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用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产品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49533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用浸润剂,包含有效组分和水,所述浸润剂的固含量为4~8%;所述有效组分包含硅烷偶联剂、有机溶剂、交联剂、润滑剂、成膜剂和pH值调节剂。所述浸润剂中各有效组分的固体质量占浸润剂固体质量的百分比表示如下:硅烷偶联剂3.6~11%,有机溶剂2.16~10.8%,交联剂0.5~2%;润滑剂7~12%,成膜剂67~78%,pH值调节剂1.5~4.0%;其中,成膜剂为改性酚醛型环氧乳液和聚氨酯改性环氧乳液两种的混合;且改性酚醛型环氧乳液和聚氨酯改性环氧乳液二者的质量比为1.17:1~2.78:1。采用该浸润剂可生产直接纱或合股纱类型的玻璃纤维,相关产品集束性好、毛羽少、浸透速度适中,满足增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预浸料工艺的使用要求。料工艺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纤维用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产品和应用


[0001]本申请涉及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玻璃纤维用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产品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预浸料是用树脂基体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浸渍连续纤维或织物,制成树脂基体与增强体部分固化的组合物,在有效期内可以随时进行铺层设计、模压成型或缠绕成型,是制造复合材料的中间材料。由于其易于使用、一致的性能和高质量的表面光洁度,在复合材料行业中越来越普遍。预浸料复合材料制造中常用的是热固性预浸料,使用的主要树脂基质是环氧树脂,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器材、电抗器等领域;此外采用酚醛树脂作为树脂基质的预浸料在汽车离合器摩擦片领域较为常见。
[0003]生产热固性预浸料的过程中,热固性树脂从液体开始,并完全浸渍纤维增强材料,通过一定的张力从增强物中去除了多余的树脂,同时通过加热等方式使热固性树脂经历部分固化,从而将树脂的状态从液体改变为固体,此时预浸料的状态通常是软且发粘的。
[0004]热固性预浸料在使用过程中,根据终端制品的工艺完成铺层设计、模压成型或缠绕成型,再进行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纤维用浸润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润剂包含有效组分和水;所述浸润剂的固含量为4~8%;所述有效组分包含硅烷偶联剂、有机溶剂、交联剂、润滑剂、成膜剂和pH值调节剂;所述浸润剂各有效组分的固体质量占浸润剂固体总质量的百分比表示如下:其中,所述成膜剂由第一成膜剂和第二成膜剂组成;所述第一成膜剂选用改性酚醛型环氧乳液,所述第二成膜剂选用聚氨酯改性环氧乳液;所述第一成膜剂与所述第二成膜剂的质量比为1.17:1~2.78: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用浸润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润剂各有效组分固体质量占浸润剂固体总质量的百分比表示如下:其中,所述成膜剂由第一成膜剂和第二成膜剂组成;所述第一成膜剂与所述第二成膜剂的质量比为1.31:1~2.45: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纤维用浸润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膜剂的分子量为2500~45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5~5℃;所述第二成膜剂的分子量为1500~40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15~

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纤维用浸润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膜剂的分子量为3000~4000,所述第二成膜剂的分子量为2000~300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用浸润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由第一硅烷偶联剂和第二硅烷偶联剂组成;所述第一硅烷偶联剂为带氨基的硅烷偶联剂,所述第二硅烷偶联剂为带巯丙基的硅烷偶联剂;所述第一硅烷偶联剂和第二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1~13.33: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用浸润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甲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所述有机溶剂和所述第二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0.5:1~5: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纤维用浸润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2

乙基

4甲基咪唑、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明费其锋宋长久章建忠李明张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