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离式双衬砌盾构隧道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隔离式双衬砌盾构隧道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的大型盾构隧道工程数量多、建设规模大、施工技术难度复杂、发展速度快。尤其在地铁、公路隧道、高速铁路隧道大断面化、深埋化、高水压化的趋势下,我国在修建大型水下盾构隧道的过程中,开始尝试使用“管片+二次衬砌”的复合型衬砌型式,通过在盾构管片内侧模筑混凝土二次衬砌,使其与管片衬砌形成复合衬砌结构,有效提高隧道结构耐久性。
[0003]设置内衬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0004](1)初次衬砌出现渗漏水,水长期存留在内圆弧与管片之间易产生水压对二衬结构造成影响;
[0005](2)盾构隧道管片由螺栓连接,整体受力状态偏于柔性;而内圆弧衬砌为整模现浇,可容许发生的变形量相对较小,整体受力状态偏于刚性;叠合结构形式内圆弧衬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管片的变形,尤其在地震等突变工况;
[0006](3)与盾构同步施工对盾构掘进施工进度影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式双衬砌盾构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隧道洞体内的初次衬砌(1)、以及设置在初次衬砌(1)内的二次衬砌(3)和仰拱找平板(4),所述初次衬砌(1)包括多环管片,所述仰拱找平板(4)设置在二次衬砌(3)的两侧底部之间,所述初次衬砌(1)和二次衬砌(3)之间设置有隔离缓冲层(2),所述仰拱找平板(4)上设置有中隔墙(5),所述中隔墙(5)上设置有风道板(6),所述仰拱找平板(4)的底部设置有口子件箱涵(7)和仰拱填充层(8),所述口子件箱涵(7)包括多个预制口子件,所述隔离缓冲层(2)的两侧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集水管(9),所述集水管(9)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集水管(9)沿隧道的延伸方向布设,所述集水管(9)与口子件箱涵(7)之间设置有多个泄水管(1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式双衬砌盾构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墙(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疏散平台(11),两个所述疏散平台(11)对称布设在中隔墙(5)的两侧底部,所述疏散平台(11)与中隔墙(5)相互垂直。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式双衬砌盾构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板(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隧道两侧的二次衬砌(3)上,所述风道板(6)与中隔墙(5)相互垂直,所述中隔墙(5)与仰拱找平板(4)相互垂直。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式双衬砌盾构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10)的一端通过三通管道与集水管(9)相互连通,所述泄水管(10)的另一端向下倾斜后与口子件箱涵(7)的内部通道相贯通。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离式双衬砌盾构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仰拱找平板(4)沿隧道的延伸方向布设,所述仰拱找平板(4)的下表面紧贴口子件箱涵(7)的上表面布设,所述泄水管(10)与仰拱找平板(4)之间的夹角为10
°
~15
°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式双衬砌盾构隧道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9)上的多个进水孔呈多排交错布设,所述集水管(9)的外部包裹有无纺布透水层。7.一种隔离式双衬砌盾构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施工初次衬砌和口子件箱涵:隧道盾构掘进过程中,由前至后同步进行隧道洞体内管片的拼装形成初次衬砌(1),同时由前至后同步进行隧道洞体底部预制口子件的拼装形成口子件箱涵(7);步骤二、安装集水管和泄水管:当初次衬砌(1)的施工长度达到设定长度后,在已施工的初次衬砌(1)的底部沿隧道延伸方向通过三通依次连接多个集水管节段形成集水管(9);其中,每安装一个所述集水管节段,在所述集水管节段的外侧包裹无纺布透水层,每安装一个三通,在所述三通上安装一个泄水管(10),所述泄水管(10)上远离集水管(9)的一端伸入至所述预制口子件上预留的通孔内;步骤三、施工仰拱填充层:每完成一个所述集水管节段的安装,对已安装所述集水管节段位置处的口子件箱涵(7)两侧由前至后浇筑混凝土进行回填,进而形成一段仰拱填充层;步骤四、施工隔离缓冲层:当步骤三中已施工的仰拱填充层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仰拱填充层(8)对应位置处的初次衬砌(1)表面设置隔离缓冲层(2);步骤五、施工隧道腰线以下的二次衬砌:由前至后对已施工隔离缓冲层(2)的两侧腰部以下部分采用定型小钢模板体系浇筑混凝土形成底部二次衬砌(3
‑
1);步骤六、施工中隔墙、风道板和隧道腰线至风道板之间的二次衬砌:当隧道盾构掘进完
成后,采用专用模板台车由前至后对中隔墙(5)、风道板(6)以及中部二次衬砌(3
‑
2)的设计位置处进行浇筑施工,形成中隔墙(5)、风道板(6)以及中部二次衬砌(3
‑
2);其中,所述专用模板台车包括两个对称布设的模板台车单元,每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张玉宝,严淦,滕子阳,卢振勇,朱剑,毛知新,党西锋,武金城,张磊,栗勇,魏志强,陈强,戴笠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