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同供一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52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冷热同供一体设备,包括一用以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连通的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的节流元件以及与所述节流元件连通的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还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一第一储水器,所述第一储水器上还连通一第一供水管道;所述第二换热器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一第二储水器,所述第二储水器上还连通一第二供水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同时制备冷水和热水,降低能源损耗,实现节能减排。实现节能减排。实现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热同供一体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制热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冷热同供一体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2020年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由此产生“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因此各类工业企业应提高节能减排的意识。制冷设备行业现有的技术中,制备冷气或冷水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或高温液体,此类高温气体或高温液体通常没有直接利用,并且置于户外,使之自然冷却,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0003]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0420894.X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冷水机组,该方案旨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管路与冷却水循环管路的基础上耦合无需消耗电能的重力热管循环管路,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实现机组能效提升;又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1707565.0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箱型水冷式冷水机组,包括机箱、第一底座以及第二底座。其中,机箱包括壳体、水泵、蒸发器、压缩机组以及冷凝器,能够通过循环制冷剂来实现制冷的目的。此二者均为冷水机组但对冷凝器散发的热量缺乏再次回收,因此,在需要热水或暖气时,又需要特意加热气体/液体,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政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冷热同供一体设备,其特点是同时制备冷水和热水,降低能源损耗,实现节能减排。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冷热同供一体设备,包括一用以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连通的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的节流元件以及与所述节流元件连通的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还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一第一储水器,所述第一储水器上还连通一第一供水管道;所述第二换热器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一第二储水器,所述第二储水器上还连通一第二供水管道;所述第一储水器顶部设有一泄压阀,阀体内设有一流道,所述流道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流道中部设有细杆,所述细杆固定连接一固定滑架,所述固定滑架内滑接一用于密封流道口的伞形密封件,所述固定滑架用于支撑伞形密封件;所述固定滑架上设有第一磁块,伞形密封件上设有第二磁块,所述第一磁块和所述第二磁块相互磁吸,所述流道内壁还有一曲形斜坡,所述曲形斜坡内放置一轻质小球。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用于制冷剂换热
的第一换热管道,所述第一换热管道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元件,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用于制冷剂换热的第二换热管道,所述第二换热管道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压缩机。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内壁、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外壁、所述第二壳体内壁和所述第二换热管道外壁上均设有防腐蚀涂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供水管道和所述第二供水管道上均设有水泵。
[0011]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连通一四通阀的两个端口,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四通阀的一端口,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所述四通阀的一端口。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水器上连通一第一辅助管道,所述第一辅助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供水管道。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储水器上连通一第二辅助管道,所述第二辅助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道。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辅助管道上和所述第二辅助管道上均设有节流阀。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益效果是:
[0016]设备工作时,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并送入第一换热器,高压高温气体经第一换热器冷却后,制冷剂气体冷凝为常温高压制冷剂液体,常温高压制冷剂液体流入节流元件后,节流成为低温低压湿蒸汽,湿蒸汽流入第二换热器中吸热,之后制冷剂再流入压缩机中,开始下一个制冷循环。第一换热器的冷却形式为:经过第一进水口向第一换热器中通入流动水,流动水带走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的热量,使之冷却,而流动水变成热水,热水经过第一出水口通入第一储水器中储放;第二换热器的蒸发形式为:经过第二进水口向第二换热器内通入流动水,蒸发管道内的低温湿蒸汽带走流动水的热量,使之冷却,流动水变成冷水,冷水经过第二出水口通入第二储水器中储放。使用热水时,通过第一供水管道供应热水,使用冷水时,通过第二供水管道供应冷水。第一储水器内大量储存热水时气压上升,气压过大时,气体会顶开轻质小球并顶开密封件从而泄压,泄压过程中轻质小球会随着气流不停地撞击在曲形斜坡上,发出响声,提醒人员储水器正处于泄压状态。第一储水器内的气压未达到阈值时,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相互磁吸,封闭阀体;气压超出阈值时,伞形密封件被顶起,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脱离吸引,待气压降低,伞形密封件再沿着固定滑架落下,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再次磁吸。因此本专利技术在制备冷水的同时,也制备热水,降低能源损耗,实现节能减排,对热水贮存具有安全防护功能。
附图说明
[0017]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0018]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连接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连接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连接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连接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储水器横剖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压缩机;20、第一换热器;201、第一壳体;202、第一换热管道;203、第一进水口;204、第一出水口;205、第一储水器;206、第一供水管道;207、第一辅助管道;30、膨胀阀;40、第二换热器;401、第二壳体;402、第二换热管道;403、第二进水口;404、第二出水口;405、第二储水器;406、第二供水管道;407、第二辅助管道;50、四通阀;601、阀体;602、固定滑架;603、细杆;604、密封件;605、轻质小球;606、流道;607、第一磁块;608、第二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27]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冷热同供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以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连通的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的节流元件以及与所述节流元件连通的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还与所述压缩机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一第一储水器,所述第一储水器上还连通一第一供水管道;所述第二换热器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一第二储水器,所述第二储水器上还连通一第二供水管道;所述第一储水器顶部设有一泄压阀,阀体内设有一流道,所述流道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流道中部设有细杆,所述细杆固定连接一固定滑架,所述固定滑架内滑接一用于密封流道口的伞形密封件,所述固定滑架用于支撑伞形密封件;所述固定滑架上设有第一磁块,伞形密封件上设有第二磁块,所述第一磁块和所述第二磁块相互磁吸,所述流道内壁还有一曲形斜坡,所述曲形斜坡内放置一轻质小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同供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用于制冷剂换热的第一换热管道,所述第一换热管道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元件,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用于制冷剂换热的第二换热管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博洪孙少华袁嘉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恒星制冷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