道(11),所述出风通道(11)包括用于与所述空调器的风道组件(200)的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的至少一个通道进风口(12)和用于与外界环境连通的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13);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设置在所述出风通道(11)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万权,丘晓宏,高玉平,罗文君,骆妍,张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