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载保护防打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9612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7
本申请提供一种过载保护防打滑装置,属于航空电动机技术领域,过载保护防打滑装置包括小轴、摇臂、凸轮、导动器组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二导动器;施加在第四齿轮上的力矩通过第二导动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传递到导动器组件,当导动器组件旋转时,卡圈带动小轴旋转,同时卡圈带动凸轮旋转。当载荷过大时,小轴不动,凸轮作用于卡圈凸耳内侧,卡圈在第一导动器中收缩打滑。该装置体积小、重量轻,能够有效、可靠实现过载保护功能,用于航空类电动机。用于航空类电动机。用于航空类电动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载保护防打滑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航空电动机
,涉及一种过载保护防打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航空类旋转电动机构存在过载使用现象,导致传动部分齿轮轮齿断裂及电动机不工作等现象。
[0003]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可靠性、维护性、安全性等,防止电动机构在使用过程中载荷过大导致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需要在航空电动机构中设计过载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航空类旋转电动机构存在过载使用现象,导致传动部分齿轮轮齿断裂及电动机不工作等现象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过载保护防打滑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过载保护防打滑装置,包括:小轴、摇臂、凸轮、导动器组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二导动器;
[0006]摇臂套接在小轴中部外侧,小轴与摇臂铆接,小轴的一端位于壳体内;第四齿轮和第二导动器与小轴连接;第一齿轮外部固定在壳体内,内部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第二导动器的一侧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三个圆台面,每个圆台面安装一个第三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载保护防打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轴(1)、摇臂(2)、凸轮(3)、导动器组件(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第三齿轮(9)、第四齿轮(13)和第二导动器(14);摇臂(2)套接在小轴(1)中部外侧,小轴(1)与摇臂(2)铆接,小轴(1)的一端位于壳体内;第四齿轮(13)和第二导动器(14)与小轴(1)连接;第一齿轮(5)外部固定在壳体内,内部与第二齿轮(6)和第三齿轮(9)啮合;第二导动器(14)的一侧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三个圆台面,每个圆台面安装一个第三齿轮(9),第二导动器(14)圆台面和第三齿轮(9)固定;其中,导动器组件(4)包括卡圈(4a)和第一导动器(4b),卡圈(4a)设置有两个凸耳(100),卡圈(4a)的内径与外径偏心,第一导动器(4b)的一侧设置有梯形槽,卡圈(4a)位于第一导动器(4b)的梯形槽内,卡圈(4a)和第一导动器(4b)的梯形槽的槽壁紧密贴合,第一导动器(4b)的另一侧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三个圆台面,每个圆台面安装一个第二齿轮(6),第一导动器(4b)圆台面和第二齿轮(6)固定;凸轮(3)设置为带有扇形缺口的台阶圆环结构,凸轮(3)内径与外径也为偏心,带有扇形缺口的大圆环面与壳体底面贴合,带有扇形缺口的小圆环面穿过卡圈(4a),并与卡圈(4a)同轴安装,卡圈(4a)的两个凸耳位于凸轮(3)扇形缺口内,且为间隙配合;小轴(1)穿过凸轮(3)与第一导动器(4b)连接,小轴(1)一端设置有凸起结构(1a),凸起结构(1a)的宽度小于卡圈(4a)两个凸耳(100)之间的距离,卡圈(4a)的两个凸耳(100)与小轴(1)的凸起结构(1a)为间隙配合;施加在第四齿轮(13)上的力矩通过第二导动器(1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第三齿轮(9)传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张丽李伟宏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