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双级自动选择运行的复叠式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459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单级双级自动选择运行的复叠式热泵系统,包括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一级管道系统、二级管道系统、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其中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内设置有相互进行热交换且热介质相互隔离的第一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第三换热单元,所述第二换热器内设置有相互进行热交换且热介质相互隔离的第四换热单元和第五换热单元;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与一级管道系统循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于第二换热单元与一级管道系统之间;所述第五换热单元与一级管道系统循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于第五换热单元与一级管道系统之间;所述第三换热单元与第四换热单元通过二级管道系统循环连接。过二级管道系统循环连接。过二级管道系统循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级双级自动选择运行的复叠式热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单级双级自动选择运行的复叠式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热泵系统中,通常只有一级换热系统,如此在寒冷的地区时,烘干机组需要直接对外界大气进行吸热,如此由于热交换的温差大,会使热交换的难度高,会使压缩比大大提高、工作功率也大大提高,严重会使热泵系统无法工作,热交换效果差,使室内的制热效果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目前有部分热泵系统采用二级换热的系统提高制热效果,如公开号为CN11084909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两级换热的烘干机组。然而该专利公开的设备只可采用二级换热的方式,不可自由切换一级换热和二级换热,导致设备始终以较大的功率运行,不利于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进行新颖可根据需求实现一级制热和二级制热灵活切换的单级双级自动选择运行的复叠式热泵系统。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单级双级自动选择运行的复叠式热泵系统,包括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一级管道系统、二级管道系统、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其中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内设置有相互进行热交换且热介质相互隔离的第一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第三换热单元,所述第二换热器内设置有相互进行热交换且热介质相互隔离的第四换热单元和第五换热单元;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与一级管道系统循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于第二换热单元与一级管道系统之间;所述第五换热单元与一级管道系统循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于第五换热单元与一级管道系统之间;所述第三换热单元与第四换热单元通过二级管道系统循环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的一级管道系统包括有第三换热器、第一压缩泵、气液分离器、第一膨胀阀和四通阀,所述的四通阀包括有A接口、B接口、C接口、D接口,所述A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接口,所述B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第一接口,所述C接口连接第二换热单元和第五换热单元,所述D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压缩机的第二接口与气液分离器的第二接口相互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接口与第一膨胀阀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的第二接口同时与第二换热单元和第五换热单元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第二管道系统包括有第二压缩机和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第二膨胀阀、第五换热单元与第二压缩机依次循环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一级管道系统内还设置有补偿系统,所述补偿系统包括有储液罐、第四换热器和第三膨胀阀,所述的第四换热器包括有相互进行热交换且热介质相互隔离的第六换热单元和第七换热单元,所述第六换热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膨胀阀的第二接口以及储液罐的第一接口,所述储液罐的第二接口同时连接第二换热单元、第五换热单元和第
三膨胀阀,所述第七换热单元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压缩机与第三膨胀阀。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三换热器与第一膨胀阀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器,所述储液罐的第二接口与第二换热单元和第五换热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器。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级管道系统和二级管道系统均具有制热的功能,通过对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控制可将单级双级自动选择运行的复叠式热泵系统的工作模式切换为一级制热模式或二级制热模式。在一级制热模式时仅一级管道系统工作,该模式的能耗较小,可适用于制热温度较低或制热温度与环境温度温差较小的场合。在二级制热模式时一级管道系统和二级管道系统同时联合工作实现二次换热,该模式的能耗较大,然而由于其进行二次换热可有效提高制热效果可适用于制热温度较高或制热温度与环境温度温差较大的场合。本技术可根据不同的场合灵活地切换工作模式,兼顾节能和高效制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图。
[0011]其中,11

第一换热器,11a

第一换热单元,11b

第二换热单元,11c

第三换热单元,12

第二换热器,12a

第四换热单元,12b

第五换热单元,13

第三换热器,14

第四换热器,14a

第六换热单元,14b

第七换热单元,21

第一电磁阀,22

第二电磁阀,31

第一压缩泵,32

第二压缩机,4

气液分离器,51

第一膨胀阀,52

第二膨胀阀,53

第三膨胀阀,6

四通阀,7

储液罐,81

第一过滤器,82

第二过滤器,9

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单级双级自动选择运行的复叠式热泵系统,包括有第一换热器11、第二换热器12、一级管道系统、二级管道系统、第一电磁阀21、第二电磁阀22。
[0014]其中所述的第一换热器11内设置有相互进行热交换且热介质相互隔离的第一换热单元11a、第二换热单元11b、第三换热单元11c,所述第二换热器12内设置有相互进行热交换且热介质相互隔离的第四换热单元12a和第五换热单元12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1设置于室内,其第一换热单元11a与水管连接并利用水管与室内环境进行热交管达到制热或制冷的效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换热单元11a、第二换热单元11b、第三换热单元11c、第四换热单元12a和第五换热单元12b可为换热管或换热腔等结构。
[0015]所述一级管道系统包括有第三换热器13、第一压缩泵31、气液分离器4、第一膨胀阀51、四通阀6、第一过滤器81、第二过滤器82以及由储液罐7、第四换热器14、单向阀9和第三膨胀阀53构成的补偿系统。
[0016]其中所述的四通阀6包括有A接口、B接口、C接口、D接口,在本实施例中A接口与D接口和B接口分时接通,C接口与D接口和B接口分时接通。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为翅片式换热器,所述第三热交换设置于室外与室外环境进行热交换。所述第四换热器14包括有相互进行热交换且热介质相互隔离的第六换热单元14a和第七换热单元14b,第六换热单元14a和第七换热单元14b可为换热管或换热腔等结构。所述第一压缩机为直流变频压缩机。
[0017]所述A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13的第一接口,所述B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
第一接口,所述C接口连接第二换热单元11b和第五换热单元12b,所述D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4的第一接口。
[0018]所述第一压缩机的第二接口与气液分离器4的第二接口相互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单级双级自动选择运行的复叠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换热器(11)、第二换热器(12)、一级管道系统、二级管道系统、第一电磁阀(21)、第二电磁阀(22);其中所述的第一换热器(11)内设置有相互进行热交换且热介质相互隔离的第一换热单元(11a)、第二换热单元(11b)、第三换热单元(11c),所述第二换热器(12)内设置有相互进行热交换且热介质相互隔离的第四换热单元(12a)和第五换热单元(12b);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1b)与一级管道系统循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22)设置于第二换热单元(11b)与一级管道系统之间;所述第五换热单元(12b)与一级管道系统循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21)设置于第五换热单元(12b)与一级管道系统之间;所述第三换热单元(11c)与第四换热单元(12a)通过二级管道系统循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级双级自动选择运行的复叠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管道系统包括有第三换热器(13)、第一压缩机(31)、气液分离器(4)、第一膨胀阀(51)和四通阀(6),所述的四通阀(6)包括有A接口、B接口、C接口、D接口,所述A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13)的第一接口,所述B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第一接口,所述C接口连接第二换热单元(11b)和第五换热单元(12b),所述D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4)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压缩机的第二接口与气液分离器(4)的第二接口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小卫贾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铠耐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