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集流体、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包括正、负极极片、隔膜、电解液、外包装材料五大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正、负极极片由集流体以及附着在集流体上面的活性物质组成。集流体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与活性物质相接触,将正负极活性物质随锂离子迁移产生的电流汇集进而向外输出,现有技术中分别采用铝箔、铜箔或铁箔等金属材料作为正、负极的集流体。金属集流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缺点,如金属材料还原电位较低,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金属离子污染锂离子电池性能;电池制造过程多次的切割(模具切割、激光切割、盘式刀切割等)容易产生毛刺对安全带来隐患;金属材料密度较大占用较多的电池整体重量影响电池质量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等。发展无集流体电池或可替代金属集流体的轻型集流体可有效解决此问题。
[0003]专利文件CN202011125844.0公开了一种无集流体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第一导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基底层和与有机基底层至少一面贴附的导电碳层;所述有机基底层为多孔隔膜;所述导电碳层包括超导炭黑、乙炔黑、科琴黑、Super P、Super S、碳纳米管、石墨烯、多孔碳和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基底层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酰亚胺(PI)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例如包括聚乙烯或聚丙烯。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基底层厚度为5
‑
30微米,例如12
‑
16微米;和/或,所述有机基底层孔隙度为20%
‑
60%,例如46%
‑
53%;和/或,所述导电碳层包括Super P或石墨烯;和/或,所述导电碳层为一层或两层;和/或,所述导电碳层的厚度为3
‑
12微米,例如8
‑
12微米;和/或,所述导电碳层含有占总导电碳层质量1%
‑
5%的碳层粘接剂,例如含有占总导电碳层质量2.5%
‑
3%的碳层粘接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层粘接剂包括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和丁苯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包括聚偏氟乙烯和/或聚四氟乙烯。5.一种如权利要求1
‑
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涛,黄得胜,李佳,杨尘,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