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的深基坑外墙一体式构造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9445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回收的深基坑外墙一体式构造的施工方法,即用可承插式钢柱代替挡墙构造柱,在地下室外墙的外侧用两层预制砖胎膜砌筑挡墙,将防水卷材铺设于两层预制砖胎膜挡墙中间,内层预制砖胎膜挡墙可预埋对拉连接件来固定模板,构成浇筑外墙的围墙,从而形成外墙浇筑的空间。此方法,第一可以避免在外墙浇筑前设置斜撑增加施工量,利用钢柱加强预制砖胎膜墙体的稳定性和抗压性、垂直度,同时承插式钢柱的设置数量少,可使得支护结构与承插式钢柱调距时不再受到施工空间小的制约,支护结构与承插式钢柱的间距可调至0.8m以下;第二,钢柱等构造柱装拆具有灵活性,施工量大幅下降;第三,本施工方法极大的减少对外墙外侧空间的依赖,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不仅可以大大节约建造工期,而且可以让基坑设计更灵活更节约。让基坑设计更灵活更节约。让基坑设计更灵活更节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收的深基坑外墙一体式构造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深基坑外墙施工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回收的深基坑外墙一体式构造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深基坑地下室外墙施工为满足工人作业空间基本要求,支护桩侧壁与地下室外墙预留空间根据实际基坑深度,需要预留至少1.2米作业面距离,这样才能勉强满足外墙模板安拆、外墙防水及保护层施工、脚手架搭设等工况的作业空间基本要求,传统施工过程模板支架的搭设如图2所示,先在垫层上弹外墙边线,在外墙内边界和外边界搭设构造柱30,然后基于构造柱30来固定用于浇筑外墙16的模板围墙。
[0003]因此在支护设计阶段,就必须保证其有一定的作业空间,即1.2m

1.5m,这样的设计宽度在宽阔的场地可以便于在外墙边线内外侧安装模板围墙,和用拉螺杆控制内外侧模板围墙的间距,宽阔的场地也便于施工人员撤离。如若受场地限制或者侧壁支护桩施工时出现偏差,作业空间就会减小,而且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实际预留的作业面比设计预留的作业面的减小许多,所以此时的施工条件对上述现有外墙施工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的深基坑外墙一体式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基坑内浇筑底板垫层(14),沿基坑支护侧壁(11)在垫层(14)上表面浇筑环形承台(15),在环形承台(15)内侧边缘均匀布设承插孔(13),所有承插孔(13)与支护侧壁(11)的间距相等;步骤2、每个承插孔(13)内插接钢柱(6),通过可调式拉接组件连接支护侧壁(11)和钢柱(6),并调节钢柱(6)的垂直度;步骤3、将多根工字钢沿所有钢柱(6)背向支护侧壁(11)的一侧水平布置成若干圈,形成多层圈梁(3),每层圈梁(3)内的工字钢等高,各工字钢面向支护侧壁(11)的一侧翼缘连接L型悬臂(10),L型悬臂(10)的一端垂直于工字钢的翼缘,L型悬臂(10)的另一端被弯折90度,钢柱(6)从L型悬臂(10)的弯折端与工字钢之间穿过,L型悬臂(10)的弯折端与钢柱(6)之间插接三角形的顺楔(101),顺楔(101)使工字钢的翼缘压紧钢柱(6)表面,所述顺楔(101)的尖部朝下;步骤4、以所有钢柱(6)背向支护侧壁(11)的一面为边界,自垫层(14)从下至上砌筑预制砖胎膜到嵌入上方工字钢的下侧槽口,及从工字钢的上侧槽口起从下至上砌筑预制砖胎膜到达地下结构顶板标高,形成外侧胎膜挡墙(5);步骤5、在垫层(14)上表面平铺防水卷材(1),防水卷材(1)再沿外侧胎膜挡墙(5)向上铺设,并覆盖每层圈梁(3)中工字钢背向支护侧壁(11)的一侧,继续向上沿外侧胎膜挡墙(5)铺设直至超过地下结构顶板高度,形成防水层,防水层内每片相邻的防水卷材(1)相互搭接;步骤6、以外侧胎膜挡墙(5)为边界,自垫层(14)上的防水卷材(1)起从下至上砌筑预制砖胎膜到嵌入上方工字钢的下侧槽口,或从工字钢的上侧槽口起,从下至上砌筑预制砖胎膜到达地下结构顶板标高,形成内侧胎膜挡墙(4),每层内侧胎膜挡墙(4)和外侧胎膜挡墙(5)的总厚度与工字钢的槽口宽度匹配;步骤7、在内侧胎膜挡墙(4)内周的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邦凤陶志红任安杨宏正秦健桂高斌贺梅芳沈丹妮冯友雄王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